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凭借SU7车型实现了全年交付达到13.5万辆,而且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5年。客户现在下单,至少需要等待20周到24周,这样算下来,车主提车需要至少等待4个月。尽管小米SU7的热度很高,但是小米汽车还是打算在2025年生产YU7车型实现年销量30万辆的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是小米SU7的热度会减退?还是2025年,中国的纯电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小米SU7的热度能保持多久?
我个人的观点是,SU7的热度能保持到2025年的第三季度。

首先,小米SU7没有交付的订单数量是
12万辆,并且小米SU7的订单还在持续增加。我们按照小米SU7每个月2万辆的生产交付能力,积压的12万辆需要半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小米SU7目前的订单还能让车辆维持一段时间。
其次,从小米SU7本身看,小米SU7的定价非常合适。即使顶配版的车型售价也不过30万元,相反,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真正的属于小米SU7的竞争对手,也就是特斯拉Model 3 和华为智界S7。尽管早期,上汽的智己L6一直在宣称对标小米SU7,而且智己L6搭载后轮随动转向和灵犀底盘。但是,车辆上市后,在终端销售市场一直没有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奇瑞制造的华为智界S7由于产能的原因,尽管搭载华为的智驾系统,但是车辆一直没有在汽车消费市场大面积交付。

特斯拉Model 3的价格一直比国产车要高,小米SU7一步到位,没有通过合理的价格锁住潜在市场客户群体,让中国消费者买账。2025年,部分二级经销商已经拿到现车资源,即使现在预定SU7,消费者也完全可以享受国补和分期购买的利息补贴。这样算下来,低配版的车型从裸车价格21.59万元,直接落地成交价在20万元以内,对于那些喜欢小米SU7的消费者而言还是相当合适的。
再次,小米SU7在外观和内饰设计方面尽管大胆,但是还是兼顾了部分中年消费者的需求。尽管小米SU7在造型上抄袭保时捷,但是SU7的尾部设计更加凸显运动气质。另外,SU7的内饰采用仪表盘和中控屏两块屏幕的设计,并非新能源车型的中控台大连屏的设计思路,这种设计在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此外,小米SU7的内饰用料凸显高级,配置到位,外观细节处理到了,即使多种颜色的外观,SU7依然能轻松驾驭,并非传统车型,主打黑色、白色、银色等。
最后,小米SU7自从上市以来,鲜有负面新闻。即使部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碰撞事故,但是对于乘员仓的保护还是十分到位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