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来自我们的“海鸥(图片|配置|询价)”让美国汽车制造产业“破防”了。
最近,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人拆解了比亚迪海鸥后,惊讶地发现其性能优越,制造工艺与美国车不相上下,而价格却只有美国车的三分之一。美国汽车行业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我们原以为像比亚迪仰望、问界M9、小米SU7这样的中高端车型会在海外市场引起轰动,但事实证明,海鸥这种经济型车才是海外市场的宠儿。
就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却无果而终之际,比亚迪海鸥轿车让美国汽车产业连续“破防”。
“我在广交会现场,这辆车只要9000美元!本以为它的门会像纸一样薄,没想到非常敦厚扎实……它竟然还配有多个数字显示屏!后座对于孩子来说也足够大了……”
四月份,一位美国汽车视频在广交会上拍出的一条的比亚迪海鸥车型视频,在海外视频媒体平台上引发了热烈讨论。从这位汽车视频UP主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几个关注点:安全性、经济性、方便而论……海鸥这种车型正是美国普通家庭急需的。

这位视频博主最后带着遗憾评论道:“唯一的问题是,这辆车在美国买不到……他们只想让你买百万美元的豪车”,语气中透露出极大的失望。
在评论区,虽然有人对如此便宜的车型质量和做工表示担忧,但很快有路人反驳道:“在美国之外,这个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销售,已经被证明是好产品。如果让它进入美国市场,那特斯拉就要遭遇冲击了。”
海鸥是比亚迪“海洋系列”的微型轿车,当前的车辆指导价在十万元人民币以下。而这只“海鸥”,带给美国汽车业的震动远不止于此。
美国汽车业被打乱阵脚?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5月25日到26日),一前一后霸榜了社交媒体。
第一则资讯,是美式品牌代表凯迪拉克大幅降价。国内多家该品牌经销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凯迪拉克CT4车型有计划的促销,落地价也只要16万元。谁能想到,这款车的原厂商指导价高至近26万元起。
放在几年前,13万元买“美式豪车”,怕是经销商和消费者做梦也没想到。
第二则资讯,又是和比亚迪海鸥相关。美国密歇根工程公司Caresoft Global拆解了比亚迪海鸥,评估了这款车的质量和制造技术后,发出感慨:这是一款了不起的车。
据新华财经,比亚迪海鸥已经撼动了美国本土汽车行业市场,有媒体惊呼这款性能良好、物超所值的海鸥电动车,正在让该国汽车制造商担忧。
更何况,这只海鸥还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甚至无心进入美国市场。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早在2023年6月,就“是否有计划进入美国市场”这一问题,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就曾回复暂无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
难治锈带之痛
无论气急败坏地制裁谁,美国汽车业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连美国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据《中国日报》援引美国《福布斯》刊文观点,美国就新能源电车等类目对我们加征高额关税,引发了广泛批评,从环保组织到行业分析师均炮轰这一做法,挥动关税大棒并不是推动美国能源转型的方式,反而会阻碍该国汽车工业前路。

没有争议的事实是,美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的研发和新能源制造业方面,已经越来越落后。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锈带就一直是美国经济挥之不去的痛,汽车产业是其中沉疴。
“汽车之城”底特律早已经在上一轮与日韩系车和德系车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因为误判油价走势、押注了高排量大型车,一步走错后满盘皆输。至今底特律转型失败,仍是写在教科书里的案例,甚至留下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市政破产案,长久饱受失业率高企、治安混乱的困扰。
汽车小城简斯维尔作为通用汽车的生产重要基地,曾经见证过美国汽车业的荣光,但也在行业周期和2008年经济危机的“最后一击”中倒下。这一典型样本在2017年出版的《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一书中就被研究透彻。

中企出海势不可挡
世界那么大,“比亚迪们”要去闯一闯。
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而销往美国的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年中国纯电乘用车向美国进出口1万余辆,对美出口总数量和总金额占比都还不到1%。
还以比亚迪为例,就在美国挥动关税大棒甩了个空之际,比亚迪公司旗下新能源皮卡品牌“鲨鱼”在墨西哥正式上市,并成为了比亚迪首款在海外首发车型。据界面新闻,比亚迪高管已经明确表示乘用车没有进入美国市场计划,墨西哥谋划建厂自始就没有借道去美国卖车的想法,而是把目标寄希望于辐射市场前景广阔的拉丁美洲。

凭借新能源汽车的亮眼表现,2023年,比亚迪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不仅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还挺进日本、德国等汽车巨头大本营,与顶尖车企正面竞争,占据到部分市场份额。

出口高增的趋势在2024年得以延续。乘联会公布的4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销量显示,当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1.5万辆,同比增长26.8%,比亚迪汽车出口首次超过特斯拉中国,排名第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