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只有最合适没有更好
国产车底子薄,核心技术没有合资强,我曾经和一个二十多年的修理工一起闲聊了国产车,他说国产油车晚起步百十年,可能这辈子都没办法做到像合资车那么成熟了,例如日系车虽然粗糙简陋不过故障率确实很低奇瑞老总尹同跃一直把丰田作为奇瑞的第一榜样,例如国产车紧凑suv卖的很火的四大金刚瑞虎8系列、h6系列、cs75系列、博越系列虽然销量一直持续维持在高层但是修理工师傅说他们发动机舱布局不合理但是也很难改正、变速箱质量和发变调校是最大的短板,例如国产车底盘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达到同价位法系车那么紧致因为底盘实在是个需要很多年沉淀积累的经验性技术活,例如国产车很难做到像德系车一样动力非常灵活却又不窜、国产车要么起步肉后续动力才上来要么动力强劲一点就窜。以我涉及修车、二手车、新车的认知,我知道他说的都是事实,可是心里也像很多支持国产的朋友一样心里不服气,同时我也明白中国的工业生产技术确实和日本德国这些工业超级强国有差距,因为我本人是机械加工技术员在机械加工行业领域所有稍微精密一点的刀具、仪器、机械全都是进口的尤其德国日本的居多,进口的刀具仪器机械价格至少是国产货的三倍以上、但是确实真的比国产货好用太多太多了,工人都不愿意用国产货,在我们行内人口中国产的刀具仪器机械我们都统称为杂牌货,比如你去刀具店买刀具销售会问你要杂牌的还是进口的 中国民族工业广大、但是不够深远,我一直很遗憾自己没有勇气选择国产车。 直到今年,在年初三四个月其他所有车企都销量低迷时,奇瑞却销量一直在稳定增长,我当时还跟老婆开玩笑说奇瑞这是要起飞的姿势啊。今天,以23年前11个月奇瑞的销量数据我大概推算一下奇瑞今年的销量,大差不差吧不会差三五万辆的。说实话我很感慨,特别感慨,甚至可以说有些激动、感动,在这各个车企不再把重心放在油车、都统统转战伪新能源的时候、在合资车都被三电挤的头破血流不得不把三电放在第一研发位置的时候、在国际经济大危机中依然很多百姓在困扰着失业问题的时候,奇瑞内销70万→114万辆赶上了去年的内外总销量,外销从45万→76万辆更是让人惊掉下巴,最主要的是这里面伪新能源车没几辆!!!你们可能没有感觉,但是我作为对汽车制造还算了解的行内人,我能体会到燃油车做到这个增长幅度是多么不容易、简直是艰巨的不可能,换做其他任何一家燃油车企业也许都没这个希望。我不知道尹同跃是怎么做到的,这个糟老头子真是让人越看越顺眼、比明星都亮眼,而且老头子今年放话了,他说奇瑞新能源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但是现在技术成熟了已经做好了爆发准备,明年就不会客气了。他说的语气不重,但是却句句让人觉得都是即将到来的事实、是真正研究车造车即将获得的巨大成果,而不是遥遥领先的吹牛逼、不是有点钱就挤入伪新能源行业圈钱的商业行为。奇瑞23年一整年的月销量趋势,是让人惊叹的、感动的! 郑强,我大哥,他的车一直是奇瑞牌子,今年换了他的好像是第5辆车吧星途揽月。我也打算换车了,哈哈 有的车企在造车,有的车企只是在卖车。希望奇瑞永远发挥这种造车精神,继续提高车子整体质量和质感,让国产车在国际上如国旗上的星星一样闪耀。也希望奇瑞集团能一直发挥和继承尹老头儿的敬业精神,做有技术有能力的实干家、为百姓真心实意着想!
松田长马
我也喜欢想问几个问题: 1.真实油耗多少呢 2.后期保养,维修便宜吗 3.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得怎么样呢,比如有无顿挫或者加速延迟 4.有哪些小毛病 感谢解惑,谢谢
鸿卓温:开头先来个选车之谈,没想到卖了福特再买了一台福特,本来开着翼虎,卖了打算升级bba来着,q5l降价幅度大也蛮喜欢,后来一想保养蛮贵,上下班代步对于品牌价值没那么大,费不费油还是没列入考虑范围里面,怕费油就买电车了,保值率也没有过多追求,这次换车后打算开个四五年再传给儿子也没问题。最后目光还是回到探险者上面,本来的预算是上q5,最后提了顶配运动版探险者。 空间比q5l大一圈,选了六座版本,因为第二排的带独立扶手的独立座椅真的很舒服,家里老人家坐车也更方便一些。内饰不输q5l,配置甚至要高一些,有抬显,座椅按摩通风加热,l2级别的驾辅能够做到全速域的跟车,智能变道提醒,后车来车提醒,基本上都全面了。全速域巡航在高速上面用还行,在市区或者高架还是喜欢自己开,电脑过多介入会觉得开的有些不顺手。探险者的配置还是很能打的存在。输了品牌但没有输了配置和驾驶体验感。油耗方面探险者是蛮挑路况的,土路,高速,市区油耗各不相同,自认为有着良好的驾驶习惯,土路油耗标准模式11个油出头,高速开巡航9个油,市区有时候会堵到14个油,目前还好10.4-10.6的油耗。从福特换到福特,探险者是福特最贵的suv,虽然说是输了品牌和面子,但配置和空间给他加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