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制动的发展离不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带动。从电动化来看,线控制动以电子助力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缺少真空动力源的问题,并通过电机对车轮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提升续航里程;从智能化来看,线控制动系统作为“感知、决策、执行”环节中执行的核心模块,是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的基础。
目前,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已实现线控制动标配(2023年1-6月,新能源车型线控制动装配率已超过60%)。燃油车型的装配量也有所提升,坦克300/500、瑞虎7/8、瑞虎7 Plus/8 Plus、凯迪拉克XT4(图片|配置|询价)/5/6、凯迪拉克CT4/5/6等车型均有搭载。我们预测到2025年,中国线控制动市场规模将突破160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2023年1-6月,EHB线控制动装配量接近20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加59%;装配率突破21%,相较于2022年全年增加4.92个百分点。
2022年-2023年6月,EHB线控制动装配量(单位:万台)及装配率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乘用车线控制动产业研究报告》
01、EHB中的One-box方案已成为线控制动主流
2022年,EHB线控制动中,One-box市占率以0.66个百分点略优先于Two-box。2023年1-6月,该差距扩大至23.05个百分点,One-box市占率突破50%。
2022年-2023年6月,线控制动One-box和Two-box市占率对比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乘用车线控制动产业研究报告》
02、2023年,国内外供应商产品均已更新迭代到One-Box方案
相比Two-box方案,One-Box方案集成ESC,集成度更高,重量轻、成本低,支持多功能泊车和自动驾驶的扩展,满足自动驾驶的冗余要求。
2019年,博世在凯迪拉克XT4上首次搭载量产IPB,并在次年上车比亚迪汉,自此线控制动拉开One-Box大批量上车的序幕。同期国外量产的One-Box产品还有大陆的MK Cx系列,以及采埃孚IBC等。
以伯特利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于2021年量产One-Box产品,同期其他国内厂商均在布局Two-Box方案。进入2023年,各供应商产品均已更新迭代到One-Box方案。
各供应商One-Box产品及量产时间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乘用车线控制动产业研究报告》
国内目前已经量产One-Box产品的厂商有伯特利、弗迪动力、利氪科技。其中,伯特利背靠奇瑞、弗迪动力背靠比亚迪,利氪科技为一汽、北汽、哪吒参股的科创公司。目前,利氪科技IHB-LK®产品已配套奇瑞、哪吒、江淮、海马等主机厂,是国内首家实现One-Box规模化量产的科创公司。
国内已量产One-Box方案的厂商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乘用车线控制动产业研究报告》
03、比亚迪、长城等主机厂开启线控制动自研+共研模式,重构供应链生态
传统汽车时代,Tier 1 扮演着“一揽子”角色,在零部件上有绝对的话语权。进入智能汽车时代,主机厂对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需求越来越高,从自动驾驶到车机OS再到底盘线控技术等关键领域,主机厂自研布局越来越多。
- 比亚迪通过旗下弗迪动力完成线控制动系统 BSC( One Box )自研,并在海豚、秦Pro EV上搭载
- 长城汽车通过旗下菲格科技进行线控制动的自研,目前已布局EAD(Two Box)、 EAI(One Box)、EMB多款产品
- 上汽旗下联创汽车电子布局有IEB( One-box),规划2023年内实现量产
- 奇瑞通过与伯特利绑定,已实现线控制动量产上车
- 哪吒、一汽、北汽通过参股利氪科技已于2022年实现IHB-LK®(One-box)量产,同步布局EMB、ECAS、冗余制动等多款产品
主机厂线控制动布局(仅列举部分厂商)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乘用车线控制动产业研究报告》
《2023年乘用车线控制动产业研究报告》目录
共240页
01 线控制动产业概述
1.1 制动分类
1.2 线控制动发展历程
1.3 线控制动相关政策
1.4 线控制动发展路径
1.5 线控制动分类
1.6 液压式线控制动EHB
1.6.1 EHB两种技术路线
1.6.2 EHB发展梯队
1.7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
1.7.1 EMB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8 EHB与EMB技术对比
1.9 线控制动辅助部件
1.9.1 ESC国内厂商发展路径
1.9.2 EPB类型
1.9.3 EPB相关厂商
1.10 供应商制动产品布局
1.11 供应商线控制动产品总结表
1.12 EHB整体装配情况
1.12.1 EHB装配量&装配率:分能源类型
1.12.2 EHB装配量&装配率:分价格
1.12.3 EHB装配量:分技术路线
1.12.4 EHB线控制动供应商市场份额
1.12.5 EHB线控制动市场规模预测(2023-2027)
1.13 线控制动产业链
1.14 专利分析:线控制动技术主题
1.15 专利分析:申请人排名
1.16 专利分析:专利地图
02、乘用车线控制动系统供应商研究
2.1 博世
2.1.1 博世企业概况
2.1.2 博世在华布局
2.1.3 博世汽车制动系统发展历程
2.1.4 博世传统制动系统产品
2.1.5 博世传统制动系统应用车型
2.1.6 博世线控制动系统分类
2.1.7 博世线控制动产品iBooster
2.1.8 博世线控制动产品IPB
2.1.9 博世线控制动产品应用车型
2.1.10 博世在汽车线控制动未来规划和布局
2.2 大陆
2.2.1 大陆集团线控制动发展历程
2.2.2 大陆MK C1
2.2.3 大陆MK C1 高级自动驾驶方案
2.2.4 大陆MK C1升级版
2.2.5 大陆MK C2
2.2.6 大陆线控制动——FBS发展路线
2.2.7 大陆线控制动配套情况
2.3 利氪科技
2.3.1 公司简介
2.3.2 利氪科技智能底盘发展路线
2.3.3 利氪科技线控制动One-box产品:IHB-LK®
2.3.4 利氪科技线控制动Two-box产品:DHB-LK®
2.3.5 利氪科技线控制动产品:EMB-LK™
2.3.6 利氪科技制动冗余模块
2.3.7 利氪线控制动冗余方案
2.3.8 利氪科技产能规划
2.4 采埃孚
2.4.1 采埃孚线控制动发展历程
2.4.2 采埃孚EBB
2.4.3 针对售后市场的EBB系统
2.4.4 采埃孚One-box线控制动产品
2.4.5 采埃孚制动冗余方案
2.5 日立
2.5.1 日立制动发展历程
2.5.2 日立安斯泰莫第一代线控产品
2.5.3 日立安斯泰莫第二代线控产品
2.5.4 日立安斯泰莫第三代线控产品
2.5 Brembo
2.5.1 公司简介
2.5.2 Brembo BbW
2.5.3 Brembo Sensify
2.6 万都
2.6.1 公司简介
2.6.2 万都针对新能源市场的解决方案
2.6.3 线控产品发展路线
2.6.4 万都第一代线控制动产品
2.6.5 万都第二代线控制动产品
2.6.6 万都第三代线控制动产品
2.6.7 万都EMB功能失效状态下的制动性能
2.6.8 万都对EMB优势及行业挑战的观点
2.6.9 万都IDB产品与EMB产品对比
2.7 伯特利
2.7.1 伯特利企业概况
2.7.2 伯特利汽车制动系统发展历程
2.7.3 伯特利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
2.7.4 伯特利量产产品时间轴
2.7.5 伯特利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2.7.6 伯特利线控制动系统
2.7.7 伯特利线控制动系统标定试验
2.7.8 伯特利线控制动系统:应用车型
2.7.9 伯特利线控制动系统:WCBS2.0
2.7.10 伯特利线控制动产品:在建工程项目状况
2.7.11 伯特利线控制动产品:项目及技术开发情况
2.7.12 伯特利汽车制动系统:合作客户
2.8 拿森科技
2.8.1 拿森科技企业概况
2.8.2 拿森科技汽车制动系统发展历程
2.8.3 拿森科技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
2.8.4 拿森科技车辆稳定控制系统
2.8.5 拿森科技电控制动助力系统:Nbooster
2.8.6 拿森科技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NBC
2.8.7 拿森科技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产线投资
2.8.8 拿森科技线控制动系统标定试验
2.8.9 拿森科技线控制动产品:应用车型
2.8.10 拿森科技线控制动:未来规划和布局
2.9 英创汇智
2.9.1 英创汇智企业概况
2.9.2 英创汇智汽车制动系统发展历程
2.9.3 英创汇智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
2.9.4 英创汇智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
2.9.5 英创汇智电控制动助力系统
2.9.6 英创汇智TBS多重冗余方案
2.9.7 英创汇智集成式电控制动系统
2.9.8 英创汇智IBC多重冗余方案
2.9.9 英创汇智2022-2023标定试验
2.9.10 英创汇智线控制动产品应用车型
2.9.11 英创汇智底盘线控产品规划
2.10 同驭汽车
2.10.1 同驭汽车企业概况
2.10.2 同驭汽车制动系统发展历程
2.10.3 同驭汽车智能制动系统系列产品
2.10.4 同驭汽车制动系统
2.10.5 同驭汽车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2.10.6 同驭汽车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
2.10.7 同驭汽车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iEHB
2.10.8 同驭汽车面向乘用车智能制动系统解决方案
2.10.9 同驭汽车2022-2023冬季标定试验
2.10.10 同驭汽车线控制动产品:应用车型
2.10.11 同驭汽车线控制动系统:未来规划和布局
2.11 格陆博
2.11.1 格陆博企业概况
2.11.2 格陆博汽车制动系统发展历程
2.11.3 格陆博汽车制动系统:ABS、EPB 、ESC
2.11.4 格陆博智能助力制动系统:GIBS
2.11.5 格陆博解耦式制动控制系统:GDBC
2.11.6 格陆博集成制动控制系统:GIBC
2.11.7 格陆博GIBC多重冗余方案
2.11.8 格陆博电控机械制动系统
2.11.9 格陆博2022-2023冬季标定试验
2.11.10 格陆博汽车线控制动产品:合作客户
2.11.11 格陆博线控制动产能规划
2.11.12 格陆博智能底盘规划路线
2.11.13 格陆博汽车线控制动系统:未来规划和布局
2.12 拓普集团
2.12.1 拓普集团企业概况
2.12.2 拓普集团全球布局
2.12.3 拓普集团线控制动产品及发展历程
2.12.4 拓普集团智能刹车系统:IBS
2.12.5 拓普集团智能刹车系统:IBS-EVO
2.12.6 拓普集团IBS多重冗余方案
2.12.7 拓普集团IBS-PRO冬季标定试验
2.12.8 拓普集团合作客户
2.12.9 拓普集团产能及项目布局
2.13 经纬达汽车科技
2.13.1 经纬达汽车科技企业概况
2.13.2 经纬达汽车科技制动系统发展历程
2.13.3 经纬达汽车科技线控制动系统产品系列
2.13.4 经纬达汽车科技线控制动系统产品
2.13.5 经纬达汽车科技iCAS-Break冬季标定试验
2.13.6 经纬达汽车科技未来发展规划
2.14 弗迪动力
2.14.1 弗迪动力简介
2.14.2 BSC系统发展历程
2.14.3 BSC系统亮点
2.14.4 BSC系统多功能配置方案
03 国内乘用车主机厂线控制动系统布局
3.1 长城
3.1.1 长城旗下智能制动子公司
3.1.2 长城汽车“森林生态”技术布局图
3.1.3 菲格科技线控制动产品
3.1.4 菲格科技EHB
3.1.5 菲格科技EMB
3.1.6 长城汽车线控底盘
3.1.7 菲格科技专利分析
3.2 比亚迪
3.2.1 比亚迪设全资子公司——弗迪动力
3.2.2 比亚迪制动产品自研历程
3.2.3 比亚迪自研线控制动产品——BSC
3.3 上汽
3.3.1 上汽线控制动研发子公司
3.3.2 联创汽车电子
3.3.3 联创汽车电子针对L0-L5驾驶等级的制动产品
3.3.4 联创汽车电子面向自动驾驶的制动解决方案
3.3.5 联创线控制动One box+冗余制动单元产品
3.3.6 联创线控制动系统——创新功能特征
3.4 长安汽车
3.4.1 长安汽车与辰致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3.4.2 辰致科技技术研发布局
3.4.3 辰致科技智能底盘产品
3.4.4 长安汽车与多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汽创智
3.5 吉利
3.5.1 吉利与汉拿万都合资成立
3.5.2 吉利与伯特利合资成立
3.6 奇瑞
3.6.1 奇瑞线控制动关联公司
3.6.2 奇瑞线控底盘布局
3.7 东风
3.7.1 东风汽车下属制动公司
3.7.2 岚图线控制动
3.7.3 岚图线控底盘规划
3.8 一汽红旗
3.8.1 中国一汽技术发展战略及研发目标
3.8.2 一汽红旗FMEs两大技术平台及产品
3.8.3 中国一汽与多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汽创智
3.9 北汽
3.9.1 北汽集团与伯特利达成战略合作
3.9.2 北汽集团子公司投资英创汇智
3.9.3 北汽新能源与拿森达成战略合作
3.9.4 极狐车型线控制动亮点
04 线控制动行业挑战及发展趋势
4.1 线控制动渗透率提升已是必然趋势
4.2 趋势二
4.3 趋势三
4.4 趋势四
4.5 趋势五
4.6 趋势六
4.7 趋势七
4.8 趋势八
4.9 趋势九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