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懂车帝原创
外国友人怎么看方程豹豹5
以笔观车
#用车心得🙋🏻♂️情况介绍 两年前想买一辆代步工具,这个价位的豪品,想不到比雷克萨斯Es200更合适的。没错,就是在某些键盘眼里哪哪都不行的雷克萨斯Es200。作为已用两年的真实车主,我的体会是,Es是一台至少很符合我本人心理预期的车,好看、好...查看全文
懂车老王
38号车评中心
2022-2023年度车评选结果揭晓,跟往年规则一样,从过往一年测评过的所有车型中选出6个话题奖和4个优胜奖...查看全文
比亚迪仰望U8今天发布亮相,几大看点,既有优势也有疑点和挑战。本期老王作为发布会的“观后感”,给大家解读一下这台“新物种” 。但还是那句话,初期前瞻性解读而已,我们拿到车很多事情才能实锤,最好点赞高点,我跟领导问问能不能买一辆拆拆。 我是老...查看全文
原来是翔翔啊
嘿!各位老爷们我又更新了,这次开了一个新坑,之前就想修复这辆车了,只是被E46截胡了。这回咱们的节目也不是我一个人做了,大家都可以参与到其中,各位股东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节目发展方向,让我们一块来完成一辆老车的重生之路吧~~...查看全文
「老王周记」 刚从成都车展回来,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车展所有的媒体人,其实都是浅层次认知一辆新车,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车评人仿佛立刻就能在车展中下结论,诸如“一辆车能否买”“买哪个配置更划算”,殊不知这样其实最容易误导购买者。 一辆车,尤其是新上市车型,虽然已经过主机厂和国家标准的层层检验,以我们国家建立了几十年的质量标准这个宏观层面来看,是相对靠谱的;但从微观角度,一些新颖设计,尤其是此前未出现过的新设备、新设计以及国家标准中没有进行注解或约束不充分的点,还有一些耐久性的结论,在没有研究好车辆生命周期时,一些车评人就开始频繁下结论,这一点令人汗颜,其实我们无需争论一些背后的商业逻辑(如本次车展我亲眼看到有知名车评人左手公关通稿右手微信到账,我也只能酸了吧唧地调侃之,人家赚的盆满钵满并不会理会我这种酸文人),只是单纯从内容审视的角度来看,一些人明明不合理、狭窄以及绝对的结论逻辑,往往有人会为其买账。 问题在哪呢?思考后发现,当某群体对某领域认知能力较低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因此遇到新车这种所谓“黑箱”问题时,缺乏从宏观穿透到微观的过程,短期内构建出的理解就很狭窄,但却成为了某些人理解甚至评价汽车的全部,让一部分用户误认为这就是产品所有的结论。反之,当一个人见识地越多、经历地越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时,概念就会越丰富和饱满,从而很难下结论。这就是车展我往往讲不出什么所以然的原因之一,这么一想,大抵是对自己的一个孤芳自赏般的评价,并不新颖,甚至令人生厌。 如若审视自身,显然需要提升的地方还很多,因为更高层次来看,如果是真正的行家,确实也可以在某些点上立刻作出评价,而不是像我一样在很多时候选择进行端水或模棱两可以体现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显然是我亟待提升之处,也是所有人在各领域的认知刻度中需不断审视的方向。我相信在很多点上,未来我是可以进一步作出优化并带来更高层次判断的,只是需要很多时间纵深去研究。我们还是需要尊重汽车媒体的广度与其专业性之间的根源性矛盾。 对于好学者,一个方法论总是没错的,就是认知伴随着时间会做出螺旋上升,[从局限性狭窄判断<对自己有清晰认知不敢下结论<成为更高层次专家从而作出判断<宏观形势和预期的审视] 这个路线,或许是每个人都需要追求的吧。 希望大家共同进步~我是老王,下期见!
这个E46啊,光修车就修出了将近3台车钱,而且还没修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