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零跑牵手Stellantis :世界上只有一种长期主义,那就是有钱

    驾仕派头像驾仕派头像
    驾仕派2023-11-06


    零跑的创始人和法人朱江明是我在造车新势力诸多大佬当中相当佩服的一个人。1967年出生,20几岁创业,纯正技术男,带队研发的科技发明专利改变过安防行业,凭借亲手创立的大华股份,早已实现财务自由。



    在2015年创立零跑汽车之后,却受尽了各路嘲讽。首款车型S01在2018年亮相、2019年初上市,因为奇怪的长相和纯电动轿跑的定位,一度被认为是“外行人造车”的代表,并在最初一批新势力当中,处于最不被看好之列。


    时间来到2023年11月份,零跑披露2023年10月交付18202台新车,同比增长159%,在新势力中位列头部。


    10月中旬,零跑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毛利率为1.2%,在产品定价极具竞争力的情况下提前达成毛利转正的目标;第三季度销量也实现了大增,完成交付44325台,同比提升24.5%,创季度交付历史新高;第三季度销售收入56.56亿,同比增长31.9 %。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持续流入。


    零跑和朱江明拿到的,是非常典型的“低开高走”反转型剧本。


    更为重磅的消息,也在密集的“好消息”中传来:10月26日,全球第四大(欧洲第二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与零跑汽车宣布,前者投资约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6亿元),以获取后者约20%的股权,并在其董事会拥有2个席位。



    此外,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资公司,其将成为Stellantis集团的并表附属公司,并由Stellantis集团委任合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这是继大众宣布牵手小鹏之后的第二例全球巨头与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合作——也就是说,欧洲前两大汽车巨头,都分别落实了他们在电动化赛道上的“下一步”。


    Stellantis很多人听起来陌生,实际就是PSA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后的新公司。旗下品牌大家绝对耳熟能详——标致、雪铁龙、DS、Jeep、克莱斯勒、菲亚特、玛莎拉斯、欧宝等等在中国都极具知名度。



    2019年,PSA和菲克集团两大巨头宣布合并,并在2021年正式以Stellantis的名字成立了新公司,合并之后,包括上述品牌在内,Stellantis在全球拥有多达14个品牌。


    当然,身在中国,你可以理解这个目前尚未有中国名字的“巨无霸企业”在中国市场没太大影响力。但放眼全球,Stellantis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他们只用了半年就达成了332.7万辆的新车销量,实现了984亿欧元净营收和109亿欧元净利润。



    一方面,投资15亿欧元对于Stellantis而言相当于“小菜一碟”,另一方面,这个资金雄厚的全球车企把对电动市场的欲望写在了脸上。


    尤其是放在当下卷得利润率根本没眼看的中国新能源市场,Stellantis与零跑的合作,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会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长期主义,那就是有钱。


    这个结论来自于官宣合作后第二天的线上采访,受访对象是零跑汽车联席总裁武强。


    几个关键的信息点:


    1、在当下全球,电动车投资属于高度敏感的话题,Stellantis需要顶住外部压力,如美国和欧洲对中国车企的掣肘。而传统顶级车企和中国电动车企联盟,意味着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逆转的。


    2、零跑科技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朱江明带领中国团队进行主导,双方合作目前的重点在于海外业务层面。零跑科技不会在此次合作中丧失主导权。



    3、明年第一季度会执行运营计划,明年中期开始通过全新网络向全球市场交付车辆。


    4、零跑国际基于对未来的商业模式和思考,目前对全球市场销量的推演是:2024年2万台,2025年8万台。2025-2026年可以达到10-11款车型规模。


    5、零跑国际是一家注册在海外的国际公司,只做零跑品牌的车,不会利用Stellantis现有的品牌进行“贴牌”。


    6、与Stellantis的合作,聚焦在新能源车型的产品销售上,以纯电车型为主,增程可做探索。


    7、零跑国际不会在国外新建工厂,但可以选取Stellantis旗下的一些工厂或者是合作工厂来进行代工,组装生产这些在国外销售的车。


    在整个采访中,我认为武强着重在强调的是两点:

    一、即便是海外合资公司,零跑也依然坚持轻资产的模式,不建厂、不折腾。


    二、零跑无论对和Stellantis“各管各”的中国市场,还是对和全球最能赚钱的跨国车企合资成立的全球公司,都具有高度的掌控权。



    如果你像我一样了解零跑,就会清楚知道这家公司在实干、高效上有多大能力,所以“不建厂、不折腾”的轻资产模式,意味着即便是走向全球,零跑也依然坚持了务实品质、聚焦产品和销售的一贯作风。


    企业价值观,并没有因为财大气粗的合作伙伴进入而改变。


    而关于掌控权,基本上出现在每一个武强所回答的关键问题上。比如他会直接表示Stellantis为代表的全球巨头选择和新势力深度合作,是“打不过就加入”。


    比如强调说Stellantis最重要的作用是“零跑汽车的独家海外业务拓展”,但是,在什么国家开展业务、推进速度,依然是零跑主导的;而销售策略和宣发推广策略,则由双方共同讨论实施。


    “零跑是借助资源,但具备掌控能力。”


    上一次在“超级增程”发布会之后采访朱江明的时候,问到这次慕尼黑车展上非常重磅的话题就是欧盟明确表示将展开对于中国车企的反补贴调查,对于“出海”这件事零跑怎么看。


    当时朱江明表现出超乎我预期的沉着和淡定,他说这个其实很正常,和外国品牌最早来到中国也要被限制、一定要合资一样,中国汽车走出去,“能带给对方什么”,这一点很关键。回想起来,朱江明对于零跑如何出海早就胸有成竹,在慕尼黑车展上高调发布了四叶草架构和全新平台的C10新车,也正是和Stellantis官宣合作之前的一次完美“秀肌肉”。



    对于零跑而言,海外业务将是未来一个主要业务。武强说欧洲市场在新能源方面要比中国落后2-3年,电动化在海外市场的推进,必然是每一家全球化公司都会关注的一个重点。


    “中国企业在海外销售无非是两种模式:要么自己开发渠道,要么通过合作渠道。”依靠Stellantis强大的网络和全球市场运营能力,成为零跑的独家海外业务拓展伙伴,自然是再合适不过、最为高效的一种做法。


    在总结的时候,武强说的一句话和我之前文章的标题异曲同工。


    他说,“零跑不是讲故事的公司,是干实事的公司。”


    我当时写的标题是:“零跑的大饼不是画的”。


    查姐总结


    很多人拿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比做当年国外品牌在中国合资,是“以技术换市场”。事实上了解中国造车新势力和全球汽车市场的人,都不会做这样的简单类比。


    如果说交换的话,零跑这一次是典型的“以产品换市场”。


    从Stellantis的过往中可以清晰看到,这家巨无霸跨国车企,也是地球上最会做生意的汽车企业。可以类比的对象其实并非大众,而是通用。因为Stellantis是少见的、并未将集团名称用作任何车型作为汽车品牌的大型汽车集团。



    最初关于两大集团合并后成立新公司的新闻通稿中显示,“Stellantis立志成为最伟大而非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将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和经营地所在的社会创造价值。”


    事实上从营收规模和净利润水平上也可以看到,他们非常善于“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和经营地所在的社会创造价值”。


    对于零跑而言,这样的合作伙伴再合适不过。基于朱江明对企业高度掌控的风格,我认为他们并不适合任何一家擅长说情怀和讲故事的全球汽车企业。


    而用浙江话来说,和零跑合作需要“拎得清”,清晰目标马上干,你做你的专业,我干我的专业,优势互补、价值观一致。


    Stellantis在我看来,几乎是放眼全球最适合零跑的合作伙伴。作为全球最赚钱、最具经营效率的全球化汽车集团之一,“高效和具备成本优势”是双方极为重要的价值契合点。


    我的这个感觉,在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的采访中得到验证,他说“通过本次战略投资,Stellantis集团商业模式中的一个盲点将得到解决,并将通过零跑汽车的竞争力在中国和其它市场获利。”



    在中国,20%的股份将令Stellantis和零跑一起摘下毛利转正之后下一步逐步盈利的果实;而在Stellantis所擅长的中国以外市场上,纯电动车的销售规模,将从零跑开始逐步扩大。


    资料显示:Stellantis拥有20%的欧洲市场份额,26%的北美洲份额,26%的拉丁美洲市场份额,和15%的中东市场份额,客户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并在30多个国家开展生产制造业务。

    有足够多的钱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品落地、找到相应的市场进行高质量销售与获利——汽车行业作为一个长周期、高投入行业,其实不管故事讲的再动听、改变世界的信念有多强烈,其核心运转逻辑,也不外乎如此:


    有钱-研发-造好车-找到市场-卖出去-获利-有钱-研发……


    世界上只有一种长期主义,那就是有钱。一直吹一直亏,活都活不下去,谈什么长期主义。


    所以看到中国市场在2023年进入疯狂卷价格的漩涡,作为观察者而言难免会感到非常的担忧:长此以往,面对巨额亏损的企业研发费用从何而来?面对五年、十年以后具备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只看当下你死我活的企业们真正准备好新产品和新技术来应对了么?


    不讲故事,只干实事的零跑,无论在国内还是“出海”,都体现出高度的“知行合一”。



    而对于Stellantis而言,武强说他个人非常反对说“传统老牌不行了”的说法,因为Stellantis和零跑合作、大众和小鹏合作,其实正说明传统大企业对于自身认知非常清醒,很清楚下一步怎么做是最合适的。


    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希望中国市场尽早从一损俱损的价格战中走出来,希望接下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这样核心是实干、目标是获利以及长期活下去的案例。


    最后,我要为零跑“不考虑贴牌、就卖零跑车”叫好。因为这一次合作,不仅技术不会丢,中国人的品牌也不会丢。我相信通过实干而不是画饼,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必有一席之地。


    文|赵小查

    图|网络

    次阅读
    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