2023-09-18发布于:蓝山车友圈
#新能源车主说魏牌既然是长城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蓝山又是旗舰车型的定位,那么这个高端和旗舰到底怎么体现? 通过降价销量就一定高了?通过降价短期推高销量你的品牌就高端了你的发展就健康了?那跟哈弗有什么区别,那不如直接换个车标卖到 20 万,主动放弃 30 万战场,我想这一定不是魏牌和蓝山的定位初衷,更不是广大蓝山车主希望看到的。 难道国产品牌就不配做高端,产品做得再好也不配卖到 30 万 +?其他国产友商的成功早就给出了答案,你的技术和产品力又不怂,在品牌和营销策略上抄作业还不会吗?之前对长城和魏牌了解不多,应该确实有些负面的历史包袱在,但不代表就要自暴自弃没有机会重新做人了吧。 20 万刚性购车预算的,从心里就觉得你蓝山产品不值 30 万的人根本就不是你的客户,完全用不着迎合讨好这群人,请果断放弃尽早切割,你降到 30 万以内了还会要求你降到 25 万,降到 25 万以下了还会要求你降到 20万,这种声音永远都在,你保价了他担心你保价期过了降价,你不保价他更担心买完了你可能随时降价,至于哪些喷子、黑子、车托水军们的恶意带节奏就更不用鸟他们了。 而真金白银已经花了 30 万买了你蓝山或真正准备化 30 万买你的才是你真正的客户,是认可你的产品力值得这 30 万的消费者。到底应该倾听谁的意见?维护谁的利益?在乎谁的体验? 我想魏牌决策者应该心中有数。 以下用于识别喷子黑子: 购车预算的高低,跟你有没有钱,是不是买得起,成功高端与否完全是两回事,我非常反感拿这个瞎喷、人身攻击侮辱他人的喷子们,自以为买辆车就比其他车主高端有优越感鄙视他人的,这种素质的人请你们有多远走多远,看个标题就随便瞎喷的也会大有人在,各位擦亮眼睛自己分辨吧。 假设我有个老板身价过亿,净资产上千万,但人家就为人低调,完全用不着拿汽车这个消费品来标榜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就是想花个 20 万预算买辆买菜代步车,30 万 + 对他来讲就是超预算了,那么这位老板再有钱再高端也不是你蓝山的目标客户,用不着去降价争取。(现实中的扎克伯格、查理芒格都是这样的老板原型) 假设我还有个客户朋友,手里有上百万现金,购车预算 50 万以内,觉得蓝山也不错,但就是觉得你不值这 30 万,你要降到 26 万他也可以勉强考虑,但是他同时也宁愿花 40 万 + 的预算去买其他品牌的同级车,那么这个客户再成功人士也不是你蓝山的目标客户,也用不着去降价讨好。 再假设我本人就是一个刚工作几年的北漂打工者,今年刚结婚,工作收入还算稳定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没什么积蓄手里只有 10 万现金,就想通过贷款买辆 30 万以上的车,蓝山刚好是备选车型之一,试驾对比之后也觉得蓝山挺好产品力上肯定值这 30 万,就是还在纠结对比其他的车型,那么我这个年轻北漂哪怕没那么高端成功有钱,也是你蓝山的目标客户,才是你应该争取和维护的。 大家都在降价你蓝山就一定要降价吗?难道除了降价就没有别的招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了吗? 增配不增价也是一种变相降价可以应对市场竞争,可以给待购准车主更好的价值感,好处就是守住了你的定价区间和品牌定位,也不算特别背刺我们老车主,如果能给老车主优惠甚至免费的升级政策,我认为是比保价期降价再给老车主现金补偿都好的策略,花同样或者更少的钱,至少保住了二手车的保值率。 推出更高配置更高售价区间的高配车型,也是进一步拉高产品定位的方式。 蓝山就应该死死守住 30-35 万的定价区间,实际成交价都比同级同配置理想低至少 2-3 万以上就可以了,如果理想售价降到逼近 30 万,那就提升 30 万车型的配置在性价比上全面碾压,总之 30 万是个心理门槛,下去了就永远上不来了。 蓝山真正要竞争的战场的是 30 万预算以上理想的客户群,而不是 20 万预算区间的红海市场,掉进去会死的很难看。 找客户就跟找对象一样,需要双向选择互相看对眼,认可你价值的才值得你去双向奔赴,从心里就瞧不起你,看不上你,觉得你不值钱的,你再自降身价低三下四的去跪舔讨好也没用,只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贱。 今天刚好在朋友圈看到的,借图过来 引用两段: ————“折扣策略利用不当,不仅会损害产品自身价值,还会伤害优质客户,降低渠道忠诚度,最终导致企业利润越来越薄,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任何一种产品能存活,都是有自身道理的,但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价格,更不适合因为折扣,而是因为品质、品牌、价值和被需要” ————“只有好客户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很多时候客户之所以不满意,是因为客户跟产品不匹配” 高端之路很难走,肯定不光是技术好,产品好,售价坚挺你就高端了,营销策略,零售终端,渠道管控,售后服务,运营体系,用户口碑都需要时间的积累,降价一时爽品牌就永远的废了,希望魏牌蓝山能坚持走难而正确的道路。 不要降价,不要降价,不要降价!
降不降价,无关正确与否,而是一种选择。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你想在用户心占据什么形象,你想市场在竞争中守住什么位置?你想让企业长期有什么认知。薄利多销追求市占率跑马圈地是一种战略,要有利润有质量的增长,去投入到更好的技术研发产品力提升和服务体验上去赢得更好的用户口碑和品牌影响也是一种选择。在复杂变化的真是市场竞争中,哪有什么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哪来那么多必须一定的条条框框? 为什么降价?因为大家都在降价啊,你看谁谁都降价了,大家都做的动作就一定是正确的,就一定是真理,你不降就一定死。确实,很多人走的路,一定是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做到的,是风险最低的,也是短期就能看到立竿见影效果的。 但企业就真的别无选择,必须一定只能走这唯一的一条路吗?是否还有另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那条路更艰难,结果也更不确定,也少有人能走成功,但目标是清晰的,一定会被别人误解,嘲笑,讽刺和挖苦。 我只是希望不要只被一种声音洗脑,不要被道德绑架,不要搞所谓的政治正确,企业永远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要走的路,我说的也不是真理,只是一种不同的声音,一种不同的可能性和选择,一个蓝山车主的胡说而已,如果您有不同意见,你肯定是您对
看了你这两个帖子,维持30万级中高端品牌形象是有必要的,增配不加价也是变相优惠的举措,也能维持30万级,这个得等2024款,我就在等,哈哈。 等产品迭代了,2023款降价是必然的,毕竟是需要清库存的,对于车机不看重的同学是好事儿 评论区的同学们估计是阅读理解没做好,保持30万级不降价和迭代降价不矛盾哈
你说的各方面理论都很对,但唯有一点不符合实际,魏牌蓝山目前的产品力在这个价位卖不动,终端只卖2000多辆,市场是诚实的,不可能别人发个小帖子就能影响销量,你看看华为mate60pro连发布会都懒得开,广告也没打,都能就抢购一空,甚至很多人愿意加价买,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产品力超出了这个价位,超值很多人都说好。我说句现实不好听的,魏牌蓝山现在还没有资格筛选想要优惠购买的客户,因为蓝山的订单并没有那么多人要,魏牌蓝山就是定个50万也没人反对,关键卖得动才有用呀,产品卖不好,不应该检讨你的客户,而是检讨你的产品,为什么没有人抢着买,你能卖得好的时候,价格你自己说了算
蓝山自己公布的销量都是5000以上,就算按你说的月销量2000多,才上市几个月这叫卖不动吗?同级车销售排名也算靠前了,也足够维持这个车型的生命周期了,牺牲利润买那么多搞废品牌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小而美维持品牌定位
你可能没留意到蓝山的终端销量是逐步走低的(懂车帝有数据可查),一个产品只买个2000多辆对这款产品是很危险的,厂家更需要的是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小而美是不存在的,只会逐步消亡,你可以看看曾经的法国ds,本田的讴歌等,同级别里面没有市场占有率就越没有人认同你的品牌,也就越难卖高价,对于厂家来说也是要尽可能走量才能降低成本,前期找了那么多车评人拍视频做广告那些还有研发成本,磨具成本都是摊到销量里面的,只有销量越大,成本才越低,你如果开过工厂你应该就能理解我说的,蓝山这个车如果只是生产材料回本和人工成本来说23万都有多了,厂家要均摊成本更低,只能走量,理想的销量按现在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好了,但你想想为什么人家还要继续加大优惠走量呢?
@胡说的萝卜君:蓝山自己公布的销量都是5000以上,就算按你说的月销量2000多,才上市几个月这叫卖不动吗?同级车销售排名也算靠前了,也足够维持这个车型的生命周期了,牺牲利润买那么多搞废品牌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小而美维持品牌定位
价格战不会有好下场,靠价格短期可能拉点销量,价格战的副作用使品牌陷入廉价低端形象的陷阱很难持久发展。坚持合理价格,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牌附加值,不断做大做强品牌,才能带来更高的利润增长。
我并不反对由于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升级带来成本下降后的良性降价,这是市场规律肯定是有利于消费者的。也不反对市场的良性竞争,因为除了价格还有产品,服务,运营,渠道,营销等太多方面可以去比拼提升的,只知道一味的降价换短期销量那就太Low了
单纯价格战只能是饮鸩止渴,爽快一时,毁了品牌价值。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质不提价,树品牌口碑形象,更需要时间沉淀,切勿急于短期销量,放弃品牌初衷。
@胡说的萝卜君:我并不反对由于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升级带来成本下降后的良性降价,这是市场规律肯定是有利于消费者的。也不反对市场的良性竞争,因为除了价格还有产品,服务,运营,渠道,营销等太多方面可以去比拼提升的,只知道一味的降价换短期销量那就太Low了
一句话 卖不动就是要降价 假设生产了100辆车却只销售了30辆 卖不动这70辆怎么办呢?难道车企为保30w的价格承担这70辆的损失吗 你会想不降价慢慢去消化 可车企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消化 电车是新势力 主打走量跟品牌影响力 买的人多了得到的消费者认可也就多了 品牌的影响力也就上去了 后续再出更贵的车消费者也会很情愿的去买 换个说法一直以这个价格去卖 走不上量 得到的口碑就会很少 那又会有多少人去关注这个品牌呢 新势力只能先去迎合大众走量做好口碑 品牌的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 就例如理想为什么不降价呢 人家有销量 买的人都为做宣传 品牌的影响力也就上去了 就算后期出更贵的车也有人会考虑 就跟一个不知名的品牌 卖的再贵又会有多少人去买单呢
卖不动就要降价,如果所有人都把这句话视为绝对真理,不去想想别的原因和可能,那还真是中国车企品牌的悲哀
宝马ix3、i3 奥迪电Q5、Q4 奔驰EQC、EQE 这些大品牌不都在疯狂降价 看看他们现在什么价格了 为什么降价 就因为在新势力里站不稳脚 只有站稳脚的才有资格定价
@胡说的萝卜君:卖不动就要降价,如果所有人都把这句话视为绝对真理,不去想想别的原因和可能,那还真是中国车企品牌的悲哀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