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演“大逃杀”。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卷走二线品牌最后一层遮羞布,威马、高合接连爆雷,连蔚来都不得不靠中东土豪续命。但在一片哀嚎中,零跑汽车却宣布全年净利润突破10亿,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一、活下来的秘诀:把“抠门”刻进基因
当友商忙着用激光雷达堆料时,零跑却在浙江金华工厂里玩起了“俄罗斯方块”——自主研发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把电池包塞进车架空隙,硬生生把电池空间利用率拉高15%。这手“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绝活,让每度电成本比行业平均低8%。创始人朱江明更直言:“我们连车机系统里的开机动画都自己画,省下300万版权费能多装两套毫米波雷达!”
这种“抠门哲学”贯穿全产业链:70%零部件自研自产,C系列车型80%零件通用,连生产线都像乐高积木一样模块化拼装。结果?零跑单车生产成本比蔚来低40%,毛利率从2022年的-15%飙升至2024年的12%。
二、精准狙击:专打中产家庭的“七寸”
当其他新势力沉迷“30万以上高端局”时,零跑把枪口对准了10-20万元市场——这个占中国车市45%份额却长期被合资燃油车把持的真空地带。C11增程版用15万价格塞进40万级配置:前双叉臂悬架、三联屏、纯电285km续航,刀法精准得让日系混动连夜改价签。
更狠的是产品结构大腾挪:2024年把微型车T03销量占比从55%砍到20%,主攻C系列中高端车型。这招“断臂求生”直接让单车均价从8万跳涨到18万,毛利率翻红。
三、国际资本“借尸还魂”背后的阳谋
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的15亿欧元联姻,表面看是抱大腿,实则是场“技术换市场”的豪赌。意大利人看中零跑的CTC技术和智驾方案,零跑则把Stellantis的欧洲4S店当跳板。这种“你出渠道我出枪”的模式,比蔚来跪求中东土豪高明得多——毕竟卖车比卖股权更能持久。
四、盈利背后的隐忧:能抠多久?
零跑的危机藏在财报细节里:研发投入占比从2021年的23%降到2024年的9%,比小鹏少一半。当华为、小米卷起城市NOA军备竞赛,零跑还在用5TOPS算力的凌芯01芯片硬扛。更危险的是,其80%销量依赖增程式车型——这个被欧盟2035年禁售令瞄准的“过渡物种”。
结语:
零跑给行业上了生动一课:在资本寒冬里,活下来的不是最能烧钱的,而是最会省钱的。但当技术革命进入深水区,单靠“抠门”能否穿越周期?这场“性价比奇迹”的续集,或许比扭亏本身更值得关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