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特斯拉靠一个回收电门圈无数粉丝

    2024-04-11发布

    特斯拉至今让很多车企无法去比的,在驾驶员能够明显感觉到在用它在喜欢它的也只有一个电门回收系统了。据我了解很多年轻人跟汽车爱好者都是为了这个电门回收系统去买单的,我个人喜欢特斯拉也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电门回收系统,舒适性真不行,空间同价位最小,内饰太过于简洁,唯一让我在其他车无法满足自己的就是电门回收,为啥这么多年那么多车企就是无法做到跟特斯拉一样的电门回收呢?


    • 特斯拉丝滑的动能回收能实现完美单踏板驾驶,最近打算换车关注了几个热门的电动车品牌,动能回收做的都不行不知道是“让驾驶员不要忘记踩刹车的肌肉反应”,还是单纯的技术不过关。

      评论发表于2024-04-11
      • 反正我也一直有这个疑问,其实从性价比来看三电技术国产电动车现在已经完全不输特斯拉了,是不愿意做跟特斯拉一样的电能回收还是做不好呢,没懂

        回复发表于2024-04-11
    • 剑胆御风头像剑胆御风头像

      剑胆御风

      桑塔纳车主·车龄10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4懂车评论员LV4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聪明的老司机开车,每一脚油门都是恰到好处从不多余,只要没有突发情况,几乎不需要刹车,根本没有能量可以回收。 我可以做到腊月二十八回老家的路况连续400公里导航平均速度112全程不被超车的前提下,只有2次刹车,像我这种人开车,动能回收能回收个屁啊。

      评论发表于2024-04-13
      • 建议你租辆车式一个月

        回复发表于2024-04-13
      • 开过蔚来智驾,走过长沙比较繁忙的高架,这玩意儿适合老司机偷懒,不适合新司机成长。智驾比较保守,没有预判性,驾驶行为也不会和周边车辆互动。新手如果认为智驾的开法是对的,那么这辈子驾驶技术上限就很低了,除了会直线加速,路况稍微复杂一点,开什么车都是轩逸那种德行了。

        @黑山楊建议你租辆车式一个月

        回复发表于2024-04-13
    • 马力越大越爽头像马力越大越爽头像

      马力越大越爽

      长安UNI-T车主·车龄3年

      • 懂车智多星LV5懂车智多星LV5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4懂车评论员LV4
      • 2020年北京车展2020年北京车展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阉割crbs说的这么高大上,还得是特粉

      评论发表于2024-04-12
    • 单踏板的问题就是增加驾驶者右脚疲劳感,肯定是不如刹车安全的。

      评论发表于2024-04-12
    • 这个动能回收看似普通,国产电车都有,但做的好的不多。保时捷电车动能回收是最强的,瞬间最高电能回冲电池能达到1100kw,特斯拉是75kw,这种大功率的动能回收在行驶中无规律持续工作,对车的BMS有很高要求。国产车普遍在20-30kw,只能说有感觉,但做不到人车合一的随心控制车速甚至刹停车不点头。

      评论发表于2024-04-19
    • 单踏板反人类。我松油是为了匀速,刹车才是为了减速。

      评论发表于2024-04-13
    • 刹车失灵就是单踏板模式引起的

      评论发表于2024-04-13
      • 单踏板哪方面引起的?

        回复发表于2024-04-14
      • 在他的认知里,单踏板就是字面意思

        @黑山楊单踏板哪方面引起的?

        回复发表于2024-04-19
    • 脚不累么,一直在踏板上,我开车都能滑行就滑,右脚可以伸直休息

      评论发表于2024-04-14
      • 你还是开一下再做评论

        回复发表于2024-04-14
    • 特斯拉应该算是美国小米水平,整合力超一流,创新力很弱。特斯拉的车子没有一样技术是原创,无论是动力回收,电池。。。都是原有技术的进一步整合。

      评论发表于2024-04-12
      • 仔细深挖历史你会发现,爱因斯坦也不是偶然的,历史的巨人是由一个个先人的小成就堆叠的。

        回复发表于2024-04-13
      • 人类的本质是烧开水,马斯克现在就应该去烧壶开水。

        回复发表于2024-04-13
    • 2020yj头像2020yj头像

      2020yj

      Model Y车主·车龄3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2登录大师LV2
      • 懂车评论员LV4懂车评论员LV4
      • 持之以恒LV4持之以恒LV4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反正开了特斯拉,我就觉得其他车的动能回收和油门反应都和智障一样,其实我不太想开特斯拉了,但其试驾了其他车那个动能回收,真的很垃圾

      评论发表于2024-04-12
      • 对啊,找不出第二辆替代品

        回复发表于2024-04-12
      • 试驾了小鹏g6电门延迟夸张

        回复发表于2024-04-13
    • 很简单啊,那些用单踏板模式的国产车早被喷成狗了!

      评论发表于2024-04-12
      • 这种东西可以提供多方面选择,大家都知道这些都是谁雇来的水军,就算没有强动能回收一样喷成狗,就是为了商业竞争找事

        回复发表于2024-04-12
      • 有跟好不好用是两回事

        回复发表于2024-04-12
    •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说的就是它

      评论发表于2024-04-12
      • 主要人家好该承认就要承认,哪有车完美的,有优点也有缺点,说实话我一直很喜欢这种动能回收,开多了总觉得回收还不够强

        回复发表于2024-04-12
    • 贝塔3000头像贝塔3000头像

      贝塔3000

      蔚来ES8车主·车龄1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3持之以恒LV3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反正我找不出比特斯拉跟脚,更好开的电车

      评论发表于2024-04-15
    • 已经是老司机,或者家里有其他车的时候最好别碰特斯拉单踏板。 正常车油门控制加速,松开油门滑行,如果要减速脚会放在刹车踏板上,有特殊情况重踩刹车踏板制动。 特斯拉单踏板模式电门控制加速和减速,不管是要加速和减速脚都放在电门上,出现特殊情况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的脚在刹车踏板上,然后一脚踩到底。 我开车开了14年,我至今认为我不可能会踩错油门和刹车踏板,但是特斯拉就让我踩错过,但是我及时反应过来了没造成大影响

      评论发表于2024-04-20
      • 踩错是人的问题 不是车的毛病

        回复发表于2024-04-25
    • 本来换新版model 3颜值挺漂亮的,奈何屏幕挂档把我劝退

      评论发表于2024-04-14
      • 特斯拉我就喜欢单踏板模式,其他我都不喜欢,哈哈

        回复发表于2024-04-14
    • 你是哪个年代的人,大部份现在的车型都有动能回收不知道吗? 不叫单踏板就不认识技术了?

      评论发表于2024-04-16
      • 你好像认识字,好像又不认识

        回复发表于2024-04-16
    • 因为不安全

      评论发表于2024-04-15
      • 你可以试驾一下奥特能平台的车,动能回收比特斯拉强劲,而且一样的丝滑。比如锐歌,e4 e5。试驾时记得设置调节动能回收力度为强。

        评论发表于2024-04-12
        • 拾一Shiyi头像拾一Shiyi头像

          拾一Shiyi

          长安启源A05车主·车龄1年

          • 内容鉴赏官LV4内容鉴赏官LV4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1登录大师LV1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4持之以恒LV4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请问哪个新能源车没有回收????

          评论发表于2024-04-12
          • 把转向灯和挂挡换回来,去年就入了。

            评论发表于2024-04-21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