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将于明年推出搭载新电池“4680”的全轮驱动版本Model Y,这一消息的发布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对国内新能源电池产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特斯拉4680电池
配备4680电池的Model Y
据外媒报道,在2020年的9月23日的“特斯拉电池日”活动上推出的能量密度更高、输出功率更大、成本更低的4680电池的特斯拉,正在准备将该款电池配备在标准续航全轮驱动版的Model Y上。
外媒是根据美国环保署将特斯拉 2023 年款 Model Y 的车型认证加入到数据中,来报道特斯拉准备在明年提供 4680 电池版全轮驱动 Model Y 的。

4680电池
稍微对特斯拉电池命名方式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特斯拉的电池命名方式向来简单明了。4680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单体电芯直径为46mm、高度为80mm的圆柱形电池。
此前,圆柱锂电池的尺寸主要是18650和2170两种,2170比18650的能量多50%,18650主要用于车型Model S,2170主要用于车型Model 3。而4680电池的电芯容量是2170电池的五倍,电池容量的提升也意味着续航里程的增加。
新电池能将每千瓦时的成本降低约14%,成本降低主要由于2170圆柱动力电池需要4400个电芯,而4680电池只需要950个电芯就可以组成。

特斯拉三款电池
特斯拉预计4680电池将在2170电池的基础上,容量提升5倍,续航里程提升16%,成本下降14%。

三款电池
4680电池的应用,为何让友商慌了?
此前,马斯克预计特斯拉将在2022年年底前实现新型4680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据特斯拉介绍,4680的电力相比有极耳电池提升了6倍,功率输出提升了6倍。并且马斯克表示4680电池共计节省了约86%的成本,而每kWh降低了69%的成本。
从Model S的18650再到Model 3的2170电池,再到现在的4680电池,三代电池技术的发展迭代,电芯成了关键。
估计看到这消息,最紧张的同行莫过于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了。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重电池包,而轻电芯,特斯拉的4680电池则明显在电芯上动了不少心思。
今年8月27日,宁德时代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极氪是麒麟电池的全球量产首发的品牌,极氪009为麒麟电池首发车型。并且双方已经签署了长达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科技进步。

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全球量产首发车型
据宁德时代介绍,此次首发的麒麟电池,采用第三代CTP平台化模块技术(CTP3.0平台化模块),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最高可达72%,能量密度最高可达255Wh/kg,可实现整车超过1000公里续航。

麒麟电池
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提升了13%,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的全面提升。

CTP3.0平台化模块
当然宁德时代取得的这些成就,应该被给予充分的肯定。其实,麒麟电池和4680电池是两个不同的技术概念。麒麟电池是电池系统技术的迭代,而特斯拉4680则是电芯技术的迭代,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是“外在升级”,一个是“内在升级”。

麒麟电池与特斯拉4680电池对比
所以,如果4680电池大规模量产,那最紧张的会是谁呢?不过,据报道,目前该电池还只能小批量生产,遇到了目前还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
4680电池难量产,工艺技术未完善
虽然早在2年前特斯拉就已经推出4680电池,但由于“干式涂布”工艺技术的不到位,令搭载4680电池的车型目前还无法有效提升续航能力。
有用户发现,续航里程不仅没有宣传中的提升,反而下降了。
原因在于,4680电池实现量产的一个关键是干式涂布工艺(dry-coating)。但特斯拉在推进这一工艺量产中却遇到了不少挑战。涂布工艺是一种基于对流体物性的研究,将一层或者多层液体涂覆在一种基材上的工艺,基材通常为柔性的薄膜或者衬纸,然后涂覆的液体涂层经过烘箱干燥或者固化方式使之形成一层具有特殊功能的膜层。

电池制造简单示意图
电池极片涂布对锂电池的容量、一致性、安全性等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不完全统计:因极片涂布工艺引起的电池失效占全部原因引起的锂电池失效的比例超过10%,也是行业里的热门话题之一。

挤压涂布机
锂离子电池的共同发明人、2019年诺贝尔奖得主之一Stan Whittingham也向外媒表示,“我认为他(马斯克)终将解决这个问题,但不会像他计划得那样快,因为该工艺仍需要一些时间来测试。”
小范围配备4680电池的Model Y
外媒在报道中特别提到,特斯拉今年 4 月份在新投产的德克萨斯超级工厂打造了一批全轮驱动的标准续航版 Model Y,续航里程279 英里(449km),但仅向员工提供,有消息称配备的就是期待已久的 4680 电池。
小结
特斯拉4680电池目前还难以大规模量产,这或许给国内电池行业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主动出击、占据先机地位或许刻不容缓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