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关于ID.3,那些你不了解的性价比

    一年三餐四季头像一年三餐四季头像
    一年三餐四季2022-03-17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结合上汽大众新能源车型ID.3,一起聊聊选车注意点。ID.3国内上市已经半年多了,一直不温不火,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发生,让我们一起系统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猜测下可能的原因,德系内饰在国内消费者心中一直是简单的,相比其他部分新能源车企,大面积的软包和华丽的内饰,可能确实存在一定的感官差距;其次,是德系车机智能度不高,至少在新能源的赛道上,相比之下德系造车确实有所保留;再者是性价比,其实这个点应该是争议最大的点,但是贵不等于性价比低,便宜不等于性价比高。那么今天从这三个出发,我们再结合ID.3实际的情况做下分析。


    首先是内饰方面

    有了很大改观

    作为新能源赛道上,传统车企转型的第一代紧凑型产品,小编觉得这款车还是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内饰的包裹性上,针对一些经常性与人体接触的部分,都采用了软包材质,而并没有使用全覆盖的包裹。

    小编觉得,全软包和大部分软包都有彼此的优缺点。

    整体软包,会从视觉感官上,让人直接感受到车品档次的存在,但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必然是一台车入手几年内才发生的问题。在长时间的用车之后,大面积的软包材料会带来一些维护和清洁的烦恼,而且软包通常选用皮质或者织物材质,我们用8年的用车周期来说,全覆盖软包会增加很多的烦恼,甚至用车成本的增加。

    部分软包,对于车企而言并没有得到压缩,软包件和裸塑件的搭配问题会带来一些时间和设计成本,对于裸塑部分,ID.3表面采用了皮纹处理,为的是采用部分软包的同时,保证内饰的美观度。

    当然,裸塑的内饰给消费者的直接感受就是档次低的问题,但也仅此而已。安全性上,裸塑的部分会高于软包的设计。软包的塑料相比裸塑厚度会低一些,为了保证整体配合面的平整度,这就必然导致受压强度的降低。当然,这样苛刻的分析,有点过于偏向裸塑的部分优越性。其次要提到清洁问题,裸塑容易打理,而且对于日常的一些划痕的抗伤性更强一些。

    整体性挺好

    在内饰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就是座椅材质和一些驾乘空间的设计。ID.3此次相比传统车型变化还是很大的,取消中岛档把,使用怀挡,配合正侧两个感官屏幕,有了很大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ID.3的光语系统,辅助保障驾驶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内饰科技感。主副驾驶和中控的氛围灯带内嵌,30色可选,还是不错的。诸如此类的光语功能还有很多,小编就不一一介绍了。

    跳过内饰,小编这里想特别聊下ID.3的灯组使用

    本次新能源车型在灯组使用上算是下了功夫,前脸贯穿LED灯带配合LED矩阵式大灯,导致了造车成本的提升。而在后视镜的部分,增设迎宾和侧方来车提醒,整体颜值又有所提升。在门把手部分,ID.3也关注了行车细节,四个门把手位置配备了LED提示光源,帮助驾驶者夜间更加快捷的找到开门的位置。这些细节化的设计,得益于本身严谨的德系造车理念。

    ID.3夜间灯光效果还是可以的

    对于LED矩阵式自动大灯,可能很多人都感到陌生,其实这一技术在奥迪车型上的宣传很多,会车时自动感应对方车辆位置熄灭部分照明区域。小魏认为,这也算是安全配置的一种了,除了对方车辆的位置,别的区域可以正常照明而提升了行车安全。

    矩阵式自动LED大灯

    尾灯设计同样采用了LED灯源,与前灯组一起,唯一遗憾的地方就是发光LOGO没有在ID.3上体现出来,这无疑也是品牌设计的一次遗憾,而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这样的车的群体自然对于这些个性化的设计还是有很大的追求的。特别是与同系列车型ID.4X等放在一起,缺少了这一独特的亮点很是遗憾。

    LED尾灯

    在灯组的使用上,造车成本的提升,也无形的将ID.3的价格抬升。


    说完灯组,再聊聊智能应用

    说白了,这一块就是比智能化的超前意识,哪家车企胆子更大,使用的东西越超前,自然相比之下,接近传统车机界面的智能化就会被忽视。

    ID.3采用智能4.0,当然很多人会在意这一块屏幕的大小。是不是越大越好?当然不是,大屏会占用部分的中岛空间,而且棱角的安全性也不好。ID.3的这款车机系统,相对于其他车企的个性化智能大屏,的确在功能和视觉体验上有些差距。

    而且,为了把握安全的红线,ID.3甚至在初始设定中定义了行驶中不可以播放视频的逻辑。不过我们要认真审视一些超前的智能化设计是不是应该被使用在目前的道路状况下。媒体评论ID.3也只是在说它是众多电车中最像油车的新能源,比起追求百公里加速和自动驾驶技术,它选择了低一级的设计,我想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去做,而是顾虑太多的原因,直接关系到的就是安全。

    抬头显

    个性化功能


    最后想和大家重点谈的就是性价比

    为什么说贵的性价比不一定低,便宜的性价比不一定高。从新能源车的本体来说,成本的构成大部分丢给了电池。而在本次冬季续航测试中ID.3的成绩并不太好,大质量的车身是重要原因之一。这里面包含了车身用材、轮毂和电池包的大小。在轮毂使用上,这次ID.3破天荒的使用了一个20寸的星形轮毂,配备自修复轮胎,一下子抬升了成本。之所以采用昂贵的防爆胎,是因为ID.3使用了电机后置后驱设计,提升了驾驶快感。

    星形铝合金轮毂

    再来看电池包,对于现在的新能源车,电池类型有哪些呢?而相应优越点又有哪些,小编也为大家做出了整理,方便大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前三种大家了解就好,后面两种是目前普遍在用的电池类型。

    1. 铅酸电池:铅酸电池成本低、低温性好、性价比高;能量密度低、寿命短、体积大、安全性差。由于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很低,作为动力的电动汽车无法拥有良好的车速和较高的续航里程,一般用于低速车。
    2. 镍氢电池:镍氢电池成本低、技术成熟、寿命长、耐用;能量密度低、体积大、电压低、有电池记忆效应。虽然性能优于铅酸电池,但是含有重金属,遗弃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 锰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成本低、安全性和低温性能好的正极材料,但是其材料本身并不太稳定,容易分解产生气体,因此多用于和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以降低电芯成本,但其循环寿命衰减较快,容易发生鼓胀,高温性能较差、寿命相对短,主要用于大中型号电芯,动力电池方面,其标称电压为3.7V。
    4. 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热稳定佳、安全、成本低、寿命长,能量密度低、怕低温。电池温度处于500-600℃时,其内部化学成分才开始分解,并且穿刺、短路、高温都不会燃烧或者爆炸,使用寿命也较长。但车辆续航里程一般,当温度低于-5℃时,充电效率低,不适合北方在冬天充电的需求。
    5. 三元锂电池:三元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不惧低温;高温下稳定不足。能量密度可达最高,但高温性相对较差,关于续航里程有要求的纯电动汽车,其是主流方向,且适合北方天气,低温时电池更加稳定。

    安全第一

    ID.3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在电池保护上,也是做足了功夫,高强度钢的全包裹,加上本省电池包的一些保护应用,使得整体用车安全性得到保障,所以大家在选购新能源的同时,记得对比下电池这一块的参数哦。

    车身轻很可能为了增加续航,采用了轻量化的材质,而在电动车的成本构造里,结构材料的占比少之又少,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车企对于安全的保障,而不是为了一些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做一些营销的不可取设计和行为。

    安全加分

    车身强度

    对于续航,电池技术的难以突破,这终究是个问题,新势力造车,很多技术都是公开的。续航并不是唯一的追求,安全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买点。

    当回头再聊到性价比的时候,安全也应该被作为第一要素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续航。而在智能化持续推进的同时,我们要认真审视利弊,在合适的行驶环境下,选择适合的智能工具。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欢迎留言分享看法和感受吧!

    测试跑道

    次阅读
    5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5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