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是问界车主,当时选择这款车就是是冲着华为智驾而来,9个月时间大概行驶了1.7万公里,1/3里程为长途,整体感觉还是挺舒适的,以下文章内容是基于官方财报与公开数据的个人研判 ,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一、发展历程:从边缘到主流的逆袭
赛力斯(原小康股份)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后来者,早期市场认知度较低。2021年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后,双方推出首款车型赛力斯SF5,但因产品定位与市场竞争等因素,全年销量仅8169辆。此后,品牌战略调整催生问界系列,2022年首年销量突破7万辆,成为市场黑马。然而,2023年行业价格战导致销量波动,直至同年9月新M7上市,以“降价增配”策略引爆市场,带动全年销量回升。2024年旗舰车型M9(售价46.98万-56.98万元)推出后,订单量超16万台,彻底扭转颓势。
二、财务拐点:营收与利润的爆发式增长
据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赛力斯实现营收1066.27亿元,同比暴增539.24%;归母净利润40.38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核心数据亮点包括:
1. 销量结构优化: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1.67万辆,同比增长364.23%,其中问界系列占比超90%(M7销量15.1万辆,M9订单突破15万台);
2. 毛利率跃升:第三季度毛利率达25.53%,同比提升18.9个百分点,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3. 单车盈利改善:第三季度单车净利润1.81万元,环比增长56%。
三、关键策略:华为赋能与技术自主的双重路径
华为的深度合作是赛力斯逆袭的核心驱动力。2021年至今,双方合作从技术输出(鸿蒙智能座舱)扩展至资本层面:
- 2024年7月,赛力斯以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919项问界商标及专利;
- 8月斥资13.29亿元回购子公司股权,并拟115亿元收购华为旗下引望智能10%股权,强化智能驾驶技术控制权。
这一系列动作被业内视为“去华为化”的未雨绸缪,旨在降低对单一合作伙伴的依赖风险。
四、潜在挑战: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尽管业绩亮眼,赛力斯仍需直面以下问题:
1. 资产负债率偏高: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达74.2%,流动比率0.86,偿债压力仍存;
2. 产品线单一风险:问界系列贡献超90%销量,中低端品牌“蓝电”月销不足5500辆,多元化布局亟待突破;
3. 市场竞争加剧:新势力品牌价格战持续,智能化技术迭代加速,对研发投入提出更高要求。
五、未来预判: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博弈
短期来看,问界M9等高价值车型将持续推高毛利,2024年营收有望突破1400亿元。中长期则需观察:
1. 技术自主化进程:收购华为资产后的技术消化能力,能否构建独立研发体系;
2. 产能与交付能力:81亿元收购龙盛超级工厂后,年产能或提升至百万级,但需匹配供应链稳定性;
3. 全球化布局:当前市场集中于国内,海外扩张尚无明确路径。
结语
赛力斯的逆袭印证了“技术+资本+生态”模式的成功,但其能否从“华为依赖”转向“自主增长”,仍需时间检验。未来三年,技术沉淀与财务健康度的平衡,将决定这家车企能否跻身一线阵营。
(本文数据均引自上市公司财报及官方公告,未采用非官方预测或第三方分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