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伏念73608836
说好的公路坦克呢
Mr林268
今天用车正好一年!已行驶17046公里,提车到今天总共加了27次油,油费4354.53元,综合百公里油耗表显3.8L,我自己实算记录是4.15L。(行车记录、冬季开风扇+听歌,夏季开空调+听歌,市内走指针不超ECO中间线,高速提速指针接近P...查看全文
生活创造者2020
购车也有一个多月了( 11月2号提的车),更新一下这一个多月以来,驾驶2021款14代轩逸悦享版的各方面体验和感受。 ① 再聊一下油耗吧,因为毕竟上一次分享才开了一两百公里。油耗这方面我还算比较满意,我目前总共跑了1100公里左右,平均油耗是5.5L,平常跑的是市区,国道,省道,乡道,因为工作原因,每周会跑一次高速(来回80公里左右)。可以说是基本所有路况都跑的综合状态。这个油耗,家用,完全可以接受的,目前总共加了300块钱油,油耗可以给9分。 ② 其次再聊一次动力吧,家用的话,是完全OK的,我出行大部分时候,后排都坐着老婆孩子,所以不可能会飙车,这也是我没有选择美系肌肉车的原因,有家人在车上,平顺性,舒适性就很重要。当然要超车也是完全没问题的,踩一脚油门,动力响应是很积极的,如果车上满载的话,Ds一开,超车也是很轻松的。如果一个人开车,享受在车内的时光,我会开eco,一边听收音机,听音乐,一边开车。开了eco,动力更柔和,尤其是起步,因为没eco的情况下,有时候起步,油门踩得急会有一蹿的感觉,开了eco,踩得急,也是温柔的提速。动力7分。 ③ 再聊一次滤震悬挂系统吧,我个人觉得14代轩逸的滤震在大部分路况下(高速和国道大部分的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是ok的,但是如果减速带稍微厚一些(乡道,县道),60km/h通过的话,颠簸感是比较明显的。反而低速路过坑洼路面,颠簸却可以被过滤得很柔和。除了国道上比较厚的一排排小长方形的减速提示带(这是在之前帖子里没提到的一种状况),表现比较逊色外,其余路况都是很不错的。所以整体来讲,滤震我给7.5分。 ④ 再来聊一下内饰吧,2021款14代轩逸的内饰,我是非常满意的,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异味,车内空气质量有保障。我在第一个帖子中说过,新车提车那天,车内味道就比较轻,我预估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车内基本就没有味了。果然,现在过去一个月,车子已经几乎完全没有味道了。这也是我不选择丰田和本田车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同事开了四年的本田锋范,车内塑料味还很大。丰田不仅车型丑,内饰丑,而且内饰充满塑料,这都是健康隐患,对之前奥迪众多车主因车内甲醛严重超标得白血病还是心有余悸,所以对车内味道这一块我非常注重,因为小孩才不满一岁,又得经常坐车。14代轩逸内饰多采用环保材料,内饰的设计也获得沃德十佳内饰。整体风格简约有型上档次。除了四个门的音响位置是塑料外,其余基本要么是真皮,要么是软体材质。内饰我给9.5分。 ⑤ 空间就一带而过吧,毕竟这也是轩逸在同级别同价位车型中的一个优势,后排坐三个常规体型的成年人,不会感觉局促,进后排不会磕到头。说实话,车展那天我试乘了不少车型,有相当一部分,我进后排时磕到头了。后排坐家人,空间必须足够。在同级别,同价位的车型里,这个空间可以给9.8分。 ⑥ 最后聊一下不少人比较关心的高速情况,2021款14代轩逸悦享版,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是比较稳的,不存在飘。我已经上了五次高速了,直线单车行驶,直线并排行驶,大弯道行驶,超大挂车,大客车,货车,卡车,SUV的经历都有,都是在120km/h的时速下超车,车身稳的很,不存在飘的事。这点大家可以放心。当然这些都是路面干燥的情况下,如果下雨路面,为了安全起见,我会适当降低车速。所以车身稳定性,8分。 最后的最后,我得更改一个我之前的一个驾驶体验,我之前说自动启停功能还行,在市区比较好用,目前过去一个多月了,我觉得这个功能还是有点鸡肋,你说他有用吗,确实有那么点点用,但是用到的情况很少,实用性很低。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踩住刹车后,车辆停止了,自动启停启动了,车辆熄火了,只要脚稍微动一点点,踩刹车的力度稍微小一点点,车子就启动了,真的很烦,也就是我要用自动启停,我的那个脚就得跟个僵尸腿一样,一动也不动才能保证发动机不重新启动,这一点完全违背了驾驶舒适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倒车时,车子停住了,你挂挡,哦豁,熄火了,因为自动启停工作了,这就很烦。所以我现在打着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关闭自动启停。一方面频繁启停,对电瓶有不小伤害,省下的那么一点点油钱可能还比不上换电瓶时的一小半的钱;其次这个功能不太智能。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我要新增一个吐糟点,就是车辆后排中间座位的头部靠枕有一点阻挡驾驶员通过中央后视镜观看后方车辆情况。关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如果后排中间座位没有头部靠枕,那那位乘员的坐车体验就要大打折扣了,因为乘坐时头部颈椎一直要受力,坐久了,脖子会很累。有靠枕的话,又阻挡了一部分驾驶员的视野。所以就很尴尬,这算是车辆设计的一个小小缺陷吧,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得使驾驶位变高或者后排变低,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次分享基本就这么多吧,后续有新的体验感受再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