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发哥验车,实话实说。 分享二手车知识。
发哥验车
新车被追尾,怎么办? 一朋友的朋友,开着车被别人追尾了。 右后部位凹了一大块。 看起来伤势不大,实际上,右后纵梁已经变形了,符合严格意义上的事故车,算是“伤筋动骨”了。 右后纵梁变形的痕迹 后方全责,理所当然负责修好,可那朋友望着这歪曲变形的纵梁,心里很不是滋味。 车是修好了,可他去市面上一打听,得知这样的事故车比正常车子的卖价少了一万多元,这差价注定要亏在自己手里? 他想找追尾他的那哥们,让他补偿点折旧费。 我说,尽量以协商为主,因为目前并没有任何条文规定需要赔付 “折旧费”这一说,所以,一定要对方掏钱,是比较困难的,不妨试着协商。 那么他的问题来了,如何界定车子的折旧率呢? 这也是他找我的原因,是他的朋友向他介绍了我。让我给他出具两份报告:一份是正常车况的评估报告,另一份是事故后的评估报告。 我问,为何不先找他谈谈这件事,感觉有可能谈下来以后,再出具报告呢? 他说,要让对方感觉咱是有理有据的,并且有所准备,并非张口就来,这样,对方也能重视这件事。 我说,那么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对方不愿意妥协,价值评估的费用就白白贴上了,就算要去诉讼,也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回报尚不明确,可付出确已板上钉钉,你能接受得了? 他说:我根本接受不了有一天会被别人追尾,但是,我没有办法…… 既然他心意已决,我只能随他意愿,分别出具了两份评估报告:事故前的车辆评估价为4.48万元,而发生事故后的评估价为3.52万元,差价将近一万元。 他有些疑惑,问:为何我的估值要比车商的高呢? 我说,车商给的是收车价,而咱的评估价格属于理想的成交价… 说完,他拿着报告就走了。 希望他协商顺利吧!我的工作结束了…… 车辆被顶全貌,感觉没什么大碍 2017年的车 单膝下蹲一看,伤得不轻
天上馅饼向我砸落,我却极力躲开——如果能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前些日子,在帮客户大哥找一辆奔驰CLA,可谓历尽周折。 这车市场保有量本就不多,而且,客户还指定说不要1.6T的200,也不要高功率的260,一个是担心日后动力不够用,另一个是为了省两万块钱,这样一来,只好折中,最后的目标锁定是2.0T的CLA220。 这就完了?还不行,他条件还没说完,年份确定在16年前,没改款的,因为我的客户实在是太喜欢那款车后面的蝴蝶尾灯了。 启动淘车资源之后,很快,就有车报过来了,车在柳州,据了解,不仅车况好,而且价格也适宜,车价19万,2016年的车,价格偏低于市场平均值,还是有利可图的。 但仔细想想,天上还有掉馅饼的事?就算有,还能砸到咱头上?估计是车况有问题,先把咱骗下去,让咱迫于不想白跑一趟的心理,最终不得不买下来?真是老掉牙的套路! 但无奈的是,客户大哥他不信那是套路,坚决说,下去看看吧,万一真捡了个便宜呢… 他想去,咱就陪他去吧,大不了,就当陪他旅游了。 我特意打了一个电话,跟对方确认车况,对方还是说全车基本原装,两面做漆,美女一手车,我心想,我已经把通话录音下来,看他能玩啥把戏?他要是敢否认自己描述的车况,我再把录音呈上,看他有什么话说!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冒着雨,赶着动车前往柳州,看到了车,哎,关于车况,意外还是发生了。车辆不止两面做漆,还多了几处钣金,前面还有过小刮蹭,顺便换了个大灯,天啊,这就是他口中的全车原装? 还说是美女一手车,现任车主确实是美女,但车不是一手,过了好几手。 我以为他会解释说:哎,是我没看出来这些瑕疵,修复技术太好了之类的… 而让我没想到的是,每回套路竟然不一样,他故作亏欠地说:哎,这车是我表妹的,一直是她开,她说车没事,我就信了,是我大意了,其实车子问题也不大……————我往他嘴里送去一支烟,示意他不用再说了,大家心知肚明,再作这些虚无的解释有何意义。 看了几辆车下来,都不满意,基本都是价格满意的,车况不得意,车况满意了,价格又太高。 看来,要拿下一辆好车,在价格上我们必定失去优势,只能保证车况一定是优秀的,我直接跟客户摊了,这么一说,他也能理解。 最终以二十出头的价格寻觅到了一辆车况精品的CLA220。 我一直认为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如果有,那可能是陷阱。
那天上午,一个精瘦的男子驾驶一辆凯美瑞,仓促地驶进了工位,这男子有些眼熟,判断为车行老板,我便启动了面对车行客户的刁钻、刻薄、粗爆……的自卫模式。 是我大动干戈了,该男子是来求助的,我立马卸下装备。 原来副驾驶也坐了一名男子,身材壮硕,亮起金刚怒目,一般来说,这样的组合可以解读为:副驾的买家男子向主驾的车行男子购买了这辆车,回去发现问题并产生争议后,便来找我们鉴定车况、主持公道。 精瘦的车行男子拍了拍引擎盖,让我确认他的车子是不是事故车,既然他发现了不敢确认的疑点,我就直接问他,您的疑问点是哪里,好为他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也是为我节省时间。 该男子手指着左侧A柱,又移到了B柱,说:“我找了八九个人来看,都看不出问题”。 像这种局面,只能说要么是我方实力太差,要么就是敌方势力太强,简单地说,不是他们八九个人的水平有问题,就是真的遇到了不解难题。 我得提高警惕,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不都是表现自己的绝好机会吗?我抄起家伙,三下五除二,将疑问一一打破,结果立马浮出水面。 结论:该AB柱部位确实存在很大问题,有切割修复的可能性,而且做工相当精湛,衔接位置可谓无缝连接,仅凭肉眼很难识破。 将这般高端的修复技术用到普通车型身上,前车主可谓下了血本,但仔细算下来也不亏,他知道这笔账最终会由下一个接盘侠买单。 我没有马上公布结论。 因为,此时我脑海竟跳出一个疑问,此车有过大事故,即使做工出色,也不是毫无破绽,为何这名车行男子曾带了八九个人也没看出来?难道此前八九个看车的人都被该车行男子收买了?接下来也将要买走我赤诚的心?可目前并没有收到这类信号,又或者,是怀疑我的鉴定技术,前来碰碰运气? 不管如何,我赤诚之心岂是你称斤就能买到的,我要想好对策,好全身而退,即不欺瞒车主,也不得罪车行,不知能否找到两全其美之策,我一边假装看车,一边思来想去,难道要说,我也看不出来问题,您去另请高明吧?不行,这样有损我一世英名,绝对不能以牺牲自我为前提,那该如何是好阿! 还是回归理性吧。车行男子应该知道我们的底线,透过玻璃便能看到我们办公室墙上醒目的字眼:“公平——公正——公开”,绝不是虚有其名,既然车行决定把车开过来给我们验,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站起来,拍拍手上的灰尘,告诉他们,这是一辆经过精心修复的事故车,随后,我拿起了公章,落到了检测报告上。 此时我并不确定的是,车行男子是否真的不知道他卖的车是事故车,只见他记接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传出隐隐约约的数落声,看样子这是个三角关系,就是很常见的,朋友介绍他朋友买他朋友的车。 男子很失落,委屈地向电话里的朋友解释着:我也不知道车子有问题,我也是被骗的,我也是受害者…… 不管是真是假,造成这种局面的,跟盲目信任是脱不了干的,如果车商的职业道德没有问题,必定是鉴定车辆的技术出现了问题,买家相信了道德层面上的他,却不考虑他是否有这个鉴别好坏的能力,这就是盲目信任。毕竟车子也不是二手车商生产的,不过是大型的、短期的接盘侠。 那么,对于这辆毫无破绽的事故车,买家是从什么细节开始起疑心,或者说通过什么渠道得知事故车辆的信息,让他如此坚持呢?后面将进行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