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销量断崖:问界一骑绝尘,智界仍在追赶
2025年一季度最新数据显示,华为系汽车品牌销量呈现“一超多弱”格局:
问界(AITO):单月销量稳定4.5万台,M7占比68%,M9占25%;
智界(Luxeed):主销车型R7轿跑SUV月均1.2万台,轿车S7仅4000台;
享界/傲界:定位50万+高端市场,合计月销不足1500台。
数据真相(来源:乘联会/华为年报):
- 问界2024年营收占华为车BU总收入的87%;
- 智界R7销量中,70%来自华为线下门店导流;
- 问界M9平均成交价48.6万元,超过宝马X3(42.8万元)。
二、技术偏心:问界独占“顶配全家桶”
华为技术资源并非雨露均沾,问界始终是核心试验田:

三、渠道碾压:华为门店的“嫡庶之别”
华为线下渠道资源严重倾斜问界:
门店数量:问界入驻620家华为旗舰店,智界仅限230家,享界依赖传统4S店;
展示优先级:华为门店80%展位给问界,智界多与手机混展,享界仅设展板;
销售话术:问界强调“华为全栈自研”,智界被包装为“华为技术赋能”。
用户决策影响(抽样调查数据):
73%的问界车主因华为门店体验下单;
智界R7买家仅45%通过华为渠道购车,55%来自奇瑞4S店转化。
四、用户心智战:问界已成中产社交符号
品牌溢价:问界M9车主晒车时,更倾向展示华为LOGO而非赛力斯车标;
圈层效应:问界车主社群活跃度是智界的3倍,自发组织“鸿蒙生态自驾游”;
口碑裂变:问界老客户推荐购车率达38%,智界仅12%。
典型案例:上海某科技公司高管放弃宝马iX3选择问界M9,理由竟是“华为手表能无感解锁车门,苹果生态做不到”。
五、未来变局:智界逆袭需要三张牌
1. 价格下探:推出20万级走量车型,复用奇瑞生产线降本;
2. 技术平权:争取ADS 3.0下放,标配双激光雷达;
3. 渠道革命:至少入驻400家华为门店,与问界同台竞技。
风险预警:若华为继续“端水式”技术分配,智界可能重蹈荣耀手机覆辙——脱离华为光环后迅速边缘化。

消费者决策指南
闭眼入问界:家庭用户选M7,商务用户冲M9;
谨慎选智界:年轻用户买R7,赌华为技术下放;
远离享界:除非需要行政级座驾且预算无上限。
华为造车的底层逻辑,是用问界树标杆、智界抢市场、享界撑门面——看似“四界并进”,实则嫡庶分明。普通人买车,本质上是在华为的技术版图里站队。(数据截止2025年4月,来源:乘联会/华为年报/第三方评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