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增程和混动双雄PK:?这场"省油革命"有点意思

    博学熊猫9ga头像博学熊猫9ga头像
    博学熊猫9ga03-03

    在新能源技术迭代的浪潮中,增程式电动车(REEV)与混合动力汽车(HEV)凭借独特的油电协同策略,成为燃油车向纯电车过渡的关键方案。二者虽共享“发动机+电池”的基础架构,却在技术路径上呈现显著分野。

    一、动力系统的底层逻辑差异

    HEV延续传统燃油车优化思路,以内燃机为核心构建动力链。其发动机通过阿特金森循环等技术实现高热效率,与电机组成并联或混联系统,借助ECU精密控制双动力源的实时耦合。电池组(通常1-3kWh)作为能量缓冲池,主要承担起步助力、制动回收及负荷均衡功能,使发动机持续运行在高效区间,综合油耗可降低30%-40%。

    REEV则采用电动优先架构,发动机完全脱离驱动轴,专职作为增程器发电。当电池SOC(荷电状态)低于阈值时,增程器以固定转速运行在最佳热效率点(约35%-40%),电能直接驱动电机或存入电池(通常40kWh以上)。这种解耦设计使车辆90%以上工况处于纯电状态,NVH表现无限接近纯电车型。

    二、关键部件的技术特征对比

    HEV的动力电池聚焦功率型特性,选用镍氢或小容量三元锂电,循环寿命可达整车生命周期。REEV则采用能量型电池,其高容量锂电组(如理想L9(图片|配置|询价)的44.5kWh)支持CLTC工况下200km+纯电续航,但深度充放循环带来的电池衰减,使更换成本高达5-8万元,显著高于HEV的1-2万元维护成本。

    三、用户体验的场景分化

    REEV用户可依托家用充电桩实现0.1-0.3元/km的超低电耗,配合外放电功能拓展露营等用电场景。其电动平台的静谧性与线性加速特性,吸引追求“电车感”但存在续航焦虑的群体。而HEV无需充电的特性,使其在缺乏稳定充电条件的场景中展现优势,WLTC工况下4-5L/100km的油耗表现,兼顾了燃油车用户的使用惯性。

    四、主机厂的技术路线抉择

    传统车企凭借内燃机领域的百年积淀,倾向于发展HEV技术:丰田THSⅡ通过行星齿轮组实现动力分流,本田i-MMD采用双电机混联,均在ECU控制算法上形成技术壁垒。新势力品牌则选择REEV作为电动化跳板,规避发动机研发短板——如理想汽车的1.5T四缸增程器热效率达40.5%,配合三合一电驱系统,在简化机械结构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



    当前,两种技术路线正随基础设施完善呈现融合趋势:比亚迪DM-i等插混系统通过加大电池容量(18-40kWh)兼容HEV与REEV模式。未来随着固态电池与高效增程器的突破,这场“油电博弈”或将催生出更优解,但现阶段的选择,仍需取决于用户充电条件与驾驶场景的匹配度。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