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8发布于:秦PLUS DM车友圈
#用车感受A柱盲区过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本人车龄八年,期间安全驾驶七年零三个月,发生事故两三起,并且都是对方全责的小剐蹭,其余九个月是自21款比亚迪秦plues DMI旗舰版提车以来共发生三起事故,一次剐蹭,一次路口撞电瓶车,一次我直行,对方左转未让直行。事故原因都是A柱盲区过大所导致,最后更是因此导致重大交通事故,车辆损毁严重,报废处理了。 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EV功能受限”。 提车不到一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失速,并提示“EV功能受限”故障。车辆无法继续行驶,拖车至4S店进行维修。据我所知,这个故障发生率不在少数,算是通病。这个问题同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这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车,为何能卖的风生水起?到底是国人更重视人身安全还是钱包安全?这种车我是再也不敢开了。
事故原因有多种因素,有些是人有些是车,同一原因短时间内造成多起事故,这就要深思了。不知道厂方有没有大数据统计自家车辆车主发生事故的统计数据,如果有的话,敢不敢发出来让大家看看事故原因哪些占比多?A柱盲区过大要占很大比例。
我上次发贴说a住盲区大,被喷的不轻。还说我不是车主,说我是车黑! 车已经很普及了,朋友都有车你们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吉利帝豪比这车盲区更大。 拐弯我都挺慢的,头多动动。
那你为啥不把车辆报废事故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发出来
我都删贴了 我上次发贴说a住盲区大,被喷的不轻。还说我不是车主,说我是车黑! 车已经很普及了,朋友都有车你们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吉利帝豪比这车盲区更大。 拐弯我都挺慢的,头多动动。
我个人觉得,十起事故九起快,摔倒了怪路不平,这是不对的,出事故首先要分析原因,从自身再到客观,主次要分清楚,这才能让自己的慢慢行车史延续下去,行车安全,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佛系一点,A柱挡视线,这是车辆的通病,要结构强度,必然结构部分会考虑加厚加宽,挡了多少,该如何去规避,这才是咱们讨论的意义
所以按你的逻辑,摔倒了都是自己的问题,和路不平没关系。 首先A柱越粗不一定越硬,其次A柱的强度只能保证事故发生后的人身安全,而更好的规避事故,需要的是更好的视野,这两者之间互相矛盾又缺一不可。关于A柱的粗细和强度关系是非常科学、辩证的。A柱到底应该用到什么尺寸是各大车企经过长期以来不断的实验和实际经验积累而得出的非常严谨的具体阈值,一旦超过了这个值,事故的发生率会成几何倍增加,这就违背了其生产的初衷。“A柱越粗就越硬,越硬就越安全”这是中国人关于汽车错误的传统观念,而以此来迎合消费者的车企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可以说是吃相太难看。
看样子应该是车速过快造成了最终结果,A柱只是其中一个诱因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