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能驾驶,应该像一位能自主思考的国宾司机。”2025年2月17日,华为松山湖基地的央视直播镜头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用一句生动的比喻,揭开了高阶智驾的终极形态。在这场主题为《造聪明车懂中国路》的直播中,靳玉志与岚图汽车CEO卢放共同展示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的岚图梦想家,并首次明确划定了高阶智驾的“硬门槛”——高速与城区智驾领航NCA能力缺一不可。这一论断,不仅为行业厘清了概念迷雾,更将智能驾驶的技术竞争推向了新高度。

一、行业首提“高阶”定义:双能力是底线,有路就能开是目标
面对央视主持人“何为高阶智驾”的提问,靳玉志直言:“当前行业对‘高阶’的定义存在混淆。”他回溯了华为智驾的技术演进:2022年首发城区智驾领航功能,2023年落地无图方案,2024年推动智驾元年到来。而真正的高阶智驾,必须同时具备高速NCA(智驾领航)和城区NCA能力,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
这一标准直接回应了市场乱象。部分车企将仅支持高速场景的智驾包装为“高阶”,而华为乾崑智驾ADS 3.0已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覆盖:用户上车启动智驾系统后,车辆可自主完成城区道路通行、高速巡航、复杂路口决策,直至抵达目标车位自动泊入。靳玉志强调:“若智驾系统无法应对城区复杂路况,就像只会走直线的马拉松选手,永远称不上专业。”
二、安全是“高阶”的基石:200万次碰撞规避背后的技术革命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靳玉志在直播中反复提及这一理念。华为乾崑智驾通过三大创新筑牢安全防线:
1. CAS 3.0全向防碰撞系统:23项主动安全功能,首创边刹车边让行的eAES技术,应对“鬼探头”等突发场景;
2. 防误踩加速踏板:通过行为预判及时介入,避免分神导致的误操作;
3. 云端进化能力:每天3500万公里训练里程,每5天一次模型迭代,让系统越用越聪明。
数据显示,乾崑智驾已累计避免超过200万次潜在碰撞,相当于每2.5秒挽救一次事故风险。而ADS 3.0的离车泊入功能,仅春节8天就被调用115万次,印证了用户对“真安全”技术的信赖。

三、技术平权与生态重构:从20万级到百万豪车的全民智驾
靳玉志在直播中透露,华为正通过“高阶引领+科技平权”双线战略推动智驾普及:
- 高端车型:ADS 3.0实现车位到车位、VPD代客泊车等跨代体验;
- 20万以下市场:ADS SE版以L2.5级能力下放,其高速智驾表现甚至优于友商激光雷达方案。
这种分层渗透的策略,正在改写行业格局。例如与岚图合作打造的MPV车型,既解决了传统MPV“大而不智”的痛点,又以“双智天花板”(智驾+鸿蒙座舱)成为高端市场销冠。靳玉志预言:“当基础版智驾也能实现红绿灯启停、智能泊车时,全民智驾时代才真正到来。”
四、未来之战:L3商用倒计时与全球标准话语权
直播中,靳玉志释放了更重磅信号:华为乾崑智驾将于2025年内推出高速L3自动驾驶商用方案,并启动城区L3试点。在他看来,无人驾驶的终极形态需满足两大条件:
1. 比人类驾驶安全100倍以上:依赖多传感器融合算法,而非单一的纯视觉方案;
2. 全局交通效率优化:从单车智能向城市级调度延伸,如深圳机场VPD泊车代驾已实现停车场资源智能分配。
这场技术革命背后,是华为十年研发投入的厚积薄发。从2015年立项到2025年引领标准,华为乾崑智驾的“无人区探索”,正推动中国智能汽车冲向全球高地。
当央视镜头扫过华为松山湖基地的测试场,数十辆搭载乾崑智驾的车辆正在模拟极端路况。靳玉志的断言犹在耳畔:“没有双NCA能力,谈何高阶智驾?”这场直播,不仅是一次技术秀,更是一场行业宣言——在智能驾驶的赛道上,华为已从破局者进阶为规则制定者。而随着L3商用的临近,一个“有路就能开”的智驾新时代,正加速驶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