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SU7自动泊车剐蹭频发!车主遭遇“智能变智障官方回应引争议

    科技洮南2T5x头像科技洮南2T5x头像
    科技洮南2T5x03-27

    【事故频发:自动泊车成“隐形杀手”?】
    近期,多位小米SU7车主向媒体反映,车辆搭载的自动泊车功能存在严重隐患。杭州车主叶先生称,其倒车入位时雷达全程“沉默”,导致车辆左后侧剐蹭围栏,后台数据却显示碰撞前1秒雷达曾报警。叶先生质疑:“这种‘马后炮’警示有何意义?”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4年11月小米曾因自动泊车系统BUG大规模召回3万余辆SU7。召回公告显示,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泊车时无法识别静态障碍物,直接增加碰撞风险。有车主透露,剐蹭后系统竟继续执行泊车指令,最终酿成事故。


    【车主维权实录:从技术检测到心理拉锯战】

    1. 证据保全第一
      南京车主兰女士分享经验:事故发生后立即用手机拍摄车机屏幕警告信息、行车记录仪视频及剐蹭位置,并拒绝工作人员远程清除数据。“后台数据可能被覆盖,原始记录才是关键”。
    2. 检测报告博弈
      上海张女士提车次日即出现“智驾功能受限”提示,小米售后起初仅建议重启系统。经多次交涉,检测确认为激光雷达故障。律师建议:要求出具书面检测报告,若遇“偶发故障”说辞,可申请第三方机构鉴定。
    3. 补偿方案暗藏玄机
      多数车主反映,小米倾向以积分补偿(1积分≈0.1元)替代实质赔偿。例如剐蹭维修费近2万元的兰女士仅获6000积分,折合600元。业内人士透露:“积分绑定消费,实为变相促销”。


    【官方回应引争议:责任边界模糊成焦点】
    小米官方坚称“智能驾驶仅为辅助功能”,事故责任归于驾驶员。但车主蒋先生的遭遇颇具代表性:高速NOA功能突发降速致追尾,交警判定双方同责。小米内部人员私下承认“属误识别行业难题”,最终妥协承担维修费。
    矛盾核心在于《智能汽车准入指南》要求企业不得夸大宣传,而小米SU7上市时曾高调宣传“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精准感知”。法律界人士指出:“若功能缺陷与宣传不符,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三倍赔偿”。


    【专家支招:四步应对剐蹭危机】

    • 第一步:紧急处置
      立即开启双闪,通过小米App一键呼叫免费道路救援(限官方续保用户),避免二次操作损伤。
    • 第二步:数据锁定
      进入车机工程模式导出事发前后10分钟完整数据,防止后台远程覆盖。
    • 第三步:维权组合拳
      向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提交报告,同步在社交平台@小米高层账号发声,扩大舆论压力。
    • 第四步:司法预备
      收集宣传资料、检测报告、维修记录,咨询专业汽车维权律师。2024年杭州已有类似案例判车企承担70%责任。

    【行业警示:智能驾驶信任危机何解?】
    小米SU7并非孤例,特斯拉FSD系统亦被曝多次误闯红灯。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汽车投诉中,辅助驾驶功能异常占比达37%。专家呼吁:车企应建立“智驾风险分级”提示制度,并对极端场景进行强制模拟测试。

    结语: 当科技承诺遭遇现实骨感,车主既要善用法律武器,更需牢记“方向盘永远在自己手中”。小米汽车能否重获信任,取决于其从“危机公关”到“技术攻坚”的转型速度。

    (本文基于公开报道及车主访谈,所述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线索征集:若您遭遇类似问题,请联系本头条号曝光通道。


    引用来源: 车主访谈实录、小米召回公告、智能汽车准入政策、小米SU7 Ultra性能分析

    #小米##小米汽车##小米su7##自动泊车##车主#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