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是为了美好生活,所以安全性总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从化学特性来看,三元锂相对于磷酸铁锂更敏感,在高温环境下潜在风险更高。也就是说,受到外部热源影响的时候,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所需要的能量,远高于三元锂电,而且诱发热失控的时候,三元锂电池升温也比磷酸铁锂快。

如果受到物理伤害,比如撞车了,磷酸铁锂也会更安全一些。前两年咱们总看到厂商说做针刺实验,把钢针插到电池里,观察反应情况,实际上就是在模拟在路上碰到事故的情况,三元锂电受到针刺在 10 秒左右就会达到峰值温度 400- 600℃。

而磷酸铁锂受到针刺的时候,会在两分钟的时候达到峰值温度 300℃左右。比如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针刺实验的时候温度波动并不大。但随着电池包的优化升级,很多三元锂电池也能通过针刺实验,可以说差距在不断变小。
目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三元锂虽然也不完美,但相对而言,它的优势可能更多。首先就是对于低温的敏感性,三元锂即使在零下 20℃的时候,放电还是能保持比较稳定的电压输出;而磷酸铁锂,在0 ℃左右已经出现明显的衰减,零下 20 ℃只能放电40% 左右,所谓“腰斩”说的就是这种。

每年冬天,媒体平台都会搞冬测,续航达成率靠前的多数是三元锂车型。如果你在北方比较冷的地方用车较多,磷酸铁锂的车型就尴尬了。再有,就是充电的区别,电池包可不是一块整体,整个电池包是一个一个的小电池拼起来的,就像一个魔方。
然而不同小电池之间的容量会有偏差,放电的时候,三元锂的电压可以平稳下降,整体容量就可以用电压来预估;而磷酸铁锂放电的时候,电压变化非常小,很难通过电压来判断容量的变化。

所以,当你打开磷酸铁锂的车型《车主保养手册》的时候,都会有这么一条:定期充满,这是为了校准电池。因为如果你长期不满电, 可能会出现“EV受限”的情况,搞不好把开着开着就把你扔路上了。而三元锂更建议每次充电到80%就够了,这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这就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的一个显著区别。
这两种电池的选择,要分两种情况:
o1、价格相近或者完全一样。比如一款车,有三元锂电和磷酸铁锂两种电池版本,且价钱都一样,这种情况首选三元锂。一个是冬天少操点心;二来,你用不着伺候它(不用定期把电池充满来校准容量);第三,报废回收的时候,三元锂能多卖点钱。
o2、如果低配入门版的车型用磷酸铁锂,想要三元锂还得加钱,比如特斯拉、小米、小鹏等等,那就得看加多少钱了,如果加两三万只能买到一个更大的三元锂电池,意义并不大,除非你经常在低温地区用车,或者说需要更长的续航(未必容量越大续航就越长,这个今后单独聊);如果加几万块,不仅能买到更好的电池,还能得到其它的升级,比如两驱变四驱,或者给一些实用的豪华配置,那就比较划得来了。
最后,至于全固态电池的梦想,相信很多人都有,但等着它从实验室里走出来,上市、普及等一系列操作都成熟的时候,可能你现在的Dream Car已经更新N次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