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买了小米SU7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无敌大仙哥头像无敌大仙哥头像
    无敌大仙哥03-08

    根据搜索结果,购买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包括SU7 Ultra)的车主现状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用户对产品力高度认可,享受驾驶体验;另一部分则因供需失衡和产能问题卷入“订单套利”的灰色市场。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车主真实体验:性能与科技的“梦想之车”

    1. 满意度较高
      首批车主普遍对SU7的设计、性能和智能化配置表示满意。例如,有车主称其为“小时候的梦想之车”,认为其外观设计、内饰品质和驾驶体验超出预期
      。SU7 Ultra的极致性能(1.98秒零百加速、三电机系统)和豪华配置(Alcantara材质、镀金碳纤维车标)尤其受到赛车爱好者和科技极客的追捧。
    2. 生态联动优势
      小米SU7与手机、智能家居的无缝连接(如手机控车、家居互联)成为差异化卖点,用户认为其“人车家全生态闭环”提升了生活便利性
    3. 女性用户增长
      SU7 Ultra的女性车主占比接近20%,且多为曾拥有传统豪车的用户,显示其品牌吸引力已突破性别和原有消费群体

    二、订单市场的疯狂:转单与租赁的“灰色狂欢”

    1. 订单套利现象

    转单溢价:早期小定订单(支付1万元意向金)被炒至6000元溢价,部分黄牛通过批量囤积订单获利超10万元

    天价租赁:SU7 Ultra的日租金高达5000-10000元,需求方包括自媒体、网红和急于尝鲜的消费者。例如,车评人通过租赁进行赛道实测,微商则用于拍摄“成功人设”内容

    1. 供需失衡驱动
      小米SU7 Ultra上市首日大定突破1.5万台,但产能仅为月产2.2万-2.5万台,交付周期拉长至数月。这种时间差催生了二手市场的套利空间,车主通过“早提车早转租”获取高额收益




    三、争议与隐忧:交付延迟与品牌溢价风险

    1. 交付焦虑
      部分车主因产能不足面临交付延迟,而小米官方未明确承诺具体交付时间,导致用户转向二手市场购买优先提车权
    2. 品牌溢价可持续性
      尽管SU7 Ultra以“性能对标保时捷、价格腰斩”为卖点,但市场对其长期保值率存疑。例如,有用户担心其激进定价可能导致后续车型贬值压力增大
    3. 行业竞争压力
      极氪、路特斯等品牌高管公开质疑SU7 Ultra“堆料”策略,认为其缺乏赛道调校底蕴,可能影响用户长期体验

    四、用户群体画像:从极客到投资客

    1. 核心用户

    赛车爱好者与科技极客:追求极致性能与创新功能

    BBA车主转化群体:奔驰、宝马、奥迪用户占比达57%,显示小米成功吸引传统豪车用户

    1. 投机型用户

    黄牛与投资者:通过囤积订单和租赁赚取差价,将汽车订单视为“金融衍生品”

    短期体验者:年轻用户更愿支付高额日租金“尝鲜”,而非长期持有


    总结:狂欢背后的行业启示

    小米SU7的车主现状折射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三大矛盾:

    1. 技术崇拜与实用性的平衡:用户既渴望极致性能,又担忧长期可靠性
    2. 产能与需求的博弈:车企需在热度与交付能力间找到平衡,避免透支用户信任
    3. 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重构:租赁市场的火爆显示年轻群体更重视短期体验,车企或需探索“订阅制”等新模式

    对于消费者而言,若追求科技体验与社交价值,SU7仍是高性价比选择;但若注重长期持有和稳定性,则需谨慎评估产能与品牌风险。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