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以史为鉴,可以知成败,“赛车星冰乐”对抗“尊界”最后一定失败

    沐阳而立头像沐阳而立头像
    沐阳而立03-13


    2025年3月12日,尊界汽车法务部通过官方微博宣布,正式对自媒体账号“赛车星冰乐”及其关联矩阵账号提起民事诉讼,指控其长期发布针对尊界S800(图片)车型的不实信息,包括“肆意侮辱、恶意诋毁”品牌形象,并通过“恶意带节奏”引导舆论,严重损害企业声誉。尊界要求对方删除侵权内容、公开道歉并索赔100万元人民币,且法院已正式立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件随后升级。自媒体“赛车星冰乐”在当日晚间以模仿尊界法务声明的语气反诉,称尊界“造谣其拥有矩阵号”,导致自身遭受网络攻击和名誉损失,要求尊界公开道歉并赔偿250万元。其强调自己为个人账号,内容属于“独立评论”,并质疑尊界未提供具体侵权证据。一时间吃瓜群众情绪高涨,纷纷围观并各自站队。

    其实,冷静的人早就看出来,这次起诉和反诉的结果,必定是以“赛车星冰乐”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三:

    一:尊界法务在起诉前已进行系统性取证。早在2月28日,其便向公安机关报案,指控网络黑公关行为,并对涉案的谭某某等人进行法律追责。此次起诉“赛车星冰乐”显然基于长期积累的侵权证据,包括“高度雷同的异常评论”和“批量注册的低活跃度账号”等线索。尊界法务部是在有依有据的前提下提起诉讼,并不是无中生有,不是无的放矢。自媒体方若无法证明其言论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如专业测评数据、权威第三方报告),仅凭“主观评论”是不可能对抗企业的法务团队取得胜利。

    二:再有就是,车企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往往拥有专业法务团队、公关公司与技术手段支持。例如,尊界联合鸿蒙智行对“黑公关”展开调查,甚至设立高额奖金(最高500万元)鼓励网友举报线索。反观自媒体,尤其是个人运营者,缺乏资金聘请顶级律师、调取大数据证据或应对长期诉讼消耗。也就是说大企业在法律资源和资本方面有着碾压性的优势。正如2024年袁启聪事件中,自媒体人起初高调喊话“欢迎华为起诉”,最终因法律压力公开道歉,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体难以承担系统性法律反击的成本。

    三:还有一点要注意的,近年来,车企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已成行业共识。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企业均通过报警、起诉等手段处理类似事件,且多次成功追责。司法实践中,企业对名誉权侵权的举证门槛相对较低,反观自媒体需自证“无主观恶意”或“言论属实”则困难重重。此外,尊界提及的“异常评论”若被认定为有组织黑公关,将进一步削弱“赛车星冰乐”的辩护立场。

    由上可见,“赛车星冰乐”的失败结局是资本话语权下的必然性,2024年,车评人袁启聪因批评某车企产品性能遭起诉,初期以“言论自由”为由强硬回应,最终因法律程序压力及证据不足公开道歉。此案例揭示了自媒体在资本面前的弱势地位——即便部分观点存在合理性,但言论中的“瑕疵”(如情绪化表述、未标注主观推测)可能被企业法务精准打击。

    “赛车星冰乐”的反诉更像是一场舆论造势,旨在塑造“弱者反抗”的形象。然而,其索赔金额的随意性(250万明显高于尊界主张的100万)及缺乏实质证据支撑,反而暴露了策略上的苍白。此次事件本质是资本与个体在话语权争夺中的缩影。尽管自媒体为消费者提供了监督渠道,但在法律框架内,企业的资源垄断与系统性维权能力往往形成碾压态势。

    世界的运行规则从未改变:实力决定话语权,而法律,往往是实力者的武器。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