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021-06-22发布于:ID.6 X车友圈

    全球首试ID.6 X:大众能造好电动车吗? 2021-05-31 13:33:01       导读: 如果我们用 #纯电SUV #7座 #合资品牌 #30万元内 的标签搜索市场上的车型,剩下的... 如果我们用 #纯电SUV #7座 #合资品牌 #30万元内 的标签搜索市场上的车型,剩下的可能就是上汽大众的ID.6 X或它的兄弟车型一汽大众ID.6 CROZZ了,这就是ID.6这个车型存在的意义。国人对大车情有独钟,所以大众汽车把ID.6新车的首次亮相放在了中国,也将在中国率先上市。电驹编辑近日参加了上汽大众的ID.6 X试驾,听说还是全球第一批媒体试驾,相关感受在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 ID.6 X是套娃ID.4 X么? 先简单罗列一下ID.6 X的基本情况,ID.6 X也是大众汽车MEB平台的产品,是上汽大众的第二款纯电动车。目前得到的信息,动力形式有三种,低功率后驱、高功率后驱以及四驱版,相对应电池容量为63.2kWh、83.4kWh和83.4kWh,NEDC续航里程为436km、588km和510km公里,新车预计在下月上市。 对于了解大众ID家族车型的朋友来说,自然想了解ID.6 X与ID.4 X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在尺寸上ID.6 X要比ID.4 X大不少,ID.6 X的轴距为2965mm,整整比ID.4 X长了200mm,快赶上途昂了,而且ID.6 X预售只有6座版和7座版,定位非常明确,需要大空间的非ID.6 X莫属。 关于大家最关心的第三排座椅空间,电驹编辑还亲自体验了一把,先把前两排座椅调整到适合我的位置,刚好可以坐进第三排座椅,作为短距离应急,绝对没问题,长距离旅行,座椅空间还是有些局促。细节如下,按我的体型,大腿纵向已经顶着第二排了;第三排座椅高度有限,坐垫比第二排要薄,但腿部也能放平,不需要高抬腿;头部前方还有全景天窗,基本没有压抑感;第三排座椅竖起时,行李厢的空间有平放一个登机箱的深度,比想象的要大。结论:得益于纯电MEB平台,7座纯电SUV的空间要比7座燃油SUV有优势,因为电动车的没有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A柱可以往前移,前悬更短,会腾出更多的空间给驾驶舱。 除了空间,在设计上ID.6 X也和ID.4 X有一些区分。ID.6 X的前脸有两条LED灯带,ID.4 X是一条,一个是双眼皮,一个是单眼皮;ID.6 X的内饰配色更加雅致沉稳,给人带来安静感,而且内饰的选材上也更加有质感。还有就是续航里程比ID.4 X稍微长了一点点,达到了588公里。总而言之一句话,ID.6 X和ID.4 X的区别,就是iPhone12 pro MAX和iPhone12 pro的区别。 全新的直觉化驾驶方式你要学么? 对于不熟悉ID车型的人来说,坐进ID.6 X车内最大的新鲜感不是12寸的大屏,而是全新的换挡机构,既不是旋钮式、也不是按键式,而是类似于怀挡,位置在方向盘后右上方。操作方式是往前拧是前进的D挡,往回拧是倒车的R挡,和我们开惯的挡杆式换挡方向刚好相反。上汽大众的车型讲解人员向电驹编辑介绍这是一种直觉化设计,往前就是前进,往后就是后退,和我们的天性类似,对于没有接触过汽车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更快的掌握。 作为一款智能纯电动SUV,ID.6 X的驾驶方式也是与时俱进的。上车后你会发现,车辆启动按键设计在转向管柱上,位置很隐蔽,似乎不够人性化。实际上,你无需启动车辆,只要车钥匙在身上,踩下制动踏板,拧上D挡,再踩加速踏板,车子就走起来了,这操作也是很直觉的,更加简单。哈,必须说,这操作和某特电动车是一样的,异曲同工。 开纯电动车,还有一项功能是大家很关注的,就是如何调节能量回收。ID.6 X的D挡再往前拧一下就是B挡,这就是“制动能量回收挡位”,再拧一下又切换回D挡。在B挡模式下驾驶,松开加速踏板,我们能感受到车辆的拖拽感,它在回收动能,很平顺并不突兀,车上的乘客也可以接受。事实上,大众汽车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做法还是比较友好稳妥的,包括前面提到的直觉化驾驶方式,都是很容易上手的,不需要刻意学习,其目的就是让开惯了燃油车的用户更自然地接受电动车。 电驹编辑在试驾过程中还体验了一把B挡的能量回收效果,约3公里的下坡路段,车上满载5人,试驾车是四驱版,开启B挡,舒适驾驶模式,不踩加速踏板,车辆滑行,车速保持35公里/小时左右,偶尔带一脚刹车,结束是表现续航里程增加了12公里,很有意思。ID.6 X仪表显示的续航里程是动态变化的,是根据驾驶者前50-100公里的电耗计算的,驾驶行为、驾驶模式、天气情况都可以影响,所以显示的数据还是比较实的。 “光语互动”是何种交流体验? 试驾ID.6 X另一项深刻体验就是人车交互的科技感、仪式感,你可以通过触控、语音、手势多种形式和ID.6 X进行交流,而它会用更加生动的光影和语音(ID.Ligh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