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沙漠中虎子
华为对智能汽车界的整合难度有多大 华为2024年致辞《脚踏实地 行稳致远》,提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伙伴共同努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成功”,说明智能汽车在短期内不会成为华为的现金流奶牛,甚至可能是消耗华为利润的吞金兽,而华为提出的“商业成功”目标和期望,也不意味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会短时间内出现盈利的情况,更多应该是带动更多的汽车制造商,逐渐形成以华为为中心或领头羊的智能汽车制造产业链。 纵观华为进入智能汽车界以来,与赛力斯合作造车,为长安、北汽等提供智能驾仓方案,奇瑞代工合作造车,虽然余承东一直在喊遥遥领先,但是实际落地,却是困难重重。 赛力斯集团在2020年7月30日前原名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2020年及之前主要生产东风风光、东风小康、瑞驰等品牌。2021年开始与华为合作生产华为问界汽车,赛力斯合作造整车+华为智能驾仓,华为不得不亲自下场帮助赛力斯重构智能汽车制造体系,这是一种全产业链支持模式,华为耗费的人力和成本也较高,好处是华为先进的ICT制造、管理体系和华为数字化能力,都对赛力斯进行了脱胎换骨式发展。但是短期内赛力斯的产能规模增长速度是有限的,华为当期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投入,依然入不敷出,短期内华为汽车问界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属于赔本挣吆喝。 传统汽车商的矛盾,一方面燃油汽车的红利还未消失,另一方面传统汽车产业不甘心放下身段,成为华为引领的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打工者。 2024年1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公开讲话,也是对与华为智能驾仓合作颇有微词,如果一个汽车企业的领导都是这样的心态,反观业务层面的合作难度也可想而知。与华为合作的长安汽车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阿维塔在2023年的销量仅为2.77万辆,与10万辆的既定目标相差甚远。 2024年1月,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S7,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自从去年12月下定后,智界S7大部分用户陷入了漫长的等待,预计提车时间从最初的4-6周,推迟至6周以上,尤其是“杏沙白”车型,交付周期约12周。部分地区用户的提车时间,甚至推迟至今年4月——这是智界S7上市后的第五个月。 智界S7生产商奇瑞的“超级二厂”,占地面积1540亩,年产能约50万辆,将生产智界S7等车型。然而厂区内包括员工宿舍、道路等多处仍在建设。根据奇瑞内部的工厂生产规划,超级二厂从试生产到产能爬坡,这一过程将持续约4个月。PowerOn获得的一份奇瑞2024年工厂规划文件写道,对于超级二厂,“全力保障项目5月产能爬坡实现满负荷生产”。这意味着,工厂产能爬坡与智界S7上市的时间相隔半年。 与此同时,目前,智界S7的生产另有他处。一位奇瑞超级一厂的供应商表示,超级一厂除了生产星纪元ES、瑞虎8、瑞虎9等车型外,智界S7亦在此生产,一周可生产数百台智界S7。一面是每周数百台的产能,另一面是等待生产的2万份订单,工厂已提速生产,尽快消除两者之间的差距。 这些都是华为与现有国内汽车制造厂商合作代工面临的难题,汽车厂商既要保证自己现有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又要争取自家新能源车的市场开拓。同时又要和华为合作智能汽车,这三者如果摆在车企老板的桌子上,孰轻孰重,不得不反复掂量,自己的孩子要疼,自家的人要养,外面的市场不能丢,还要想办法掌握核心竞争力和技术,这似乎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啊!
严寒的北方是纯电的青藏高原,新疆更是夏季高温和冬季极寒的冰火两重天!既要有很牛的空调制冷,还要极强的制热双重考验,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不错的续航能力!建议车厂可以增加针对性的选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