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斯柯达“3个不实”回应退出中国论:反弹将开始

    驾仕派头像驾仕派头像
    驾仕派2021-07-21

    车企上半年销量最近陆续披露,仅录得4.4万辆销量的上汽大众斯柯达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此背景下,斯柯达近日被网传“营销团队解散”、“将退出中国市场”,更有小道消息声称“研发设计策略已裁撤一段时间”。斯柯达是否将成“第二个铃木”?面对三大传言,7月20日上汽大众斯柯达向驾仕派正式回应:不实!不实!不实!

    在上汽大众斯柯达看来,2019年以来品牌的确面临市场不利因素,包括豪华品牌下探、自主品牌向上、一线合资品牌挤压带来的生存压力,以及在今年遇到芯片短缺问题。但斯柯达母品牌面世120多年,全球累计交付超2400万辆,中国市场交付超300万辆,不会存在“营销团队解散、退出中国市场”的问题。且随着已展开的营销变革、明锐(图片|配置|询价)PRO新产品注入活力,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缓冲后斯柯达将具备反弹的实力。

    关于产芯片短缺,斯柯达本寄予厚望的换代产品明锐PRO在今年上半年受到的影响可谓首当其冲。尽管其作为上汽大众旗下首款MQB EVO平台产品使得产品力受到市场关注,但更强的数字化基因也让明锐PRO全车上下的芯片数量超过100个。而国内芯片短缺最严重的二季度,却恰恰正是明锐PRO上市的阶段,这就严重影响了产能爬坡。

    这一情况在笔者此前对明锐PRO的探店中也得到印证,成都某4S店提供的关于明锐PRO的终端订单构成情况,90%是具有L2级驾驶辅助的次顶配车型,另外10%是顶配车型。这样高的高配车型订单占比,在国内的明锐车系销售历史中还是首次出现,这说明明锐PRO的产品力和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但运气的确不算好。

    在上汽大众斯柯达看来,明锐PRO的上市是斯柯达进入新阶段的契机,而绝不会面临“退出中国市场”。早于VW品牌在上汽大众体系内率先导入MQB EVO数字智能架构,正说明决策层对于斯柯达的重视。另一方面,明锐PRO在欧版车型基础上尺寸全面加大,以及全系标配RS性能版车型的外观套件,以及柯珞克、柯迪亚克国产过程中采用了大量本土设计元素,都说明了欧洲母品牌对于斯柯达在华发展的坚定支持。

    事实上,斯柯达的营销在今年上半年已有起色,只不过从效果来看或许有滞后性,需要“让子弹在空中飞一会儿”。在今年4月,俞经民调任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兼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而早年担任上汽大众斯柯达销售总监的经历,正是俞经民职场起飞的重要基点之一。在不少接近上汽大众的人士看来,熟悉斯柯达的俞经民在杀回上汽大众后的前期重要主抓工作之一,必包括将斯柯达重新拉回增长轨道上来。而在上汽乘用车期间俞经民擅长互联网营销的履历、“胖头俞”网红高管的“放得开”敢玩精神,目前看来与斯柯达正努力向年轻化转型的战略也非常契合。

    在俞经民回归后,明锐PRO营销打法迅速引入能够唤起80、90后青春回忆的“小明”IP概念,并联合B站等平台共创“小明”形象、制造话题,以及在线下媒体活动中通过组织小明同学会、小明夏令营,把线上形象带入线下,进一步增强记忆度。

    而在渠道方面,据笔者观察,过往斯柯达经销商市场部孱弱、营销套路老旧的情况在今年也正发生改变。斯柯达目前正规划建立经销商短视频直播运营矩阵,试图从浅入手,通过入门培训、智能工具、品牌直播等逐渐拉起效率,让网内经销商掌握视频营销方法,具备视频化的沟通能力。在此期间经销商的员工们或许将是比较“痛苦”的,相当于是“躺平”久了被喊起来的那种感受。但掌握视频直播却只是第一步,未来斯柯达还将尝试打造优质账号、持续输入优质内容以及店头直播,让经销商的市场营销能力能够追近一线合资品牌,实现能力突破。

    笔者认为,等待斯柯达的绝不会是“退市”,但不排除较大动作的各方面调整,而初衷一定是推动斯柯达找回市场地位。这种改变有迹可循,在今年7月17日大众品牌的一场活动上,俞经民面对媒体关于“斯柯达的营销之变”的提问时,他直言,“斯柯达绝对不能走大众的路,大众已经走大的变革了,斯柯达要走更大的变革。”

    文 | 张渥

    图 | 作者及网络

    次阅读
    57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