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汽车再次成为政策部署的重点领域。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还是多位代表委员提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提案和议案,无不彰显着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特殊地位。
从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到树立民族汽车品牌,以东风汽车为代表的“国家队”,就一直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特别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中国汽车产业“换道先跑”,打响了“拥抱变化”的发令枪。

主动求变,聚合破局
在头部效应凸显,价格战加速“优胜劣汰”的当下,如何进一步集聚资源,提升产销规模,优化体系能力,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
2023年8月,东风汽车全面启动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对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进行重大管理体制调整,用集团一体化管理的方式,把“东风”品牌下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东风奕派三大产品系列品牌,进行商企集中、制造集中、营销集中。
作为伴随“跃迁行动”应运而生的一家全新单位,东风乘用车承担着做强做大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主要承担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东风奕派的产品整车与备件销售(不含出口)、品牌广宣管理、渠道网络开发、经销支持、售后服务、客户运营等营销业务。

有分析认为,这场大刀阔斧、深入肌理的改革,将助力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更好承接东风品牌理念,同时保留差异化定位协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合力。
从市场反响来看,此举已初显成功。
2024年,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转型答卷,全年销量同比增长56.5%,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93.5%,是行业增速的5.5倍,有力支撑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转型升级,充分展现出“主力军”的实力和担当。
精准卡位,协同发展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在当前的红海竞争中,“一招鲜吃遍天”已经是过去式。在新能源这个日渐拥挤的赛道上,东风乘用车又该如何统筹好三个品牌呢?
在品牌上,为了避免内耗,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一开始就有更加明确的细分定位,以此实现主流市场全面覆盖:东风风神定位为“智慧悦享主流汽车品牌”,聚焦在主流成熟市场;东风纳米定位为“国民纯电专业品牌”,聚焦在经济型新能源市场;东风奕派定位为“主流科技电动品牌”,聚焦在主流科技电动市场。
在产品上,东风风神加快向新能源转型,2024年推出首发搭载马赫电混PHREV的风神L7,媒体实测创下行业首次全程无补能,续航2162.8公里往返穿越中国最大无人区的纪录,根据计划,东风风神今年还将推出一款内部代号为P59的SUV。

东风奕派目前已形成由奕派eπ007(图片|配置|询价)和奕派eπ008组成的双车阵容,涵盖纯电与增程双赛道,并推出多款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车型版本,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市场版图,为品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风纳米2024年推出纳米01系列车型,在东风汽车集团内,率先实现自主乘用车单品月销过万,今年还将推出一款全新A0级SUV纳米06,加速实现“4年4款全新车”的产品规划,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美好出行的多元需求。

三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与密集产品推出,已逐渐形成覆盖全价格带、全场景需求的立体化产品矩阵,这种“分兵突进、集团作战”的策略,既避免内部资源内耗,又形成对新能源市场从经济型到中高端型、从年轻群体到家庭用户的全方位覆盖,为东风乘用车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构建起坚实的基础。
厚积薄发,向新跃迁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东风汽车56年深厚的工业积淀和超6000万用户的信任,也构成了东风乘用车的发展底色,助力东风乘用车在品牌、平台及关键技术上率先落子布局,构建了全链条的体系化能力。
面对产业之变、市场之变,科技创新是制胜新赛道不变的关键之钥。以“科技跃迁”为突破,东风乘用车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持续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定义汽车科技新边界。

在汽车架构领域,新一代智能电动平台“量子架构”搭载800伏高压系统,支持6C超级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可补能300公里。动力系统上,混动专用发动机“马赫动力”热效率已突破47.06%。
在智能化方面,东风汽车掌握的中国首个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天元架构”,通过光纤通讯将信息交互效率提升4倍;AI智能座舱可感知用户情绪,自动调节灯光、香氛与音乐;端到端智驾系统0.02秒内完成危险场景决策,并支持全场景智能泊车。

这些“尖端”技术并非被束之高阁,而是逐渐在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相关产品中落地应用,让汽车拥有了更强健的“体魄”,更强劲的“心脏”,更智慧的“大脑”和更敏捷的“神经系统”,持续提升整车性能与用户体验。
体系化造车能力不仅体现在硬科技的突破上,还落地在对制造质量扎扎实实的坚守中。
值得一提的是,“跃迁行动”实现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资源共享,建立东风自主制造大协同体系,一体推进东风生产方式(DPW),构建东风自主品牌制造体系竞争力。
在东风乘用车新能源智能工厂,通过对生产线设备升级改造,形成可视化、智能化的工厂运营管理模式,工厂实现6大平台13款车型高质量混流生产,制造成本降低10%、效率提升10%、质量提升10%、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0%……工厂通过“智造”赋能“制造”,不断提质增效,释放更多创新潜能。
通过一系列变革,东风乘用车真正实现了资源整合,力出一孔,以更完备的产业体系、更庞大的用户群体、更扎实的研发实力以及更可靠的产品质量,承担起“国家队”的硬核担当。
写在最后: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31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自主品牌市占率超过6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
这也不难判断,对于致力于实现“三个跃迁、一个向新”奋斗目标的东风来说,东风大自主的核心板块——东风乘用车的表现至关重要。从紧贴市场变化掌握核心技术,到品牌形象焕新升级,再到产品矩阵日趋完善等,东风乘用车将为东风“打出一片新天地”提供强大助力,持续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向上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