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很好奇呀,二三十万为什么不买bba,为什么不买丰田神车,为什么不买稳重的大众,为什么不买销量第一的轩逸,为什么不买秒天秒地的思域,为什么不买颜值好看的伊兰特,为什么不买供不应求的星越L,为什么不买国产神车h6,为什么不买军工品质长安cs75p,为什么不买只有技术没有营销的奇瑞。
诸位车主花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车,不劳驾你多心来好奇我们为何不随大流。 你要是预算够了欢迎第一时间去买BBA,去买神车,去买法拉域,去迎合别人的眼光。
我落地23,环顾bba,窝尔窝,凯迪,凌志,捷豹和林肯,比价格,对参数,看外形,英菲多好啊!可能你觉得中控不够娱乐,但开车中,驾驶本身就是最大的娱乐了呀!
同价位没有比这个底盘强的,所谓博瑞底盘用料没得比。
感觉你被洗脑安利了。为什么那么多买 bba不买这个最强底盘
为什么那么多买两田日产 不买帝豪?
@猜猜我开什么车:感觉你被洗脑安利了。为什么那么多买 bba不买这个最强底盘
本来不想再写回复的,不过这个问题真的是我入英菲圈碰到的比较搞笑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可以感受到楼主蜜汁自信,以及英菲尼迪品牌在国内所承受的非议。 本人从事OEM件的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产品为易损件,但主机厂对性能很关注),在外资工作了接近8年,后进入一家民营公司继续从事现有工作,与国内各大主机厂都有过合作。 吉利这个客户的口碑,人尽皆知;我们公司的策略是不主动去接吉利的项目。就以我从事的产品来说,有一家供应商,没有任何的正向开发能力,没有任何的性能验证设备,可以通过“操作”供货绝大部分的吉利车型,关键价格还TM的低;哪有这种性能优秀,价格比行业常规水平还低的产品呢?可能的解释的就是产品的性能存在偏差;当然没有正向研发费用的投入,成本也会下降。要知道我们从国外进口的测试设备接近600万人民币! 18年开发日产天籁的产品,仅材料开发,我们就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验证,后期又要根据日产企业标准验证不同设计的成品性能;20年初QX50的产品,因为需要在天籁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功能,我们又花费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验证,直到满足最终的要求。 举这个例子只想说明日产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英菲尼迪的要求比日产还要高;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英菲的品质对得起现有价格。国产车现在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没有达到超越外资车企水平。 以上信息分享楼主,希望后续对自己不了解的事项,要开展一些研究,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你这个英菲的销售说的是真的好,如此有文采,可以去当语文老师,不要当个销售埋没了自己的文采,不合适。
开国产的能不能少说两句
@猜猜我开什么车:你这个英菲的销售说的是真的好,如此有文采,可以去当语文老师,不要当个销售埋没了自己的文采,不合适。
开起来很爽,发动机什么的性价比很高,除了油耗厉害,驾驶感很棒,西装暴徒形容它不为过,外观帅气,360度无死角,内饰虽然不算豪华,但座椅像沙发,和同等价位车相比已经性价比很高了
2.0T的城市10个油真不高了,毕竟马力在那摆着呢!
西装暴徒怕是过了
我们家两辆车一辆是我开的Q50L,另一辆是LP的三系320Li,英菲尼迪这个襄阳产地的车子是17年五月买的,那年公司发了我一笔奖金(外企四月份发奖金)把开了八万公里的马六给换了,说说我为什么买这个车,我一个朋友开的是进口英菲尼迪Q50,自吸的大排量发动机,推荐我看国产加长版,之前的确没有关注这个品牌,研究了一下,几个方面我看下来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辆车,美国进口奔驰发动机减速箱,进口铝合金悬架,前后配置横向稳定杆,让我觉得弃了马六依然弯道为王,上海中环匝道没有车转弯一般可以开到九十码,无侧倾感觉(不建议大家超速,安全第一),后驱,且底盘扎实,买这个车是因为开BMW适应了后驱车给与驾驶的乐趣,尤其是快速大转弯你会发现转向和驱动分离带来的动力响应感觉,都慢慢的迷恋快速转弯感受后驱发力的游刃有余,至今开了四年半的时间,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底盘很整,缺点是偏运动,不如三系调教的舒适,但熟悉了之后其实是各有所爱,英菲尼迪在美国更加流行,毕竟是针对美国市场开发的高端品牌,类似雷克萨斯和讴歌,可以了解一下三大日系车高端品牌的历史,很有意思,尤其是雷克萨斯,在国内的推广,倒是真的觉得Nissan落后于丰田,anyway,车是好车,但不一定都是你爱的菜,小小的建议,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很多问题就在游游走走的认知里解答了。
这车确实机械素质很高非常好开。国产Q50L并没有比进口Q50差,就是机头不一样
同时拥有50和3系的很少啊,展开说说和320li的差异呗,动力,操控,隔音,等方面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