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10万级智驾车型实测:安全仍是最大隐患


    清明假期刚过,一则惊险视频在车主群里疯传:某新势力品牌车辆在开启辅助驾驶时,突然像喝醉酒似的歪向护栏,最后半米距离才被吓出一身冷汗的车主抢回控制权。这个差点酿成事故的瞬间,给正火热的智能驾驶泼了盆冷水。

    价格战背后的技术狂欢

    现在逛4S店,销售们最爱挂在嘴边的话变成了:"这车带L2.9级自动驾驶,变道超车、记忆泊车都不在话下。"谁能想到,三年前还属于豪车专属的高阶智驾功能,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最便宜的甚至只要6万块。


    比亚迪海鸥(图片|配置|询价)智驾版7.88万的定价堪称行业地震,车尾那个不起眼的摄像头,居然要承担自动泊车这样的"高级活"。更狠的是零跑B10,直接把激光雷达塞进10万级车型,这波操作让同行直呼"太卷了"。但明眼人都知道,车企们这么拼命,盯的是2025年预计超过500万辆的智驾市场大蛋糕。

    科技普惠的暗伤

    某专业汽车媒体做了个残酷测试:在暴雨模拟场景下,5款主流智驾车型中有3款纯视觉方案的直接"抓瞎",连车道线都认不清。更吓人的是,某品牌车型在匝道汇入主路时,看见旁边的大货车非但不让,反而一脚油门往上冲,吓得测试员差点把刹车踏板踩穿。


    业内人士透露,有些车企为了省成本,把毫米波雷达从5个砍到只剩1个。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程师吐槽:"现在10万块车的智驾系统,成本压到4000块以内,搁三年前这点钱连个激光雷达的零头都不够。"

    数据盛宴下的安全盲区

    某车企公布的数据显示,他们的智驾系统每天要"吃进"720万公里的驾驶数据。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数据九成以上来自畅通的高速路。真正要命的城市复杂场景——比如突然窜出的行人、强行加塞的车辆,在数据库里反倒成了稀罕物。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有个生动比喻:"现在的智驾系统,处理常规路况像个博士生,遇到突发状况秒变幼儿园小朋友。"成都某测试场的残酷实验印证了这点:7款测试车遇到突然冲出的假人,只有2款能稳稳刹住。

    技术狂欢后的冷思考

    行业里流传着个"三个90%"的魔咒:90%的智驾功能在90%的路况下能达到90%的完善度。但剩下那10%的极端情况,分分钟能要人命。某自动驾驶公司技术总监说得实在:"我们现在不缺技术,缺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心。"

    当车企老板们在发布会上大谈通行效率提升多少个百分点时,或许更该学学烟草公司,在显眼位置印上警示语:智能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方向盘后永远需要一双随时准备接管的手。毕竟在生死面前,再炫酷的黑科技也开不起玩笑。


    | 参考信源:第一财经 | 21财经 | 新浪财经



    码字不易,请点击“关注”。感谢读者朋友支持,欢迎点赞、收藏、评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