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前,请大家看几张图:

这是宝马7系

这是现在的同品牌同型号车型
看出什么了没?不管啥车,也不管高端低端,有没有发现相比它们的前辈们,现在的新车“嘴巴”都大得吓人?也许你会说,嘴巴大显得威武霸气,不很正常么?但你确定像新宝马7系这种夸张到极点的嘴巴,真的正常么?
不懂就问,为啥现在的新车,嘴巴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夸张?是觉得如此大的前中网辨识度才够高,还是说有些什么工程设计上的因素,导致了如今的新车,必须设计成这样?
巨大的中网还真有实用价值
其实现在新车的前中网做得越来越大,还真有工程上的实际价值,这个价值主要体现在3点上:帮助发动机散热,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和适应越来越严苛的耐用度标准。

帮助发动机散热其实很好理解。现在的发动机热效率、功率、扭矩这些我们称之为外部特性的指标比以前都好了很多。10年前,一台3.0T V6发动机能爆发出300匹马力,现在一台2.0T四缸机能轻而易举摸到这个数字,甚至还有像奔驰A45 AMG这种狠角色,2.0T四缸机压榨出400+匹。

更小的发动机,更大的动力,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暴增的发热量。早期的相对较小的前中网设计其实面对如今这些普遍强调小体积大马力,强调热效率的发动机面前,是真的不够用了,为了保证散热,中网必须做得更大。

另外一点导致前中网变得如此夸张的,是现在的排放法规。大家有没有发现,巨大中网的新车开始大行其道之时,正正就是国六排放标准开始全面实施的时候?原因是这样的,国六(无论国六A还是国六B)排放标准对于汽油机颗粒物的排放指标堪称史无前例的严苛。为了满足这个颗粒物指标,国六标准的汽油机在国五机型在排气管中段三元催化器的基础上,在排气歧管末端还装了EGR系统和另一套颗粒物过滤系统。这两套系统对工作温度是有很高要求的,温度过低了,过滤效果不好,温度太高了,直接会过滤失效。所以为了保证这两套系统能在适当的温度下工作,整个发动机舱就必须有更大的散热空间,而散热的风哪里来?就只能是通过更大尺寸的前中网了。
当然了,发动机作为一种热机,环境温度越低,工作耐久度就越好。所以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车企自己的新车耐用度标准,发动机舱的散热空间也必须更大,这也再进一步催生了巨大化前中网设计的诞生和普及。
大嘴巴其实很有营销价值

我们前面说的都是基于工程上,中网巨大化的必要性。实际上这种设计风潮,最初就是豪华车开创的,因为豪华车对发动机功率、耐用度这些指标的要求相比其他车会更高。好了,在所有车企都意识到大嘴巴在工程上的优势之后,他们只需要看着豪华车市场的消费者,对于巨大中网的接受程度,就可以反推这种设计能不能用在自家的走量车上了。
结果,豪华车的受众们对大中网出乎意料地很愿意接受,甚至评价都很高。这下好了,既然把中网搞大了就能让自己的走量车“看起来更像豪华车”,哪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干?于是所有车企都跟风上了大中网。
更何况,人都是外观动物,对于大中网,虽然嘴巴说着不要但身体却诚实得很,照样买买买。在路上,大中网的车确实也有比其他车高得多的“吸睛度”。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上?所以,在工程优势和营销优势,以及其实接受度相当高的舆论基础上,超大嘴巴,就这么成为了汽车外观设计的主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