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鹏汽车别再发昏,我有“四计”献上,可破余承东的“莽夫”之智

    言右科技头像言右科技头像
    言右科技2023-11-08

    当42号车库那篇独家采访文章发出来的时候,小编刹那间闪过一个想法。

    华为,麻烦了。

    在独家采访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42 号车库:

    所以你认为它的宣传效果大于它的实际使用效果?

    何小鹏:

    目前行业里谈 AEB,主要说的是纵向 AEB;它在触发时,大部分情况下的速度应该是在60 公里每小时以内。如果速度过高这是根本无法一旦误刹车,对用户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惊吓接受的。

    此前余承东在问界新M7发布会上宣布,问界新M7不依赖高精地图,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将于年底覆盖全国范围。

    且HUAWEIADS2.0系统能够达到,90km/h刹停。

    华为能不能做到90km/h的刹停?

    一定能。

    能不能保证卖出去的每一台车,在任何场景下做到90km/h的刹停。

    肯定不能。

    话先撂在这里,以前没人做到100%,以后也不会有人做到100%。

    但你小鹏汽车锤华为是不需要这100%数据的,只需要盯着华为AEB 90km/h刹停,一直锤下去就行。

    划重点,是盯着华为AEB 90km/h刹停一直锤下去!

    但小鹏汽车在下面的进攻上犯了错误,或者它本性暴露了。

    “莽夫”

    当我们与队友在游戏中身处劣势,如何应对?

    是坐以待毙?

    还是铤而走险?

    没错,这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

    或输;

    或彻底打开局面。

    我们将这种人称之为“莽夫”。

    在华为,也有这么一位人物,他就是余承东。

    “没有人能否记住世界第二,人们只会记住世界第一”,这是余承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小时候的余承东出了名的调皮,个子不高的他给邻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非常喜欢打架 ,余承东打架属于“不要命”的那种,经常是满脸是血也要继续战斗。”

    小时候这样,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

    高考那年,他以全县工科第一的成绩考上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工程控制系。毕业之后他留校做了两年的老师,之后通过自学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导师曾明确地告诉他:

    “你这种唯我独尊的性格不适合入世、进企业,你就在大学里好好教书,做做学问也就可以了。”

    1993年,余承东入职当时仅有200名员工的华为。

    这是他正式入职的第一家公司,一待便是30年。

    也许他没有李一男的才华横溢,但他却有敢于“开团”的莽劲。

    2007年,面对当时的欧洲巨头爱立信,余承东想用完全不一样的架构,去做革命性的产品升级换代,从而打破垄断,让华为成为欧洲乃至全球主流——他要做第四代基站(Single RAN),要把GSM、UMT、SLT做在一块板上。

    技术风险高、投资成本大,如果失败华为在几年内都会被爱立信压着打,然而已经手握重权的余承东力排众议:

    “必须做!不做就永远超不过爱立信。”

    2011年,华为通讯终端业务一地鸡毛,而此时“为发烧而生”的雷军,已经在智能手机行业掀起一波狂潮。

    华为消费者业务改革迫在眉睫,甚至有人动了卖掉的心思。公司内部也没人愿意碰这个烂摊子,这时候莽夫又站了出来。

    回忆这段造手机的经历,余承东心存余悸:

    “那时候华为终端还很弱小也不赚钱,没有人看得起我们,因此也不担心发这些东西会泄密。来自内外的,各种不断的各种批评与挑战,内心近乎绝望的压力、各种不断的各种批评与挑战,内心近乎绝望的压力、痛苦与坚持。”

    都说他“大嘴”,都说他不如谁,都说他除了一身“莽劲”,没带“一点脑子”。

    事实真如此?

    “莽夫”之智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当小鹏汽车三番两次的进攻而来时,“莽夫”来了。

    “赶紧体验吧!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呢!”

    “一些人根本就没有搞懂AEB为何物!跟有人说智能驾驶就是扯淡/忽悠,几乎如出一辙!”

    “对行业技术进展与未来发展,缺乏基本认知!”

    前三句,嘲讽拉满,引发何小鹏的怒气值。

    下面一句才是最致命的。

    “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却连AEB基本功能居然都没有做,这让我十分吃惊!要么让手下忽悠了,要么是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这一下,可不得了,直接点燃了何小鹏。

    “说我不懂AEB?竟然说我不懂AEB,我玩AEB的时候,你还在玩手机呢!”(小编脑补)

    然后就开始出昏招了,在线授课“01期”,科普AEB。

    这一招看似没出错,其实已经走偏了。

    更昏的是第二期,小鹏自研AEB,正规测试中接近满分。

    得,正中“莽夫”下怀,将自己也拉了进来。

    不是在剑指问界新M7吗?

    说好的“99%是假的,它是在造假”呢?

    不是在说它误刹对用户可能造成巨大恐吓呢?

    余承东左一句“一把手不懂”、右一句“让手下忽悠了”,你就乖乖的改变了进攻策略?

    还是你小鹏汽车起初就不是在担心“用户”的安全,而只想着蹭一波,来卖你的P7i新车?

    “它造假”、“小鹏汽车为用户着想”,好好的两路钳形攻击,硬生生让你们玩成了正面硬刚。

    跟华为硬刚?

    去问一问白房子的人,Mate 60 Pro出来快三个月了,他们研究明白没。

    “学习”华为,比PK华为的成本更小

    9月12日开始,问界新M7的大定数量不断创新高。

    有个采访。

    问界销售人员告诉媒体:“国庆期间一天最高有超过50个定单,其中大概一半的客户原本是来看手机的。”

    这玩法,前所未有

    这样一来,除了问界以外的所有汽车新势力都有压力,因为很多消费者会把他们的产品与问界做对比。

    何小鹏提到“60公里每小时以内”触发,在行业内被认可为“有效的使用速度”。

    在现行标准里,触发AEB的最低车速要大于15km/h。但最高车速在标准里是没有规定的。

    对于消费者来讲,自然是触发的时速越高,就意味着能处理的应急能力更强。

    对于车企来讲,如何做到触发时速更高是技术上的挑战,而该不该做则是战略上的挑战。

    降低AEB误触发率,对于驾驶员、乘客是一件好事。

    但所有的车企都应该记得一件事,不能因为AEB有误触发率,就抱着“宁可不触发、也要少误触发”的心态去造车。

    小鹏汽车这一仗输在它不了解华为,比起李想差了“十万八千里”。

    李想说:“不和华为吵架,实在吵不过啊!”

    他真的吵不过?

    汽车之家是谁的?

    泡泡网是谁的?

    微博之王的称号咋来的?

    不是他吵不过,而是他发现另一种方式比吵更能为理想“添砖增瓦”。

    那便是尊重华为、学习华为。

    真尊重了?

    真学习了?

    谁也不清楚,但群众基础无敌的华为,从此在国内拥有了一个“仰慕”、“学习”它的同行,流量占了,“虚心学习”的好名声也落下了。

    何乐而不为?

    再看看理想战略调整后的的战绩。

    最后,小编冒昧的给各位新势力掌门人一点可能暂时压制华为汽车的一点小谋略。

    1、价格定位上给予重拳,炒作其价格定位过高,此计为割韭菜论。

    2、销量上予以碾压,将销量公布由一月一公布,改为一周甚至一天,在华为系没上来之前,给其披上一层“要倒闭”的外纱,此计为瞒天过海。

    3、目前华为的高阶辅助设施已如沸水锅盖,大有压不住之势。唯有大造“高阶造假论”、“高阶伤害论”,切记莫引火上身,横评找死。待到自家产品高阶成熟,揭竿而起,顺应大势,此为“缓兵之计”。

    最后一计,来自业内人士。

    如果小鹏汽车听劝,就不要发什么学习笔记了,姿态放低。

    “感谢、学习……”才应该是互怼文中的致命杀招。

    -End-

    配图、部分信息来源网络。

    21世纪经济报道:21汽车视频|何小鹏暗怼“遥遥领先”?有人负责吆喝,有人负责干活。

    42号车库:独家对话 | 何小鹏:智能驾驶是一把手工程,老板应该参与一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