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外环路写材料
【车辆情况】问界M7、灰色、棕色、十幅、40度电池、华为电机、无其他加装 【整体车价】小定1000抵5000,总体算是优惠4000 总价33.58w 【购车背景】增购 。看了大嘴的发布会,觉得不错,立刻小定;店内静态试驾以及郑州1号动态试驾后,大定;研究生毕业后从苹果转投华为后,觉得华为越来越不错,而且经历了这么困难之后依旧斗志昂扬,冲着这股精神加上购车需求,一蹴而就选择了问界。 家庭有六座出行的需求,所以增购需要换个三排的SUV。 买前对比过理想one,三缸劝退;对比过L8,空悬电吸门不需要,劝退;Q5L,已有油车SUV,劝退。 【用车场景】日常用车2个人上下班通勤,俩人都高个儿,需要空间宽敞。 日常通勤25km,家里和单位都有车位有电桩,续航无论多少都够用。 有一说一,后备箱还是有点不够用,稍微大点的快递都需要调整第三排座椅或者放倒才可以放下。不过不影响,日常四座非常宽敞且够用,偶尔六人出行够使了😂 【提车分享】10.29车到店,疫情严重无法提车;11月初疫情好转后,交付主动联系提车,无奈“逆行”出征,入住单位保运转,一住就是21天;出来后,又迎来了“Silence”,又是5天,兜兜转转约定12.4号提车。终于,M7等了我一个半月后,终于被我提走了! 提车当天疫情刚放开,交付中心没人,哪哪都没啥人,按部就班办手续,我心比较大,外观查验走走过场,也没有再次试驾,1小时搞定。出门的时候甚至保险都还差几分钟生效。 交付中心咖啡、茶水以及各项热情服务应有尽有,但因为😷,没有也不敢享用。 目前,400km不到,自动模式下油耗7-8,还能充一个或者半个电😂,纯电模式下电耗22-24,可能跟四驱和驾驶习惯有关,看到网友经常能开到15以下(二驱版),我估计我啥时候都开不到 【新车情况】 无瑕疵,无异味。 提车当天直接扔进去一箱炭包,近期一直开空调外循环,味道一星期后几乎没了。 每次刚上车还是能闻到一些味道,过一会儿就没了,估计和人的嗅觉惰性有关。但是,说实话,新车味道比我当年的油车小多了,而且气味衰减速率也快多了。 【车机系统】 车机异常流程,如果问界车机说行业第二,我认为没有任何厂商敢称第一,包括理想蔚来(本人都曾下定,且多次试驾)。车机配上华为手机,绝配,非常好,超级桌面几乎能把所有手机应用流转到车上,也就是说手机能干啥车机就能干啥!P.S.上牌当天车机加班,共享文档轻轻松松,同事直呼NB💪 美中不足,挑挑刺,如下: 1.头枕音响的逻辑有待优化,手机音乐流转偶尔只能从头枕音响出声,需断开重连才能解决。 2.驻车应用在行驶过程中选择“我是乘客”后可以顺利打开,娱乐性提高了,但安全性降低了。建议系统可以增设统一开关,即无论什么情况均不允许在行驶过程中打开驻车应用。 3.流转还是需要优化的,视频和音频有卡顿现象。不过这一点放在最后,是因为,这并不一定是车机的问题,可能是我现用手机该换了,蓝牙连接原油车时也会出现音频卡顿。这一点,等我换手机了,再Update吧😂 【驾乘体验】 轴距的长与短对于普通驾驶者来说根本体会不到,如果不是专业人员,建议购车时不必纠结于轴距长短,个人手感脚感舒服即可。 车辆无异响。头一回开电车,对于继电器的开关声音过于敏感,提车第二周就回到交付中心找原因,交付判断为高压开关接断电声音以及小电机启停的声音,end of story。 关于胎噪和风燥,高速行驶噪音和油车接近,但小于油车;得益于隔音玻璃,市区驾驶静谧性很有保障。 驾乘感受和操控感受与原奥迪四驱SUV接近,无明显不适。跟试驾时一样,底盘稍硬,走烂路时相比原德系车更能反馈到后排乘客,但整体无妨。个人认为,乘客无需体验路感,只需舒服:如还能调整,建议后续下线车辆优化底盘调校。 转弯半径尚可,方向盘无虚位。毕竟五米的车了,比着原来的车还是要长不少的,之前一把过得弯儿,现在多多少少有点害怕了,新车嘛,适应适应应该就好了🤭 以下为缺点: 二排头顶空调无法出热风,强烈建议优化!虽说脚底热风足够,且符合热气密度低会上升,人体感受更舒适。但是,依然有但是,头顶呼呼吹冷风,确实有点呆…,只能选择关闭出风口😅如可以,建议厂家立刻着手研究改善。 【智能驾驶】 本人目前不信任任何智能驾驶,暂无体验。 自定义停车确实不错,但太慢了……,如果以后能加快点速度,估计使用频率会提高吧 【充电续航】 基本3天充一次。 日常出行续航显示与实际路程比例超0.9,比那些动不动打五折的车强多了。 【经验分享】如果重新来过,我会加1W买零重力座椅;如果亲朋好友咨询,我会推荐🤭 另外,河南用车暂未出现门把手失灵现象,河南以南地区估计更不可能出现了 感谢圈主推荐
用户5517794794765
提问他们说售后很腊鸡,是不是真的啊!熬了那么久,等新款,然后有人说售后很辣鸡😂
集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