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全年销量的背后 小鹏是否有可能先从新势力变成老豪强?

    爱咖出行头像爱咖出行头像
    爱咖出行2022-01-04

    【爱咖原创】2022年才开始仅仅两天,造车新势力对于2021年的年终总结就已经做出来了。很多人会有疑问,这个数据是否真实,为何传统车企统计个销量要半个月,而造车新势力只要1天?

    其实很简单,数据必然是真实的,因为大部分的造车新势力都是上市企业,假数据会让自己陷入大量的麻烦当中。而数据为什么那么快?因为造车新势力统计的是交付量,它们没有4S店,没有合作方,每一台车都是自己厂方直接交付给消费者的,数据统计还不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数据是真实的,但是数据就只是数据吗?当然不是,很多时候数据,能够体现一个品牌未来发展的方向。时至今日,新势力能不能把这个新字去掉,成为一方豪强根深蒂固,很多消费者仍然秉持一个怀疑的态度,这一点不仅仅是没买车的,买了新势力的车主同样也是如此。

    接下来我们就依靠数据和现有信息,分析一下小鹏汽车这个年度交付王,能不能率先脱胎换骨,化身真豪强?

    产能打底 有先见之明

    2021年是小鹏汽车肇庆工厂的第一个整年,小鹏目前所有的产品线都在这个工厂,而原计划的年产能是10万台,如今小鹏全年交付量达到98155台,也算把目前的工厂潜能彻底榨干。但其实早在21年8月,小鹏就宣布了将肇庆工厂的年产能提升至20万台。

    整个2021年,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一直处于一个提升的状态,从8月达到1万台之后,每个月的交付量还在提升。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小鹏汽车的交付上限。

    上面的数据,看起来和企业发展关系不大,实则不然,他能够体现两点,第一:小鹏对于产能是有一定的预估的,在达到上限之前先一步提升上限,换句话说小鹏相对具有先见之明;第二:小鹏目前的订单量能够达到每个月1.6万+,有人说你这没有依据,实际上呢?对于车企而言,如果订单量<产量,车企会选择减产,以保证未来的数据表现。但是目前来看,小鹏并没有这种烦恼,甚至于目前小鹏P7(图片|配置|询价)购车仍然需要等待4周左右。

    肇庆工厂的产能不断提升,不仅仅是对小鹏的销售有益,换句话来说,这也是小鹏的固定资产。厂房、场地、生产线乃至技术工人,无一不是。更重要的是造车资质,须知道当初夏利卖身之前,仅靠卖地都能够给股东分红,一个造车资质便让它7个亿的债务瞬间清零,这些才是汽车企业真正的财富。

    产品线丰富 差异化明显

    除了产能之外,我们再来看看产品,目前小鹏旗下共有3款已上市的产品,小鹏P7作为旗舰轿车,定位于中型轿跑,针对年轻的运动爱好者;小鹏P5作为走量车型,定位于紧凑型轿车,针对网约车或是更偏家用需求的消费者;小鹏G3i作为入门级车型,定位于紧凑型SUV,针对网约车,或者是部分空间需求较大的消费者。轿跑、轿车、SUV,三者的用户画像全然不同,这也就意味着这三款车系将会覆盖三个不同的消费群体。如果算上即将上市的小鹏G9,小鹏将覆盖35万元以下的各类消费人群。

    从产品销量上来看,12月,小鹏P7交付量为7459台,P5交付了5030台,G3i交付了3511台。回顾过去几个月,小鹏P7连续半年交付量超过了6000台,其中有4个月超过了7000台。可以说,小鹏P7的销量和订单量已经趋于稳定。同理,小鹏G3i的销量也比较稳固。

    但是小鹏P5正式交付至今才3个月,交付量从400台飙升到了5030台,考虑到P5作为一款纯走量车型的市场潜力,销量超越P7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就意味着小鹏未来的月交付量需求将在2万台+,这还是小鹏G9未上市的前提下。因此在2022年,如果不考虑交付能力上限,小鹏在高峰月份,交付量可能达到2.5万+。

    看起来,这个数字真的很美丽,但有些杠精会拿财报说事,3季度的财报上显示,小鹏亏损达到15个亿。会不会被债务压垮呢?小编的答案是:不会,说到底,小鹏的优势在于它有销量,有固定资产,有人气,有产能。之所以亏损主要还是发展期间的成本过高,毕竟他是第一个建厂的,车型序列又丰富,研发,市场成本都比较高。一旦小鹏从快速发展期脱离,进入一个资金回笼期,依靠其高销量以及出色的品牌效应,相信是能够走的长远的。

    核心问题仍在 政策+售后

    目前,小鹏汽车采用的仍是厂方直营体验店+交付中心+服务中心的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建店、维修、交付全部都由厂方一力负责,在超高的成本之下,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目前,小鹏在路上跑的车已经超过20万台,并且以1线和2线城市为主,呈现高度聚集。未来一年,小鹏上路的车型可能呈现倍数增长,但是,后勤服务这一块,却难以跟进。

    此前造车新势力认为纯电动车对保养需求不大,因此只要以集中化的服务中心进行售后维修就可以了。但是,在体量达到一定的数值,或是车型达到一定的年限之后,维修的需求也会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尤其是车辆高度聚集在几个城市,这种担忧会逐渐显现。

    此前,小编走访过包括小鹏和特斯拉在内的几个维修服务点,发现即便是旗舰级的维修点,它的喷漆车间也仅能够满足4-5台车同时作业。这种服务能力,相比起普通的4S店而言,也就是1.5倍左右的处理能力,如果对比一些大品牌的全球旗舰店或者是亚洲旗舰店的服务能力,甚至还略有不如。

    那么试想一下,在3-5年之后,小鹏汽车在各大城市总体量达到百万级,那怕只有1%的车辆在维修,也有一万台,凭借目前小鹏的维修后勤能力,能满足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于这个能力X2,还是不够的。

    紧接着是政策,政策永远是一切的风向标,2022年,是新能源补贴的最后一年,如果说纯电动车的政策没那么紧,完全取消补贴也就是在3~5年这个数字之内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天,1线和2线城市的送牌政策取消,那么还有多少人愿意去买纯电动车?这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结:

    话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心里有一个计较了,小鹏汽车作为目前国内新能源产业的领军品牌之一,只要策略没问题,在这大浪淘沙之中活下来,应当问题不大。但是能不能更进一步,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取决于对未来的投资。

    2022年对于小鹏而言,很有可能是同蔚来等品牌拉开差距的一年,毕竟相比起蔚来产品同质化,交付不及时、理想产品线偏少等核心问题,小鹏虽有远虑,但并无近忧。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