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以来,车企们的营销方式都比较“直男”,大家都在集中精力,针对新车售价来做文章。
最近,被问界新 M7 的花式“炫富”秀到了,根据官方的问界新 M7 提车关爱计划,超出交车周期,还能按等待天数补贴,最高可享 1 万元。也就是说,晚提车还有补贴拿,这在业内是比较少见的。

* 图片来源 AITO 问界
看来华为不仅在为产品、渠道赋能,更把电子行业的用户运营策略进行了破界。
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年初问界宣布官降时,便为老车主提供了“等额补贴”,安抚了用户情绪。相比简单的价格调整,品牌与用户的深度运营,确实还存在更多方式。
当然,侧面也反应了问界新 M7 的火爆销量。尤其是在之后极氪官宣“最高可享 8 万元购车福利”后,也有媒体称:问界新 M7 再次引发了价格战。
与此同时,问界 M9 已经正式下线,预计 12 月上市,咱们针对问界最近的表现来盘一盘。

问界新 M7 为啥能火?
“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或许是大家主观最直接的判断。

的确,在问界豪掷超 5 亿升级的前提下,问界新 M7 的底盘、动力、配置、安全和智驾辅助等多个层面,均获得升级,再加上大幅下探的售价区间,新车的竞争力显然存在明显升级。
但是从产品定位的角度来说,新增 5 座版车型、售价 24.98 万起、中大型级别的新 M7,实际上是开辟了全新的赛道。
让 20 - 30 万预算的消费者,有了大空间/新势力/新能源 SUV 的新选择。

我们再类比传统车企的燃油车,在此售价区间,基本以合资中级 SUV 为主,问界新 M7 的定位又要更高一些,也顺带打破了“油电同价”的平衡。
此外,华为在智驾辅助领域的优势,正在获得认可,尤其是城市 NOA 功能,在堵车时能够降低驾驶疲劳提升便利性,这也是问界新 M7 比较独特的卖点。

价格战好像从未熄火?
至于问界新 M7 再次引发价格战的说法。并不是特别认可,因为今年以来,价格战就没有熄火过。
而问界新 M7 的上市节点,刚好赶在了“金九银十”旺季之初,各个技术、售价都很卷,所以带来了问界新 M7 “先开枪”的错觉。
也有专家表示:未来价格战将成为常态化,新车之间除了营销和产品的比拼,还有成本控制能力、更新速度等内核入场标准升级。

问界能否再迎第二春?
我们再说回问界,问界新 M7 的周销量达到了 2094 辆,对于突破 6 万辆的大定订单来说,销量表现还没有完全释放,经过产能爬坡之后,问界重回月销万辆俱乐部,基本板上钉钉。
也就是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头部位置。
同时,更有“杀招的”应该还在后面,在问界新 M7 重新定位的模式下,目前其与问界 M5 的起售价相同,均为 24.98 万元,对于同一品牌,不同级别的两款车来说,如此分配显然是不合理的。
甚至问界新 M7,会抢占部分问界 M5 的用户,存在内耗。接下来,“问界新 M5 ”的推出几乎也是情理之中的。
参考问界新 M7 的差异化定位逻辑,如果问界新 M5 能下探至 20 万以下区间,那么将面对受众群体更大的市场,也将进入购车核心区,同样是开辟新赛道。
但 M5 的定位更加亲民,或许会打破新 M7 的大定记录。
另一款,就是今年最重磅的旗舰问界 M9 了,之前也和大家详细介绍过,新车搭载了全球最大一体化压铸铝车身、智能车灯、光场屏、75 英寸 AR-HUD 等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
未来的市场表现,将直接证明,豪车买家对华为技术的认可程度。目前,新车已被曝正式下线,预计 12 月完成上市。

*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提前曝出了新车的售价,觉得:40 万出头的起售价是比较合理的,因为新 M7 和 M9 之间,还有一款空档 M8,未来问界或许将形成 20 万以下,20 - 30 万,30 - 40 万,40 万以上,各个主销区间的细化覆盖。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问界新 M7 的火爆,确实让余承东“起死回生”,无论是科技跨界,还是以供应商身份赋能,华为的“花样”进入汽车圈,已经初见破局成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