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SU7再陷“刹车失灵”罗生门:接错线头掰回去就行?

    三月十号,一位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帖控诉,称自己驾驶车辆时遭遇惊魂一刻:行驶途中屏幕突然跳出“制动性能受限”“防碰撞辅助失效”等一连串警报,车辆瞬间陷入“半瘫痪”状态。据车主描述,这辆2024年8月购入的顶配版SU7全程无事故、无改装,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致命故障。更令人咋舌的是,当晚小米工作人员检测后轻描淡写地解释:“出厂时有个街头接错了,掰回去修好就行”,但对于车主提出的退车诉求,官方仅以“不符合退车条件”一口回绝。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不是小米SU7第一次因安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年初杭州蒋先生高速智驾误判急刹导致追尾的争议尚未平息,紧接着江苏“断轴门”又上演反转大戏——车主起初控诉车辆过坑摆臂断裂,最终却被证实因超速驾驶导致外力损伤,舆论一度痛批车主“碰瓷”。然而,类似事故的频发已让公众对小米汽车的质量打上问号:从自动泊车撞墙、智驾系统误识别,到如今的刹车失灵,每一次官方回应总带着“车主责任”或“行业通病”的话术,而消费者维权之路却越走越难。

    此次“刹车失灵”事件中,车主晒出的故障截图显示,车辆核心安全功能几乎集体“罢工”。面对“接错线头”的奇葩解释,网友纷纷质疑:生产线上的低级错误为何能流向市场?若真如工作人员所言“掰回去就能修好”,小米的质检流程岂不是形同虚设?更讽刺的是,去年小米曾因软件策略缺陷召回3万余辆SU7标准版,如今顶配车型再曝硬件装配漏洞,难免让人担忧品控体系是否顾此失彼。

    值得玩味的是,小米对待事故车主的“双标”态度。在江苏断轴事件中,官方强硬表态追究车主超速责任;而当成都70多位车主集体投诉自动泊车异常时,小米则迅速认领系统BUG并承担维修费用。相比之下,此次刹车失灵车主既未超速也无违规,却连退车协商的资格都被剥夺。这种“看人下菜”的售后策略,正在消磨消费者对新兴品牌的信任感。

    图片来源网络

    截至发稿,小米官方尚未对此事作出公开回应。但可以预见的是,若不能从技术根源解决安全隐患、完善用户沟通机制,这场“刹车失灵”风波恐将成为压垮品牌口碑的又一根稻草。毕竟,当“为发烧而生”的 slogan 照进现实,没有消费者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安全来验证一家车企的成长代价。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