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有一句著名的创业格言:踩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在数码圈,小米曾经是那只猪,而在汽车圈,最开始的新势力们都被认为是风口上的猪,等到风小了,这几年摔下来的猪不少,剩下的猪们基本都找到了自己的诀窍和标签,比如零跑。
小米做车之前,零跑被认为是汽车圈的小米,小米做车之后,零跑就成了汽车圈的红米,从始至终都是性价比的代名词。

而人们对零跑的另一个评价,是理想青春版,从产品定义到驱动形式基本都跟理想如出一辙。

当然性价比和青春版并不是贬义词,从最近几个月的销量就看得出来,人民群众喜欢的车就是好车。
被stellantis入股之后,零跑的动作和声量都大了许多,这个月初刚刚下线了第50万辆整车,广州车展发的新车B10,据说要把增程产品干到10万左右,相当了不起。


那本期二楼话题,我们就聊聊零跑是怎么在一众新势力中杀出重围的。

零跑的创始人叫朱江明,2015年创立零跑时已经是个48岁的老同志了,除了高合的创始人丁磊,朱江明基本算是那批新势力创始人中岁数最大的。

在涉足汽车领域之前,朱江明是大华股份的创始人之一,就是那个做摄像头的大华,主要负责供应链,并且一路带着大华冲到了安防领域老二的位置。

由于这层关系,大华股份也是零跑早期的重要股东之一,甚至在最早期,零跑的团队还叫大华汽车电子新业务部,在大华办公了几个月,所以在人们还在谈论新势力们谁能活下来的时候,零跑总是在明里暗里引导大家,我们背后是大华,咱傍上大款了,钱有的是,黄不了。

这种引导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只依赖这些外力,好在,零跑在产品上还算努力。
作为纯纯的门外汉,零跑在初期选择了和大部分新势力一样的思路:找钱,自研车型,然后找人代工,其中“自研”是零跑一直在强调的标签,从始至终也是这么干的,零跑也想用这个标签取代人们印象中的性价比,但似乎不太成功。
零跑的自研是从三电开始的,2015年末,还在大华办公的零跑团队确立了首款车型的平台和动力电池方案,同时正式注册了“零跑”这个名字,意思是从零开始的汽车圈生活。

半年后,零跑搞出了第一套动力电池系统,又练习两个半月,搞出了第一套完整的三电系统,并且成功装车,其中电驱系统还是国内首个五合一控制器。

到10月,零跑首台mule car,你可以理解为底盘测试车上路,同时和浙江金华签了协议,准备在那建生产基地。


做完这一系列准备后,2017年3月,零跑才在金华开了品牌发布会,2017年10月,杭州举办的“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暨国际展览会”上,零跑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零跑S01,整件事的进展非常之顺利且妥当。


只是对于零跑S01这款车,大家的看法褒贬不一。

当时的舆论环境,大家对新能源的包容度还没这么强,不认为这些后起之秀们能在主流市场和老牌车企对抗,包括不少新势力们也这么想。
所以你看S01的产品定义,就是个有着双门跑车造型的家用车,想着卖给年轻人,错位竞争,但是支持者就力挺这种做法,那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劲儿就上来了,说这么干就对了,中国汽车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亏钱的可不是你。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当时乃至现在的中国车市,可能都不需要一款这样的车,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项目还得继续推进,2018年10月,零跑S01的白车身下线,并且宣布,到2021年将推出分别基于S、T、C三个平台的三款新车,也就是S01和后来的T03、C11。
所以现在说什么S01没卖好所以零跑紧急调整战略做家用车,纯是扯淡,早就规划好了,不要把企业当成一个人,想一出是一出。

又过了一个月,零跑首家直营店在杭州开业,偌大的展厅里只有S01一款车孤单的摆在那,那么大个红浪漫,只有一个大姐姐接待这不合适,对吧?

但零跑不像蔚小理一样,全靠自营,早在2018年9月,零跑就宣布要走直营+城市合作伙伴的模式,到上个月底,大概有不到700家门店,这个数量已经算相当不错了。
2019年刚开年,在拿了红杉的A轮投资后, 零跑S01终于正式上市,并且宣布和长江汽车签订代工协议,在零跑拿到资质前,暂时由后者代工生产。

长江汽车,听名字就知道,也是个老牌车企,跟腾势那个长江没啥关系,九十年代拿过李嘉诚的钱,入局新能源之后,成了北汽之后,全国第二家拿到新能源双资质的车企。

当时的长江汽车号称拥有当时亚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一期产能十万辆,二期规划产能三十万辆,听起来不多,但零跑也从来没跑满过。

2019年年初,零跑曾经定下过一年一万辆的年销售目标,但从6月份S01正式上市后,半年时间只卖了1000辆出头,就像每次都喊着要大战三百回合,两分钟之后说自己有点累的各位一样,想法美好,现实骨感。

主要是S01这破玩意实在是又丑又慢又不实用,唯一的贡献可能是给遥遥领先提供了设计灵感……

哦对了,在某次试驾活动中,零跑S01还发生过假临牌,媒体老师驾照直接报销的案例~

只能说这一时期的零跑依然是个练习时长不到四年半练习生,但很快就将迎来全民制作人的喜爱。
2020年5月,四门纯电小车零跑T03正式上市,续航400公里,补贴后售价6.58-7.58万元,这个小车大家就熟悉多了吧?

虽然还是丑了点,怎么看怎么像猪鼻子开孔,但这玩意性价比在当时是独一份的,想想当时的纯电小车都有啥:五菱和宝骏的一堆两门剁椒鱼头,欧拉黑猫,奇瑞小蚂蚁,荣威科莱威,没了。
跟五菱、奇瑞比,T03是四门,也大一圈,跟欧拉黑猫比,T03续航更长、售价更低,跟荣威科莱威比,T03有四门、有续航、有四轮碟刹,什么叫纯电小车的性价比之王啊?

所以T03迅速成了零跑汽车的销量支柱,整个2020年,卖了将近3000辆,到2022年,最高销量冲到了6万多,前两年准备弄个纯电小车过渡的,肯定考虑过这车。
到2021年4月,工信部第343批公告里,零跑正式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踢开了长江汽车,7月,零跑金华工厂的第一辆车正式下线,零跑将其称之为真正实现自研、自产、自销、自服务的历史性节点,也确实是国内第一个实现闭环的新势力。



至于长江汽车,在和零跑分手不到一年,就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好像被零跑吸干了精气。

又练习了两个半月,零跑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主流产品:C11正式上市, 这是一款轴距接近三米的纯电五座中型SUV,也是零跑C平台的首款新车,单电机续航480-600公里,双电机四驱续航550公里,除了续航和动力,配置完全相同,定价17.98-22.98万元。

尺寸合适、续航还行、价格不错、配置够用,总结下来就是做工一般但性价比可以,可以买。
从C11开始,零跑正式有了自己的家族式设计语言,造型来源于2019年上海车展亮相的C-more概念车,在一堆眯眯眼里面,算是噶了双眼皮的异类了,之后的几款车C01、C10、B10基本也都是用了这套设计。


另一个亮点是,C11搭载了零跑和大华共同研发的智驾芯片:凌芯01,官方宣传说这是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定语很多,但也确实能展示零跑的自研实力。

有了C11的加入,零跑的势头马上好起来了。
2022年3月,首次交付破万;
4月,发布国内首个量产CTC,也就是把电池装进车身的技术,并首次登上新势力销量榜首;


5月,首个搭载CTC技术的产品,中大型纯电轿车C01上市,虽然销量一般,但补全了产品线;

6月,第十万台量产车下线,成为第五家达成10w+成就的新势力车企,前四家是蔚来、小鹏、理想、哪吒;
9月,成为“蔚小理”之后第四家港股上市的新势力,一度并称为四小龙;

11月,零跑的首批海外门店在以色列等地落地。

整个2022年,零跑都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那么,这代价是什么?

2023年1月,零跑的交付量从月均8000多暴降到1139辆,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比亚迪DM-i系列产品太猛了,可能是2022年末锂电池原材料涨价太疯狂了,可能是刚开年特斯拉挑起的价格战降维打击了,总之,对零跑来说,2023年开了个坏头。
但没关系,只要用增程器发动攻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22年下半年,理想突然停掉了理想one,一口气推出了L789三款车,无一例外都是增程式动力。
在大家还在争论增程是不是落后技术的时候,理想已经赚得盆满钵满,零跑也许是第二个反应过来的车企,直接摸着理想过河,甚至在后来的宣传上都直接不装了,年轻人更理想的家~

李想见到朱江明一定不会大喊“听我讲完”,因为他想讲的朱江明都知道了,并且在后续两年时间里,贯彻落实的很到位。

学习理想的第一步,是增程器。

2023年3月,除了停产的S01,零跑旗下所有车型全部改款,并且大幅降价,C11直接出了个增程版,虽然是理想one同款的东安1.2T三缸机,油耗高、噪音大、电耗也高,还震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真的是脱裤子放屁的落后技术,但老百姓喜欢,就类似红浪漫的姐妹跟你说,哥你真厉害,你知道是假的,但就是爱听。


果不其然,上了增程器之后,配合上价格的大幅下调,零跑的销量迅速坚挺,马上破万,甚至一度逼近两万大关,学习理想的第二步,是搞装修。
有点像教人做短视频的短视频,拆解人家账号找爆款元素、找方法论,零跑觉得带增程器和冰箱彩电大沙发的SUV,每个词都是考点,那在自己的答案基础上加上这些,卷面分肯定拉满。

于是7月推出了四叶草架构后,9月的慕尼黑车展上,零跑推出了搭载四叶草架构和理想方法论的全新全球车型:C10,今年1月开始预售,3月正式交付,到今年6月份,零跑又再接再厉搞了个中大型的六座SUV:C16,理想方法论直接拉满,但售价只要15.58-18.58万,人称半价理想。

但是当你真的坐进车里,对比这两个品牌的车就会发现,一分钱一分货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竞争这么激烈的汽车市场,没有主机厂能不花钱就做出质感,但对消费者来说,质感是功能之上精神层面的享受,冰箱彩电大沙发那可是实打实摸得着看得见的,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质感不行,想想价格,续航不行,想想价格,车内异响,想想价格,都能忍。

所以大家能看到,从今年开年以来,学习了理想同时保持自我,增程纯电双线发展的零跑,销量就一直非常爆炸,去年12月八周年生日时,累计销量才过30万,今年10月就干到50万了,非常惊人。

于是7月份左右,舆论开始大规模爆出零跑各种车型的自燃事件,扩展一句,前两年一些品牌自燃事故发生时,总有人说是友商干的,我就一句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纵火是八大重罪之一,哪个友商能养这么多死士啊?给多少钱合适啊?只能说自燃不是友商干的,但“集中爆出自燃”这件事,不好说。

好,说回我们刚才提到的另一个关键点:四叶草架构,这算是个非常先进的架构,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合而为一,也就是除了底盘域,智能汽车五大域全部由一颗中央超算处理,那你也看出来了,没整合进去的底盘,就是零跑暂时的缺点,好在大家不在乎。
这个架构有多先进呢?就这么说,也许stellantis就是奔它来的,2023年10月,零跑和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达成合作,后者花15亿欧,从大华手里买过了零跑的股份,成了零跑的第一大股东,也算是变相收购了零跑。


零跑成了失败者联盟的一员,并且有可能成为其中最有前景的品牌,这样一来,stellantis堪称变态的销售网络将直接为零跑所用,自主品牌们最头痛的出海渠道,就这么完美解决了。

作为回报,stellantis也许会把这套架构用在自家其他品牌上,顺丰哪有顺手快,甚至2023年8月,还有传说一汽大众在跟零跑谈,准备买断零跑某一代平台或架构,指的很有可能也是这个四叶草架构。

所以零跑这个车企其实没啥可总结的,它是最会踩风口、借东风的新势力,大华、理想、stellantis,每一步都能给零跑再送上一个台阶。
它也可以算是当下最规矩、最主流的新势力,买它不一定出众,但一定不会出错,在它能覆盖的价位,给所有消费者最量大管饱的产品,这也挺好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