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关注|小鹏科技日前瞻:反腐降本增效后,消费者还会买单吗?

    车友观察家头像车友观察家头像
    车友观察家2023-10-22

    先简短说一下“小鹏反腐事件”。10月9日,小鹏汽车内部会议宣布:小鹏汽车采购部负责人李丰已被停职,同时还有多名员工配合调查。10月10日,该消息被媒体曝出,当日下午小鹏鹏汽车回应称,公司采取行动是正常的反腐倡廉行为,对于腐败行为,发现一起、纠错一起,绝不姑息。此次事件涉及面小,不影响商务、生产环节。至今,小鹏汽车采购部“大权”,由前小鹏供应链服务部负责人,现小鹏汽车采购部负责人刘永杰负责。

    (图片内容:左李丰,右刘永杰)

    反腐与增效

    或许在大众视角看来,小鹏汽车贪腐或反腐,对消费者而言都无所谓,毕竟是企业内部的得失。但事实上,从过去的小鹏G9(图片|配置|询价)来看,李丰的贪腐,跟消费者是有关系的。

    2022年,彼时的小鹏G9上市,在旧款小鹏G9上体现出售价过高、SKU车型版本和选配复杂的问题。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现实也曾发表过总结,“去年G9上市后,我看到有用户对它评价顶级的智能、优秀的产品、失败的营销。不破不立,在过去的一年里,从组织、产品、技术、营销,我们的团队进行了彻底变革,旨在通过产品技术架构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双重变革,让2024款小鹏G9重夺失地。”据透露,之前小鹏内部有12个高管,但到9月的时候包括何小鹏本人在内最终留下只有2个。

    在反腐和组织架构调整后,此前新上市的2024款小鹏G9做了精准的“加减乘除”,增加标配的扶摇架构,减去用户低感知的配置,同时大幅降低了售价。从起售价来看,新G9相对于老款大降4.6万元,而降价幅度最高的版本,实际降了11万元。

    虽然这引起了部分旧款G9车型的不满,但最终新款车型首发15天,订单突破1.5万台。这对小鹏汽车和新款车型车主,总归是利好的。

    而从销量上看,或是因为小鹏汽车将精力放在组织架构的人员调整,或是因为同行品牌在深度发力,总之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小鹏汽车销量累计交付量分别为5.2万台和4.1万辆。

    要知道,同期的造车新势力“三兄贵”早已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市场立足,销量也在逐渐爬坡上升,其中理想汽车上半年销量为13.9万辆,蔚来汽车上半年销量为5.4万辆。而如今小鹏汽车虽然在反腐取得巨大成果,但最终要如何“回归”顶流,如何“增强生命力”?或许你我都给不出标准答案。

    毕竟,如今已不是“卷”产品力就能活下来的新能源现状。

    盈利的困境

    毫无疑问,小鹏汽车早期凭借G3车型,在新能源纯电动的“入门级”售价档位奠定了基础,此后又凭借小鹏P7,将智能智驾、高通芯片、城市NOA带入国产新能源汽车领域,并硬撼同期风头无两的特斯拉Model 3国产版车型,可以说:极致性价比和极高科技体验,是小鹏汽车曾经的立身之本,但也成了小鹏汽车如今的困局。

    据财报表现数据,今年二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为28亿元,环比扩大19.6%,同比扩大3.7%。同时,小鹏汽车综合毛利率为-3.9%,同比减少14.8个百分点,环比减少5.6个百分点。如今小鹏汽车第三季度财报尚未公布,但想来反腐和组织人员架构的调整,并不能这么快就初见成效。

    智驾还领先?

    从小鹏的上一任自动驾驶负责人谷俊丽,到两个月前英伟达“挖走”的吴新宙,小鹏汽车在智驾方面的布局处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走向。在吴新宙掌舵小鹏自动驾驶业务四年期间:

    2019年,随着小鹏G3的发布,小鹏汽车实现了自动泊车的能力;

    2020年,小鹏P7发布,具备高速NGP和记忆泊车的能力;

    2021年,首次发布了城市NGP,在城市环境下具备类似L2+、L3的能力。

    2022年,小鹏将自动驾驶研发,转向现有格局的优化,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升级。例如,软件方面布局了XNGP软件,不依赖高精度地图,不过度依赖激光雷达等技术。此外,还进行了算力、传感器和域控制器方面的升级。

    到今年8月,吴新宙出走美国,何小鹏还发布长文解释说明“关于我和新宙不得不说的故事”。

    据此,与何小鹏曾表示:“我会重构小鹏的智能团队,将AD、座舱、机器大脑、EEA,还有多个创新项目,整合为更强大的智能团队,并且增加智能规划和运营团队。我会亲自带领这个大团队,我相信 Al 和其运营体验会颠覆当前汽车体系。”这一发言而在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上,的海报主题:小鹏+AI,符合在一个规划内。

    但随着“华为不造车但卖车”的格局出现,如今的但凡提到智驾和车机,那必然绕不开华为的影子,尤其是在华为 ADS 2.0智驾系统中的“无图智驾”的冲击下。在过往,各家品牌的城市智驾功能都极度需要“高精地图”来作为基础数据库的依托,但根据《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白皮书》显示,分米级地图的测绘效率约为每天每车500公里道路,成本为每公里10元左右,而厘米级地图约为每天每车100公里道路,成本为每公里千元上下。此外,即便舍得投入,但在“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的限制下,首先需要的是和就得和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地图商合作,这必然导致高精地图的制作成本无法控制。

    而在华为ADS智驾系统中,在感知层面华为ADS首创了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并融入到AEB功能,通过“不用判断具体物品是否能碰撞,一律闪躲”的粗暴逻辑,解决了高精地图需要录入信息量的限制,大大控制了成本。

    而小鹏在8月中旬,也曾在官方推文中表示关于“无图智驾”的工作已经加紧赶工,被“华为超车”,至此分流了多少看好小鹏汽车科技属性的“准朋友”,或许在全新问界M7一次次“大定达新高”的咨询中,已有体现。

    内忧与外患

    从小鹏G9的销量失利,到小鹏G6备受推崇,小鹏汽车虽然在智驾方面被问界超越,但“鹏友”对小鹏汽车的支持依旧络绎不绝,据小鹏汽车官方APP显示,如今小鹏G6的订单排期已经在“8周至9周”,可见小鹏并非网友调侃般的“鹏之大,需要两只烧烤架”。

    此外,随着今年7月曝出“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50亿元人民币),以每ADS(美国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两股A类普通股)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今年8月官宣“小鹏汽车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将携手打造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作为小鹏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该车预计2024年量产,首款产品定价15万元左右,同时面向C端和B端销售。”的消息,可见小鹏汽车依旧能维持品牌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股上市的小鹏汽车,按照美国的证券法规,对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的大股东,董高监及关联利益方减持行为作出了详细规定,而大众占股4.99%的比例,足见小鹏汽车在自主话语权上的维持,并不是“榜上靠山”的金主模式。当然大众汽车作为全球十大车企之一,也并不是“行业小白”,在入股滴滴之前,大众汽车先是入股国轩高科,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然后增资江淮大众;而后计划豪掷231亿元投入生产基地和车型研发,拿出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新的智能化研发中心;再是旗下奥迪确定和上汽集团合作。

    而在滴滴方面,此前滴滴曾筹备于2019年上市,所有的资料已经准备完成。不过,两起顺风车事件彻底打乱了滴滴的上市节奏,资本市场对滴滴的认可度也不复从前。而近期再次卷土重来,滴滴出行计划于2024年在中国香港交易所上市,并开始回购员工股票。可见小鹏与滴滴合作之后双赢带来的好处,只不过在现如今“滴滴返香港IPO,估值超6000亿港元”的现状来看,或许滴滴在双赢局面下,“赢得更多更快”。

    车友观察:小鹏的现状,“危”与“机”并存

    横向对比友商品牌上,小鹏如今似乎处于“危局”之中。首先:智驾、车机方面“遥遥领先”的问界汽车,横跨小鹏G6、G9的产品定位和售价区间,此外吉利背景的极氪、比亚迪背景的腾势、长安背景的深蓝,以及那位看似不温不火,但总能在主流售价产品上,仗着自研体系的成本控制而“卷动”基本盘市场的零跑汽车。最后回到“三英战吕布”格局时期的话,彼时的好兄弟理想、蔚来也在高端市场占据主流市场,而被指“吕布”的特斯拉,在销量上也依旧冠绝小鹏汽车所处的产品、售价赛道。

    而从销量表现上,自小鹏G6开始交付以来,从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销量正节节攀升,从七月破万,到九月达15,310台,可以说,限制小鹏“销量爆发”的因素只剩产能。只不过,随着小鹏G6首发订单消化后,如何在友商“首发大定破六万台”的格局中,继续保持销量增长并重回第一梯队?或许,后续的纯电动MPV小鹏X9,将会是答案。

    次阅读
    17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17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