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回国?花光40亿美元后,贾跃亭又找到接盘侠了!
贾跃亭到底什么时候回国,这个让业界犯难纠结了整整6年的悬案,如今终于有了答案。
1月18日,贾跃亭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法拉第未来发布公告称:已和湖北黄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黄冈进行产业布局,并将公司中国总部迁移至黄冈。
除此之外,公告中还透露,FF91车型预计将于2023年3月开始量产、4月开始交付。

当然,作为惯例,贾老板还是也不忘如往常一般,在预计的量产时间后面加上一句: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融资到账的情况之下。
从法拉第未来后续公布的信息来看,新一轮融资中的第一笔款项5000万美元已经到账,尾款应该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这也意味着FF91这一难产了近六年的车型,终于要迎来诞生时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轮量产宣告也将是贾跃亭最后一次回国机会了,从2017年7月4日远遁美国并留下一句下周回国之后,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ff91已经跳票4次了。
贾老板的第一次跳票在2018年。
在FF91车型的概念发布会上,他对外表示预计将在2018年12月前量产上线,彼时的贾跃亭已被乐视网宣布免去公司董事长职务,个人名下的十几亿资产被法院冻结,肩扛负债近200多亿,即使如此,贾老板也依然坚定的告诉市场,我会造车、我要造车、我能造车!

这种孤注一掷也要追逐梦想的信念,打动了同样抱有造车梦的恒大许家印,雪中送炭的许老板最终给贾跃亭送去了总计20亿美元的融资协议,试图和贾跃亭一起all in 梦想,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贾跃亭拿了钱就翻脸不认人。
恒大的20亿美元投资原本计划分三期支付,但首期8亿美元打到公司账户之后,法拉第未来竟然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就花光,并拍函要求恒大提前支付二期7亿美元投资款项,许老板也不是纯怨种,追梦也不是这么个追法,最终双方合作破裂,对簿公堂。
与恒大走向决裂之后,法拉第未来也陷入了现金流危机,此前宣布的2018年交付最终不了了之。
第二次跳票在2019年,当年年初,法拉第未来宣布将通过出售地块筹集4000万美元的资金,在年内将FF91推向市场,然而一直到年关将近,贾跃亭都没有向市场公布量产信息,最后还是公司新任CEO毕福康出面将交付时间推迟到了2020年9月。
但到了约定时间,FF91不出意外的再次跳票。
再次失信的贾老板一句话没说,只是对外公布了公司的一笔融资贷款计划,并表示将在拿到融资后的9个月内交付FF91,从法拉第未来的历轮融资情况来看,这一次充当冤大头的是曾经拿下魔兽争霸代理权的第九城市,注资规模约为6亿美元,结果很显然,贾老板又跳了。

01
第九城市的6亿美元投资再次被跳票之后,贾跃亭的后续融资就很难了,其实翻看一下法拉第未来的融资历史也能发现,2020年是贾跃亭商誉破产的最关键年份。
在此之前,法拉第未来的融资基本都是大几亿大几亿美金的拿,2020年以后,上亿美金的融资基本上就很罕见了,大多数是几千万美元的融资,唯一数额比较大的就是珠海国资在2021年初的20亿人民币,不过好在醒悟的及时,撤回了投资决定。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连续几次的跳票,市场对贾跃亭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和信任。
横竖弄不来钱的贾老板最终想到了一个主意,既然从投行手里拿不到钱,不如再找股民们借一点?
2021年7月,法拉第未来通过借壳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估值34亿美元,贾跃亭通过本轮IPO招募了约10亿美元的资金。

大家别觉得一个一台车都没交付的法拉第未来能值34亿美元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美国的证券市场还蛮普遍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家叫Rivian的新能源车企,这家车企在2021年上市之初,股价一路飙涨,按照巅峰期的市值计算,Rivian已经超过了福特、通用、大众等传统老牌车企,跻身全球第三大车企,但就是这么一家企业,它当时交付的车辆只有200多台。

把这个情况套用到法拉第未来身上,能融到10亿美元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总之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之后,贾跃亭向市场给出了它的第四次量产交付时间:将在上市后的12个月内交付FF91,结果大家都知道,贾老板不出意外的又一次跳票了。
从企业老板到投行,从国外的企业老板再到国外的投行,贾跃亭这六年的时间为了造车,是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都忽悠了一通,甚至就连股民们,也是从国内忽悠到国外,主打的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还有梦想的人。

从另一层面来讲,这一次官宣的2023年4月交付,可以说是贾跃亭最后一次回国的机会了,这一次再跳票,举目望去,我已经找不到他还能忽悠谁了。
当然,比起贾跃亭的ff91何时能够量产,我相信许多朋友们更关心的是,贾跃亭的车为什么能造这么久,以及这样的前科摆在眼前,黄冈又究竟为什么会与法拉第未来签下战略合作协议的呢?
02
贾跃亭这车,造的时间是不是有点太久了?
FF91从2017年发布至今,已经足足6年的时间了,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在量产车型的交付时间上,没有比FF91更能拖的。
以国产新势力车为例,蔚来2014年成立,2017年12月正式发布首款量产车型ES8,2018年6月就开始交付了,中间就隔了六个月;
理想2015年成立,2018年10月发布量产车型理想ONE,2019年12月开始交付,耗时14个月。
而FF91呢,2017年1月份发布,按照贾跃亭最新公布的2023年4月份交付来算的话,也花了足足75个月,是理想的5倍,是蔚来的12倍,为什么差距会如此之大?
是因为投资吗?
根据数据统计,截止量产车型交付前,蔚来的总融资规模约为24.52亿,理想的总融资规模约为18亿美元,而FF91截止至今融资规模达到了近40亿美元的规模,和国内新能源车企的资金比,弹药显然更为充足。

真正的原因,或许与贾跃亭在造车上的路径选择有关,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门槛说高非常高,但说低也非常低的行业。
门槛低,是因为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非常的完善,车身上的各种零部件,从电机到座椅,从电池到车载系统,每一个配件都能拉出一长串供应商列表,理论上来说,动手能力强的人甚至能像攒主机自己一样攒出一台电动车来。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新能源行业PPT造车风气盛行的原因,厂商只需要解决概念设计和产品营销,汽车的零部件从生产到组装完全可以代工出去。
蔚来为什么能在产品发布的6个月时间里就开始交付?有很大的原因是它在2016年就和江淮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说白了就是找了个代工厂。
当然,新能源造车还有另外一条技术路径,那就是自建工厂。
比较标志性的就是特斯拉和小米,特斯拉大家都比较了解,主要聊聊小米,从2021年3月宣布造车至今。
根据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已经累计在造车业务上砸了近20亿元,但到现在连个水花都没见着,这里面除了国内造车资质收紧的因素之外,还和小米选择自建工厂有关,无论是车型的设计还是生产制造,都相对较慢。
而贾跃亭在FF91的造车路径选择上,就是选择自建工厂。
更不用说他还是选择在用工成本相对较高,产业供应链发展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完善的美国建厂,无论是造车的难度还是对资金的要求,都比国内要高。
FF91的接连多次跳票,也和法拉第未来遭遇的多次现金流危机有关。
这次贾跃亭要在黄冈投资布局,也和国内造车的成本有关,不过人黄冈也不傻,签的投资协议上特意加了不具约束力五个大字,换句话说,不见兔子不撒鹰。

你贾老板要回来造车?可以,先投钱!
最后,再来聊聊下周回国这事。
我发现现在市场上的情绪都蛮奇怪的,都把贾跃亭翻身的关键押在4月份能否顺利量产交付,但是产品的量产难道不是进入市场的最低的门槛吗?
什么时候开始,一个商品能够量产就意味着成功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困难的阶段难道不是将产品卖出去吗?尤其是在一个同质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的销量与市占率,才是决定企业生死的核心指标。
更何况,FF91是一个预估起售价在200万元人民币的超高端车型,这样的产品能否在如今已经慢慢演变为红海的电动车市场上撕下一块肉来,我对此颇为怀疑。
从这个角度来说,贾跃亭不选择代工坚持走自建,未免没有尽量将这盘僵局拖的更久一点的心思,因为他知道,只要当车辆开始交付,那么销量就会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数据,而这个数据,可没有6年的时间来让他辗转腾挪。
FF91交付之日,或许就是贾跃亭梦碎之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