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长安VS广汽:卷得过就拼命卷,卷不过就谈格局!

    轰Party头像轰Party头像
    轰Party2024-06-11

    “三观不合,貌似并不影响‘结婚’啊!”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针对当前市场竞争态势,长安、广汽各自领导表现出相反观点一事,有业内人士犀利点评道。


    在6月6日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谈到汽车行业的“卷”时说:“我认为‘卷’它是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会卷出中国品牌的新高度,会卷出用户利益的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我相信未来十年,必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卷成世界级品牌。”



    戏剧性的是,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却表达了完全相反的看法:“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目的是什么?是盈利,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作贡献。我们应该有大格局、长期主义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新能源汽车占有率都达到50%,这时候建议要切实研究推动‘油电同权’措施,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均衡新能源与燃油车发展节奏。”


    更戏剧性的是,就在召开重庆论坛的同一天,长安和广汽还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共性平台与技术、产业链生态、国际业务和产业基金等领域进行合作。



    这边刚发表不同观点,那边就签约合作?长安与广汽的这番操作,不禁让网友直呼:这“婚姻”到底是被撮合的,还是真心实意的啊?或许在大佬心中,观念不和没关系,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广汽的曾庆洪之所以反对“卷”、长安的朱华荣之所以赞成“卷”,都是他们站在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角度去表达的——广汽的合资品牌多、新能源整体优势不明显;而长安的新能源品牌更多,还与华为捆绑智能化。


    可见在广汽、长安各自的利益背后,其实也存在着共同利益,比如共享供应链、共同开拓海外市场等。当然,合作的困难也有,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大象转身难,而两个大象一起转身更难,地域、产品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都是集团整合的难中之难。”


    广汽:既然“卷”不过,咱就谈格局


    对于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在反对“卷”时谈到的“我们应该有大格局、长期主义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网友们敏锐地调侃道:“卷”不过就谈格局。俗话说,任何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不得不说,网友的这句调侃虽是玩笑,却也道出了部分事实。



    实际上,曾庆洪之所以反对“卷”,并主张“油电同权”,根本原因是广汽集团曾经主要是依靠旗下合资车企(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提供利润,而如今,在国内新能源产品的冲击下,这两大合资的销量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转型上,广汽旗下目前的主力军埃安,同样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情况。


    举例来说,今年一季度广汽旗下汽车累计销量为40.97万辆,同比下降24.11%。其中,合资车企广汽丰田销量为15.61万辆,同比下滑29.07%;广汽本田销量为11.70万辆,同比下滑21.74%。新能源主力广汽埃安销量为7.4万辆,同比下滑7.66%。


    合资车企及新能源产品销量的下滑,直接导致广汽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双出现下滑。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广汽集团营业收入为213.46亿元,同比下滑19.12%;净利润为12.20亿元,同比下滑20.65%。如果按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来计算,其一季度净利润下滑幅度甚至达到了52.08%。


    正因如此,曾庆洪才会提出不要太“卷”以及“油电同权”,因为“卷”在某种意义上涉及的正是新能源产品对燃油车销量的冲击,广汽集团当然不希望其旗下曾经的两头“利润奶牛”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之燃油车销量进一步受到国产新能源的冲击。


    只是,广汽希望通过合资燃油车来恢复其往日的辉煌,这可能是痴人说梦。如果真有眼力见,曾庆洪真正应该做的是认真想想如何扩大新能源的规模,提升新能源产品的品质,从而让新能源接住其旗下合资燃油车失去的销量。



    很显然要做到这点,光靠“独苗”广汽埃安肯定是不够的。何况,如今的埃安在销量增长上本就后继乏力。从2月开始埃安的销量就呈现出同比下滑的趋势,比如2月同比下滑44.5%,3月同比下滑18.7%,4月同比下滑13.6%,5月同比下滑11%。


    此种情况下,广汽固然可以不参与无节操的“卷”,但必要的竞争却还是要直面的。在电动化大趋势下,广汽若是还只想保住燃油车的销量,这就有点类似于鸵鸟遇到危险时把头埋进沙子里了。


    长安:既然自主强,咱就拼命“卷”


    当然,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赞成“卷”,也并非没有道理,而对于他所说的“卷”,我更愿意换个词来称呼它——良性竞争。朱华荣之所以赞成“卷”,当然也跟长安汽车的现状有关,具体而言,长安的自主品牌销量占到了其总销量的8成以上,而在自主乘用车总销量上,其新能源产品又贡献了超3成的销量。



    举例来说,今年1-5月份长安汽车总销量为1109038辆,同比增长12.03%。其中自主品牌销量为932436辆,同比增长11.64%,占长安汽车前五个月总销量的84%。此外,今年1-5月长安自主乘用车销量为683642辆,同比增长8.53%。其中新能源销量为235479辆,同比增长72.74%,占前五个月长安乘用车总销量的34%。


    长安汽车旗下虽然也有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合资车企,但由以上销量数据可知,长安在销量上并不依赖于合资燃油车。另一方面,在自主乘用车销量上,长安旗下的新能源产品贡献了超3成的销量,虽然其余7成销量仍是由燃油车提供的,但很显然,长安并没有像广汽那样依赖于燃油车来提供利润。


    长安的新能源之所以能贡献自主品牌3成的销量,是因为它有着三大新能源品牌(或序列),即长安启源、深蓝汽车与阿维塔,三者旗下均差异化地布局了多款电动化产品。


    比如,长安启源虽是长安旗下的产品序列,但有着不同于长安的全新车标,目前在售车型分别有长安启源A07、长安启源A05(图片|配置|询价)、长安启源Q05,后续还会陆续推出启源E07、启源A06等车型,涵盖轿车、SUV领域,动力系统包含纯电、插混、增程。


    深蓝汽车是长安旗下全新的新能源车品牌,专注于打造纯电、增程式混动车型,该品牌目前在售车型分别有深蓝SL03、深蓝S7,后续还将推出增程式“方盒子”SUV深蓝G318。



    而阿维塔则是长安汽车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已经推出了阿维塔11、阿维塔12两款车型,售价均在26-40万左右。今年1-5月,阿维塔的销量分别是7059辆、2457辆、5016辆、5247辆、4569辆,累计销量约2.44万辆。


    今年,长安汽车还将投放8款新能源产品到市场中,力争年销量达到280万辆。在新能源布局如此全面的情况下,长安汽车要想完成这样的年销量目标,当然要提倡“卷”,因为只有“卷”,它旗下的新能源才能从其他车企那里抢来燃油车甚至新能源车的份额。


    是真有共同利益还只是拉郎配?


    虽然就“该不该卷”的问题,朱华荣和曾庆洪产生了隔空“互怼”的效果,但却并不影响二者转身就战略合作的现实。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共性平台与技术、产业链生态、国际业务和产业基金等领域进行合作。简单来说,这次合作主要可以给双方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通过规模化实现降本增效,二是加速全球化进程。



    但对于这项合作,外界的看法褒贬不一。根本原因在于两家车企都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在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板块的发展进度也不一样。因此如何兼容这些不同之处,形成统一的战略和目标,对二者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且利益分配也是个复杂的问题。合作双方肯定都希望获得更大的利益份额,如何制定除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确保合作的稳定性,这同样是巨大的挑战。



    有消息指出,今年国资委将对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三大央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主要考核这些汽车公司的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的发展。这一意图就是要强化央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来做大自主品牌汽车。这或许就是近几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越来越被重视的原因。


    只是这次合作首要提出的“共享平台与技术”,是件何其重要又难以实现的目标,这涉及到从属关系与利益分配关系,毕竟两家车企在大格局面前,还是市场终端的竞争关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互助。


    其实此前国内汽车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不在少数,但大都“雷声大雨点小”——2012年,广汽集团与奇瑞控股签署战略联盟协议,双方宣布在整车开发、动力总成、零部件领域等方面共同规划、合作开发、交流共享;2017年,一汽集团、东风公司、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会开展全方位合作;2019年,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开发核心业务、产业链资源、海外市场等领域展开合作......以及2023年吉利控股与长安汽车的战略合作,被视为民营车企与央企之间鲜有的战略结盟。


    可上述各项合作有些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却几乎没有对外公布过合作进展和成绩,所以才会被外界评论“这种合作都太虚”,因为各家车企都要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续航是800KM还是1000KM、芯片搭载的8155还是8295、自动驾驶水平是L2还是L3、用激光雷达还是毫米波雷达、价格是便宜2000还是便宜3000......等等因素,无论其中哪一个,都会影响消费市场的购买决定,也决定着产品竞争力和车企的未来走向。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已经半透明化,大家最后拼的不过是引领性技术、量产规模和降本增效能力,而车企间真正能够合作的范围则是少之又少。所以对于这次长安和广汽的“握手”成效如何,业内人士更多表现出的,也都是静观其变。

    次阅读
    48评论
    26赞同
    收藏
    分享
    48评论
    2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