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自主品牌3月销量占领高地,前5名仅剩大众和丰田,排第一和第五

    C家车探头像C家车探头像
    C家车探2022-04-13

    临近月中,乘联会发布了今年3月份厂商零售排名,了解我们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如果不是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对于这种月销量排名,一般是不会特地来一期销量解读的。

    话不多说,直接上表:


    销量超10万的有三家,分别是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和比亚迪汽车,其中一汽-大众同比跌幅达到了40.2%,而比亚迪的同比增幅达到了161.4%,并且这已经是比亚迪今年第三次同比增幅超过100%,最高的二月份更是达到了340.4%的同比增长,相当恐怖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前三之外,在3月厂商零售排名前五中,合资品牌已经只剩下了排名第一的一汽-大众和排名第五的广汽丰田,其中第二、三、四名分别是长安汽车、比亚迪汽车和吉利汽车。

    升级or降级?自主排名飞升的三个月

    从2022年1月份开始,今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开始一路飙升,反倒是合资品牌的销量并不好。

    1月零售排行中,长安和吉利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虽然前五品牌无一例外出现了同比下滑,但这两家的降幅是最小的分别是-3.0%和-9.4%。


    2月零售排行中,比亚迪以340.4%的增幅冲到第二,吉利则下降到第五,但这两家自主品牌的同比销量依然是前五中表现最好的。


    紧接着就是4月12日乘联会发布的3月份厂商零售排行榜,前五排名中自主品牌已占三个席位。

    具体来看,长安汽车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销量数据,但能预计其主品牌主力车型分别是CS75 PLUS、CS55 PLUS以及逸动(图片|配置|询价)PLUS三款车型,加上UNI系列的buff加持,长安虽没有和吉利、长城一样走多品牌路线,但也十分有效的将主品牌划分成了多个增量板块。


    吉利在最近几年来相对另外几家自主品牌说是最稳定的,不论是在车型推出还是营销规划,都有超过其他自主品牌的表现,已经连续多年保持自主第一位置的吉利,确实有它畅销的道理。


    当然,从今年开始,最亮眼的还是比亚迪,我们单看3月份的销量,不光是超过了10W+,最重要的是在3月份比亚迪已经停止了传统燃油车的生产,也就是说在这份漂亮的销量榜单中,全部当下呼声最高的新能源车型。DM-i、刀片电池、新能源领跑者等元素结合在一起,让比亚迪成为如今新能源市场下呼声最高的自主品牌,随时而来的便是销量暴涨。


    相较于这三家的强势表现,今年的长城汽车显得有些冷清,即便坐拥坦克300、坦克500、哈弗H6等流量车型,但长城的问题也开始暴露,那就是持续性不强,首先是哈弗H6的销量一降再降,曾经连续90多个月的销冠位置早已不保,而整个哈弗品牌也没能再复制一台哈弗H6出来。哈弗大狗在上市之初收获了大量流量,但由于受众范围较小,无法担起大任。同样的还有坦克300这样的热门车型,即便如今热度不减,但受众范围同样不大,更多是细分市场的细分人群来购买。


    不过,这也只是长城处在变革期的正常表现,现在的长城汽车正在布局各种新品类车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分市场,并且都收获了不错的表现,等这类车型布局进一步完善,再汇总到长城汽车整体销量来看,提升就会非常明显。

    合资下滑,还能起势吗?

    从今年开始,合资品牌销量几乎全线下滑,其中大部分品牌将原因归结于疫情影响下的零部件供应问题,但这也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且不是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如今国内消费者对于普通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间的心理差距开始缩小。如果说以前人们愿意多花5万买大众LOGO,那现在如果差价在2万块以上,不少人都会多看一样自主品牌。


    再加上新势力品牌的搅局,让合资品牌在双重夹击下失去了不少目标用户。

    不过能看到的是,3月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三家老牌月销前三,确实都身处吉林、上海等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不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有望重回销量榜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0年开始,大部分合资品牌都或多或少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情况,但其中唯独丰田品牌保持了十分稳定的销量增长,而在3月份厂商零售榜前15位中,唯一保持同比增长的也只有广汽丰田一家,且达到了26.9%的同比增长。


    对于合资品牌的下滑,我们认为这是正常显现,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合资品牌依靠品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随着自主品牌在品牌、技术等方面的提升,这部分被合资品牌掌握的市场份额也理应回归到自主品牌手中。

    对于合资品牌还能否再度起势,我们的观点是否定的,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将持续下滑,直到最后与自主品牌两分天下最终保持一定的平衡后稳定在一定比例。

    自主涨价、合资降价,是消费降级还是理性消费?

    从最近几年的产品售价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自主品牌产品的价格是越来越高,从以前10万以内到后来突破15万天花板,再到后来站稳20万级别市场,最后是在2021年开始不断冲击30万级别车型,中不乏坦克500、领克09等热度和销量持续提升的产品。


    合资品牌则略有不同,能看到不少合资品牌开始在国内推出更多低价车型,其目的就是在保证中高端市场的同时在低端市场寻找增量,从而稳定销量。特别是从今年福特两款车型就能很明显感觉合资品牌内卷越来越严重,江铃福特领睿作为一款中型SUV,正式售价已经来到了13万,而长安福特蒙迪欧的预售价也不到16万的价格,这对于其他合资品牌同级产品的冲击绝对不小。


    在这样两种走向的表现下,到底是国内汽车消费在降级,还是国内汽车消费者更加理性?我们认为是后者。


    作为中国第一代坐着私家车长大的90后开始成为如今的汽车主力消费人群,他们看待汽车更加理性,对于更多人来说,普通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品牌差异已经很小,如果非要说品牌差距,那也只有自主品牌和豪华品牌才能体现,所以在面对花同样的钱买合资还是自主时,更多人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自主品牌。

    总结:

    从今年前3个月的销量表现来看,今年的市场状况依旧不乐观,但对自主品牌来说,会是市场份额表现再度大幅提升的一年,而其中比亚迪或许真的有机会冲击一波2022年的自主销冠也说不一定。

    .万次阅读
    69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69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