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宝马扎根中国一年纳税430亿,如果真的“滚出”了,会有何后果?

    科普启示录头像科普启示录头像
    科普启示录2023-08-22

    #暑期创作大赛#

    新冠疫情以来,又一轮中国与外商分手的传闻增多。具体到企业比如宝马,有不少人在臆测,假如这家德国车企像自家轮子那样以120迈的速度绝尘而去,会产生何种后果?

    这时候,已跟中国市场“分手”8年的欧宝突然幽幽地说了句:你们是假如,我跟他是来真的。

    不是只进不出,与中国“分手”的外国车企多的是

    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的中国市场,在一众外国车企的眼里就像相亲市场的优质男。欧宝跟中国市场牵手,比宝马还整整早了一年。

    这家同属于德国的车企,19世纪60年代成立,半个世纪就成了德国车企内的翘楚,所以当年进军中国市场,欧宝可谓信心满满。无奈来的早,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好。

    前10年,欧宝在中国的年销量一直不破千辆。进入21世纪销量虽稍稍提升,但一直排在5000以下的最末端。哪怕是2010年之后,连后起之秀的国产车,年销量都能破10万辆的时代,欧宝的销量依旧徘徊在四五千辆之间。

    此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达到了千万辆级,欧宝小众汽车的格局彻底是解不开了。再加上欧宝的后爹通用,不想让欧宝跟亲儿子别克在中国市场缠斗,于是最终在2015年,欧宝只能黯然离场。

    其实这些年来不止欧宝,去年的斯柯达、菲克以及讴歌等外国车企,也都离开了中国市场。从分手的原因来看,都是水土不服的市场因素。

    这时候就不得不说到比欧宝晚来一年的宝马了,同样作为德国车企,宝马29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十分顺遂。所以如果突然分手的话,可不会像欧宝那样顺利,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宝马若走,负面连锁反应有哪些?

    宝马在中国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2001年之前是纯进口时期,这之后是合资车企时代。从合资车企开始,宝马便落户东北沈阳,一度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还在2015年,国内宝马也就是华晨宝马的产量已突破100万辆,到今年5月份,这一数字已增长到500万辆。

    430亿,这是此前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宝马纳税额,实际上目前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485亿元,而且已连续7年成为辽宁当地最大的纳税企业。

    无论是汽车下线的数量还是纳税额,都能看出围绕宝马形成的产业链有多么庞大。假如真要分手,这一切就轰然倒塌了。

    首先受到冲击是在职员工。只要有新投资,就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今年5月份,宝马宣布新投资100亿元,在沈阳建立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未来这将会创造2000个新的岗位。

    在创造新岗位之前,宝马集团在国内的在职员工已达到了30000名,其中华晨宝马旗下的员工有26000名,这一岗位比例占宝马全球总员工的五分之一。所以宝马若是离开,这些岗位便统统不存在了。

    其次便是规模庞大的供应链断裂。汽车生产已形成了完善的供货体系,任何一家车企,生产基地在哪里,以这为半径形成的供应商就会在哪里。

    宝马集团来到国内后,供应商从原先的个位数,增长到了现在的460家以上。华晨宝马创立后,供应商也从原来的十几家上升到了430家。其中,超过120家供应商位于辽宁省内,100家供应商在沈阳本地。

    这么多的供应商,围绕在每家供应商背后的人员又会有多少,因此说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规模。假如宝马真要走,就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负面后果。

    最后的不利因素,会体现在汽车技术本身上。截至到2018年,宝马在国内投资设立了北京、上海和沈阳三个大的技术研发中心。这不光会带动自家技术和品牌的提升,对国内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也能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一旦和宝马分手,这些就都不复存在了。

    说了这么多负面效果,本质上这都属于最直接的利润。而外国车企离开,也不全都是坏消息,起码其他车企尤其是国产汽车不这么想。

    宝马哭,国内车企偷着乐

    从市场角度看,多家车企聚集的地方不但竞争激烈,利润也会被分食,所以任何一家车企都幻想着独霸一块市场,最起码也要吃到最大的那块。

    比如去年3家外国车企刚刚离开,国内像比亚迪等车企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尤其新能源汽车这块新蛋糕,早年的外国车企都没有跟上转变节奏,反倒让一众国产汽车品牌弯道超车。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领域,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0.3%。另一组数据也显示,外国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从早年的60%以上,下降到了43%。

    所以说,假如宝马这个劲敌真的离开,国内一众汽车品牌肯定会从梦中笑醒。当然,这是从汽车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的。

    而从产业员工和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哪怕宝马将来真的离开,他们在这个行业内大概率也不会没饭吃。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达到了年销量3000万级别,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一家车企离开,很快就会有其他企业填补上空缺。至于上家车企丢下的产业链,也会被其他企业分流稀释掉。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宝马还不傻,就不会轻易把蛋糕送给他人。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此前宝马集团已经把在英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搬到了中国,很显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宝马接下来还想跟其他车企拼杀一番。

    不过,企业生产线的搬进搬出,正是“外资撤离中国”这种流言产生的根源。

    是全部撤离还是产业链转移

    关于外资撤离中国的传言已流传了十几年,最早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说起,当时有人说我国的制造业熬不过去。后来到2015年左右,相关的流言再次开启。而从新冠疫情开始以后,第三拨外资撤离论就又开始了。

    从市场的角度看,制造业领域的外资产业链转移,这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全球化的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对我国整体的外商投资环境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根据工信部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国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了5642亿元,增长了17.3%。有超过七成的德资企业和超过六成的美资企业,都计划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所以从市场的角度看,所谓的外资撤离,只是一些产业链的转移。但是,随着近年来一些西方政客越来越叫嚣跟中国脱钩,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也受到了非市场因素的压力。如果是这种情况,确实会存在外资撤离的现象,但由于不是市场调节机制产生的,强行撤离也会给外资企业带来损失。

    从产业链重建来看,外资整体撤离所需的资本投入不够。此前因为疫情冲击,多数企业的资金已相当紧张,这时候如果一些企业按照他国政府的要求撤离搬迁,国外政府承诺给的拆迁费,是根本不够重建产业的。这既不符合市场规律,还可能因为强行撤离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从产业配套的供应链集群来看,强行搬迁后也没办法重建。以宝马为例,围绕企业的供应商超过了800家,假如宝马要搬走,不管搬到哪里去,这些供应商肯定搬不走,那么在新的地方,企业就得重新布局供应链集群。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可能新的产业链弄好了,市场份额也丢失了。

    最后从产业工人的角度看,成本和素质是不可能都得到的。近几年一直在说,不少外资将厂子搬到了东南亚,说是那里的用工成本低,这对企业来说确实具有诱惑力。但是,产业工人的素质东南亚比我国要差。

    我国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工人的整体素质较高,新生一代的务工群体九成以上都具有中学和中专学历。综合对比,一方面素质高于东南亚地区,另一方面用工成本又低于欧美市场。

    对比看来,市场因素的调节下,确实会有外资产业链迁出去的情况,保不齐也有外资在被轮番忽悠后整体撤离了中国。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便出现了。

    外资撤离的冲击力有多大?

    在中美加速对抗的大背景下,跟10年前比起来,假如外资真的大规模撤离,冲击力度肯定会大很多。最差的情况就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外资的存量和流入量都会下降到最低点。

    但从对方的角度看,这种冲击本身也会影响到外资企业。因为他们的撤离非市场因素造成,一旦企业感到利润受损,就又会重新回到市场轨道来考虑问题。

    再者,市场本身就是动态的,有企业离开,就会有其他企业来填补空缺。这些企业,要么是国内的企业,要么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在市场的调节下,产业链并不会断档。如此一来,产生的冲击力就不会太大。

    至于说由谁来填补空缺,同样是由市场因素说了算。国内相关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的已完全能够独当一面。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开放国策一直没变,外资原本就是进进出出的流动状态,一家企业离开,另外一家企业填上空缺,这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所以,西方政客们幻想的,外资一夜之间齐刷刷从中国撤走的现象基本不会出现。除非是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外国商人全部不再追求利润,愿意从政客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二,营商平台和空间完全不复存在。

    假如真出现了这种局面,那就不是商业经济问题了。同样本文讨论的一切前提,也就不复存在。


    参考资料:

    《中国车市告别高增长时代 不再是外资品牌避风港》 经济参考报 2015年1月29日
    《盘活产业经济 宝马集团带动制造业集群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3年5月24日
    《20年,宝马从沈阳驶向世界》 人民网 2023年5月18日
    《在开放中合作共赢——宝马扎根中国启示录》 新华社 2018年5月24日
    《“外资撤离中国”真相》 新华网 2015年3月23日
    《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工信部: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未放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年7月26日
    《如果外资撤离中国就等于丢了70%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11月

    .万次阅读
    396评论
    18赞同
    收藏
    分享
    396评论
    1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