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安S陪伴我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里无论是游记分享还是一些知识普及,自己陆陆续续也写了些文字。前段时间翻看之前发表的文章,突然看到一年前自己当时刚买车不久,开出全国第一能耗时写的文章,往事历历在目。

突发奇想,一起经历了一年后,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埃安S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在这一周年之际,我决定再对自己一段时间的驾驶情况进行个详细的记录,分析下现在的埃安S的电耗水平,然后通过比较,也许可以看出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既然标题说了理工男,那就按理工男写论文的思维慢慢捋。
一、记录条件与内容
记录的内容比较简单:驾驶模式、能量回收等级、温度、仪表显示驾驶里程和续航里程、平均电耗,以这些数据作为基础,很容易算出时间能耗水平和效率。同时为了让记录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基本上只有每次实际行驶的里程大于20公里才会进行记录,过短的行程或是极端天气的驾驶数据,都不会纳入样本。
二、计算原理
1.每段行程的实际行驶里程=车辆驾驶总里程(终点)-车辆驾驶总里程(起点)。
2.每段行程的续航里程消耗=表显续航里程(起点)-表显续航里程(终点)。
3.里程效率=每段行程的实际行驶里程/每段行程的续航里程消耗,等于1说明车辆一比一掉电。
4.折算百公里电耗:我的埃安S电池容量58.8度,满电续航里程510公里,则每段行程的实际耗电量=每段行程的续航里程消耗*(58.8/510)。则,折算百公里电耗=每段行程的实际耗电量/每段行程的实际行驶里程*100。
三、驾驶行程记录结果
梳理清楚了计算方法,剩下的就是坚持按照样本选取原则记录就好了,这里就放一些样例,不一一列出了。




基于上述的每段行程的记录数据,最终通过数理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的这张结果表。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数据有些繁琐复杂,删减一些过程数据,只展示重要结果的数据,则表格如下:

这里再解释一下,最后的APP百公里电耗,是广汽埃安APP驾驶数据报告里面关于每段行程的百公里电耗。

四、充电记录结果
对于这段时间的充电数据,同样进行了一个小样本的统计分析。
每次记录的数据为:充电前剩余续航里程、充电后剩余续航里程、每次充电的度数。


计算逻辑如下:
充电前后每次车里剩余电量=[充电前剩余续航里程+(510-充电后剩余续航里程)]。
充电按照快充桩0.1的充电损耗进行计算,实际充电度数=记录的充电度数/1.1。
最终,电池的电量=充电前后每次车里剩余电量+实际充电度数。
几次充电的记录结果如下表:

五、简单几点分析
最后,仅针对我个人这段时间的这些驾驶数据进行个简单的分析,因为每个人的驾驶习惯、工况、充电方式、车辆情况等等都不尽相同,大家仅供参考。
1.驾驶里程效率基本上<1,说明续航显示掉电比实际行驶里程还是要快一些,平均里程效率为0.87,折算下来我的埃安S充满一次电够我开510*0.87=444公里。
2.仪表盘上显示的百公里电耗(短期记忆),明显跟推算出来的百公里电耗存在不小的差距,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建议厂家工程师可以关注下这个问题。
3.APP驾驶报告中的百公里电耗与仪表盘上显示的百公里电耗(短期记忆)并不一致,且有的行程驾驶报告里会莫名其妙遗漏,建议厂家运营团队关注并优化。有意思的是,APP驾驶报告中的百公里电耗的平均值与折算出来的百公里电耗的平均值相差不多。
4.个人记录的三次充电数据来看,电池可能需要优化,不过这里充电效率我是拍脑门的,所以仅做建议。
5.最后一点,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少年了啊,实话实话我其实自己也能感受到现在的自己比一年前的自己开车要急躁了不少,感觉自己再也开不出全国第一的能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