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4000人抢订的小鹏飞行汽车是未来出行神器,还是资本炒作的泡沫?

    2026年,科幻电影里的飞行汽车真要开进现实了?小鹏宣布量产倒计时,订单狂飙4000台,售价近200万仍被疯抢!但网友吵翻了:是低空经济风口,还是“智商税”陷阱?我们用数据说话,揭开这场“天空革命”的真相!

    一、订单狂飙背后:谁在买单?

    1. 数据说话:4000订单从何而来?

    小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自2024年11月首飞以来,已斩获近4000台订单,其中既有深圳西湖股份、江苏天目湖集团等B端客户批量采购,也有高净值个人用户超前预订。更惊人的是,2024年珠海航展上,仅一场签约仪式就拿下2008台订单,创全球飞行汽车最大单笔交易纪录。

    2. 用户画像:土豪玩具or实用工具?

    目标用户锁定两类人群:

    ◆高端消费群体:售价200万内(相当于一辆顶配保时捷),瞄准企业家、科技新贵,满足“空中出行+地面代步”双重需求;

    ◆行业场景先行者:景区观光、医疗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已有70+飞行营地签约布局。

    3. 情绪价值:科幻照进现实的狂欢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堵车时一键起飞太酷了!”“200万买架能飞的‘拖拉机’?”但不可否认,小鹏成功点燃了公众对“打飞的上班”的想象。

    二、技术拆解:是黑科技还是PPT噱头?

    1. 分体式设计:车+飞行器的“变形金刚”

    ◆陆行体:能装下飞行器的MPV,搭载800V碳化硅增程平台,满油满电续航超1000公里,5秒破百堪比超跑;

    ◆飞行体:纯电驱动,垂直起降无需跑道,-20℃极寒测试吊载680公斤仍稳定飞行,安全性比传统直升机高10倍。

    2. 上手门槛:C照开车,5分钟学会起飞

    陆行部分仅需C1/C2驾照,飞行模块首创“单杆操纵系统”,号称“5分钟上手,3小时成高手”。但飞行驾照政策尚未明确,网友调侃:“难道要再考个飞机证?”

    3. 量产底气:全球首条飞行汽车流水线

    广州黄埔工厂2025年Q3竣工,年产能1万台,全流程追溯系统确保品控。何小鹏放话:“2026年准时交付,中国人率先开上量产飞行汽车!”

    三、风口or泡沫?三大争议直击要害

    1. 政策红利VS法规空白

    ◆利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列为未来产业,民航局发布全国首个飞行汽车适航标准,政策绿灯已开;

    ◆风险:空域管制细则未落地,一线城市能否开放低空飞行仍是未知数。网友担忧:“买了车,往哪儿飞?”

    2. 技术成熟度VS安全性质疑

    ◆突破:AI飞控系统实现厘米级精准悬停,8电机冗余设计保障单点故障仍安全降落;

    ◆挑战:公众对空中事故容忍度极低,25分钟续航仅够城市短途,网友吐槽:“飞一半没电了咋办?”

    3. 商业逻辑:万亿市场or小众狂欢?

    ◆乐观预测:机构称2030年全球低空经济规模破万亿美元,小鹏目标抢占40%份额;

    ◆现实骨感:200万定价注定小众,何小鹏坦言:“普及需5-10年,价格降至百万内才有戏”。

    四、未来展望:普通人如何搭上低空经济快车?

    1. 短期机会:

    ◆投资风口:关注碳纤维、高密度电池等供应链企业(如宁德时代、中复神鹰);

    ◆职业新赛道:飞行驾照培训、空域管理服务或成新蓝海。


    小鹏“陆地航母”

    亿航EH216-S

    沃飞长空AE200

    技术路线

    分体式设计(车+飞行器)

    单体无人机载人

    倾转旋翼(类似直升机+飞机)

    最大航程

    200公里(飞行体)

    30公里

    200公里

    适航进度

    2025年试飞,2026年量产

    全球首个获三大适航证

    2026年计划商用

    价格定位

    100万元以内(目标)

    200万元级

    未公布(预计高端市场)

    核心优势

    贴近汽车用户习惯,续航更长

    适航认证最成熟

    高速巡航性能优异

    总结

    亿航:

    凭借先发优势拿下适航证,但航程短、价格高,更像“空中观光摆渡车”

    沃飞长空:

    技术对标欧美,但缺乏汽车生态联动。

    小鹏:

    利用汽车产业链降本,主打“飞行汽车平民化”,更可能打开大众市场

    2. 长期想象:

    ◆立体交通网:城市内无人驾驶+城际低空飞行,彻底告别堵车;

    ◆场景革命:无人机物流、空中急救等重塑生活方式,正如网友畅想:“山区送药10分钟直达,这才是科技的温度!”

    结语: 小鹏飞行汽车的4000订单,既是资本对未来的豪赌,也是中国智造突围的缩影。与其争论“风口or泡沫”,不如思考:当汽车插上翅膀,我们是否准备好迎接这场“天空革命”?评论区聊聊:你会花200万买辆能飞的车吗?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