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奔驰固态电池路测:全固态电池是技术革命,还是资本游戏?‌

    沐宸瑄头像沐宸瑄头像
    沐宸瑄02-27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其全固态电池测试车已正式开启道路测试。此次测试车搭载的固态电池电芯由Factorial Energy提供,能量密度高达450瓦时/千克,续航里程增加25%,单次充电可轻松行驶1000公里。该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消除了液态电解质泄漏的风险,并配备气动执行器,以应对充放电时电芯体积的变化,进一步提升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奔驰的固态电池革命:捅破行业天花板的“三把尖刀”

    ‌1. 续航焦虑终结者:1000公里续航让燃油车颤抖‌

    奔驰全固态电池通过锂金属阳极+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能量密度飙升至450瓦时/千克,较传统锂电池提升80%‌。搭载该电池的EQS测试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中途无需充电‌。这一数据直接碾压燃油车(燃油车平均续航约600-800公里),甚至让特斯拉的4680电池(续航约640公里)黯然失色‌。

    ‌2. 安全与效率双杀:液态电池的“致命伤”被根治‌

    固态电池彻底消除液态电解质泄漏风险,即便遭遇碰撞或极端温度也能保持稳定‌。奔驰更创新性引入气动执行器,实时调节电芯体积变化,将电池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在充电速度上,800V高压系统实现15分钟补能80%‌,比当前主流快充技术提速50%‌。

    ‌3. 车企话语权争夺战:奔驰用F1技术碾压新势力‌

    奔驰联合F1团队(AMG HPP)开发电池系统,将赛车级的轻量化与散热技术下放民用‌。其被动冷却技术减少30%电池组件,车重降低10%‌,直接击中新势力车企“堆电池增续航”的软肋‌。

    二、光鲜数据背后的暗流:固态电池的“三重诅咒”

    ‌1. 成本黑洞:省下的油钱全喂给电池厂?‌

    尽管奔驰宣称固态电池成本将随量产下降,但业内人士测算其初期成本高达300美元/kWh(传统锂电池约100美元/kWh)‌。若搭载100kWh电池组,整车成本激增2万美元(约14万元人民币),足以抵消电动车免税政策红利‌。

    ‌2. 技术霸权危机:Factorial Energy卡住中国车企脖子‌

    奔驰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来自美国Factorial Energy,其专利覆盖硫化物电解质、锂金属阳极等核心领域‌。中国车企若想获得授权,需支付每辆车约5000元专利费‌,这或将导致国产电动车价格被动上涨。

    ‌3. 老车主成“弃子”:现有电动车面临集体贬值‌

    固态电池量产车上市后,搭载液态电池的现款车型残值率或暴跌40%‌。更残酷的是,奔驰EQ系列因销量低迷(部分车型月销不足10台‌),可能借固态电池技术彻底放弃现有产线,导致老车主维修无门。

    三、行业大地震:谁被踢出牌桌?谁在暗中窃喜?

    ‌1. 燃油车市场加速崩塌‌?

    当电动车续航超越燃油车、补能效率追平加油速度时,燃油车最后两大优势(续航确定性和补能便利性)即将消失‌。但根据目前国内车主实际用车情况和新能源基建普及程度来看,短期内,燃油车的比例和市场依旧难以撼动。结合目前经济形势,大部分燃油车主换车或换新能源汽车欲望较低,且对新能源汽车信任度不高。

    ‌2. 动力电池产业链大洗牌‌

    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液态电池巨头面临转型压力,而固态电池材料商(如硫化物电解质供应商)估值暴涨。奔驰的被动冷却技术更可能让散热器厂商集体失业‌。

    ‌3. 充电桩战争升级:超充站成新基建核心‌

    15分钟快充需求倒逼充电桩功率突破600kW(当前主流为250kW)‌,国家电网已启动“超充城市”试点,星星充电等企业股价单周暴涨23%‌。

    四、终极拷问:这是技术革命,还是资本游戏?

    奔驰固态电池路测暴露两大矛盾:

    ‌车企的“技术跃进陷阱”‌:为争夺话语权强推未成熟技术,最终由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

    环保承诺的虚伪性‌:固态电池所需的锂金属开采将加剧资源争夺,刚果钴矿悲剧或在中亚锂矿区重演‌。

    虽然全固态电池在安全性、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使用寿命上均能实现质的飞跃。然而,这场技术革新背后也隐含资本博弈。当前全固态电池成本较传统电池高出 30%-40%,搭载车型初期售价或突破 80 万元,普通消费者短期内难以享受技术红利。但随着大众、三星等巨头加速布局,预计 2027 年成本将大幅下降,40-50 万元区间车型有望普及。

    写在最后,对车主而言,固态电池不仅是续航焦虑的终极解决方案,更可能重塑用车习惯 —— 更长的电池寿命降低置换成本,快充技术改变补能模式,而安全性提升则让电动车真正告别自燃阴影。这场变革究竟是车企的技术突围,还是资本市场的新叙事,或许取决于技术落地速度与价格平衡点能否真正普惠大众。而当下,无论是新能源车主,还是燃油车主,只要爱车性能和安全性维护良好,小编建议静观其变,权衡利弊,避免冲动换车。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