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号上市、23号大改车型配置,降价之后显得合理很多。直到25号,我才有机会真正开到G9试驾车。试驾两天之后,我觉得G9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感知的价值点,并没有完全传达出来!
800V是小鹏G9(图片|配置|询价)的一大亮点,上市前一直在宣传充电快。充电快是快,问题是800V的桩还很少啊。掏现在的钱买未来的东西,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看看特斯拉FSD在中国的购买率有多低就知道了!
800V+SiC的能耗低、续航长,这点大家也是认可的,但不愿意买单。思路很简单: 能耗再低,不也已经反应到续航上了么?消费者认为,我已经掏钱为702公里续航买单后,就不会再接受800V+SiC的更多溢价了。
个人认为,小鹏G9的前期宣传漏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800V+SiC更大的意义在于,让续航变得比400V真实很多!目前网上确实也有不少测G9续航牛逼的,但消费者对此类续航测试见怪不怪了 —— 媒体测出来的,谁信呢?
两天我做了长达389公里的试驾。在公布结果之前需要打三个预防针:
- 我的驾驶风格: 本人是「续航杀手」,任何电车放在我手里日常来开,都是冬季4-5折、夏季5-6折、春秋6-7折的水平,没有例外。
- 回程时的宝马5系车主风格: 车比较多、需要一定胆量与技巧、不停加减速才能顺利超车的G2高速上,平均时速达到了116km/h;至于时速到底是多少,我只能说我啥都没看见。
- 工程车:我开的不是量产车,而是一个工程师,与量产版本差异挺大的!续航水平、车机软件等只代表此工程车!
虽然我平时开车就很快,高速上只有我超别人,很有少别人超我。但我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像他这样开车(有一个原因是我让他开费点,好测试S4充电)。如果是其它电车这么来开,应该是4.5-5折的水平。
测出的成绩比现有的任何媒体都低(因为我不需要对测试结果负责),但我仍然敢说:小鹏G9的续航达成率,绝对是现有量产车型中与标称续航「偏移」最小的之一。
此处重点圈出了「偏移」这个词:800V的特点是,当开得激烈、向下偏移时,偏移量会更低;反过来,开得特别像媒体、向上偏移时(超过100%),偏移量也不会高。例如,400V的ID.4我开出过130%的水平,800V就不可能。
废话少说,直接列出续航测试的结果:

为什么800V+SiC的续航达成率高? 我认为,分析的重点不应该放在800V的能耗低,而应该放在「标称与实际行驶的差异量小」上。
CLTC被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虽然变得比NEDC更真实了,但是平均时速太低了!比NEDC还低,所以CLTC测出来的电车续航比NEDC还高!


平均时速低 → 电机功率低 → 电机电流小 → 铜耗小。 真实时速高 → 电机功率高 → 实电机电流大 → 真实铜耗大。二者相减,得到的电流差异大,即△I比较大!
电流经过导体时会发热(效率降低),也就是焦尔定律:Q = I^2 × R. 由于真实电流比CLTC标称电流大得多,再加上发热是电流平方的关系,所以真实续航就比标称续航小少了!
我们还学过,P = V × I,当功率相同时,电压从400V到800V,电流就减少了一半! 电流少了一半,那么电流的差异值△I也少了一半啊!
也就是说,仅看铜耗带来的「真实vs标称的差异」的话,800V下的120km/h巡航相当于400V下的90km/h巡航;800V下的满油门加速(6.4秒),仅相当于400V下的半油门加速(12.8秒) —— 前者已经有点快了,后者多肉啊!
所以,800V + SiC的重点是使续航变得更真实了!
当然,在此我必须要声明两点:
- 以上仅是定性分析。有时间的话,我再做一下定量的仿真分析。
- 导致真实续航下降的原因,除了铜耗之外还有很多。比如空调功率、冬季时的热管理、制动能量回收的效率等等,这些电器的效率主要由附件本身决定,与铜耗无关。
800V+SiC能带来最大收益的,是那些驾驶激烈(平均电流大,即平均车速大、加速度大)的用户!
只要你不经常开到150、170的时速、频繁不明智地深踩刹车的话(机械刹车的能量损失也与铜耗无关),那800V+SiC可以显著降低、甚至可以抹平激烈驾驶带来的额外损失。截止目前,关于G9的宣传中还没有提到这一点。
试驾体验
1. 外观:美,满足。白色、蓝色都不错。
2. 内饰:用料上去了,座椅很舒服。用料可以说上档次了,但要说设计水平上,嗯,在我眼里至少没达到经典。

3. 车机交互:反应速度奇快,满意!车机UI设计差评,不好看且非常混乱,需要大改!(我试驾的是工程车,不是量产车,且车机软件不是最终版本)
4. 音响: 播放自带的音乐时很好,播放网易云音乐的杜比专区时也很好,其它音乐效果很一般(我试驾的是工程车,不是量产车,且车机软件不是最终版本)
5. 驾驶体验: 我非常不喜欢开SUV,但G9还比较满意,不晃。上手开了五公里之后,体验很好,我想这不会是空悬版本吧? 确认了一下,是两驱无空悬版本。我开过的SUV中,目前我愿意开的有三个:极氪001、小鹏G9与奥迪e-tron。
6. 后排空间:如下图第一视角(身高179)。

以上就是我的初次试驾体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