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刺透风情
从想买车、选车、购车、用车等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智己L6,非喜勿喷。 想法篇:本人40+,男,不骚,属于中规中矩稍加传统的性格。2024年9月从想买车起,对自己的用车需求有大致了解,主要基于四点考虑:一是上下班通勤;二是周末休闲钓鱼带孩子;三是省内游玩;四是跨省绝不开车。有了这四个基调,第一想法就是买电车,和家人朋友透露,反馈过来的是不理解但尊重,不支持但心悸,有说新能源车不成熟的、新能源续航标的一码事跑多少公里又是一码事的、新能源就是炸药包的、新能源是火药库的、更有的一出车辆起火的视频或转发给我或直接发给我看的……铺天盖地的负面映像多多少少在影响我,后续看视频找资料,不都是韭菜吗?没出智能手机时不觉得智能手机有多香,出了智能手机后那个不买智能手机?😁😁如此,购买一台新能源车的概念日益坚定,绝美的新能源爱情就此拉开帷幕。 选车篇:网上流传过想买一辆自行车最后买成了一辆大G的段子,说明想买车到买车落地这段时间的心态是很难控制的。尤其是在目前多品牌、强宣传、重推广的大环境下,选一辆自己深爱的、有性价比、跟的上大众审美的车需要把层层把关、处处精选才行,读书都没如此用功过😂😂😂一直开SUV的我这次第一选择是必须选轿车,中间浏览过极氪、零跑、比亚迪、小米、小鹏等等等等,真是挑乱了眼睛、看坏了神经。直到有一天,一头条跳出来一辆具有后轮转向近5米长的轿车叫做智己,心想这后轮带转向在我认知里不是以前奔驰上面才有的吗?怎么国产车有如此神操作!!!于是停下脚步扎根懂车大帝,看配置一个字“华”,看颜值一个字“靓”,看测评一个字“值”,从那以后,购买智己作为自己的座驾的愿望愈发强烈,但后来单位事忙就没去试驾,时间一晃就过了2个月。 购车篇:一旦心里有了发芽的种子,或破土或扎根只是时间的问题。12月底坚定了赶紧买车的念头,1月10号左右的周末第一站试驾了BMWi3,感觉也就那个感觉,一切都没变;第二站试驾了沃尔沃s90混动,感觉也就这样,水晶档把换成黄金的也改变了不顺应潮流的中控倒三角;第三站试驾了小米s7,感觉挺有意思的,外观漂亮,动力强劲,但后排172的我感觉有点压抑,其次外观漂亮的同时双胞胎的成分若隐若现,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后视镜在主副驾门上;第四站试驾了智己,当时试驾员陪同,一通详细的彩虹屁把智己吹的是天花乱坠,从4s店到体育馆约10公里,讲后轮转向、讲哨兵模式、讲智驾、讲过弯、讲续航、讲雨夜、讲动力、讲一键靠边、循迹等等,他真专业我真有耐心,这可不就是我最近夜里挑灯的知识深加工🤣,得,还得认真听,而且仔细听。到了体育馆,试驾员说要不试试零百加速?同时叮嘱身体往后靠、脚踏实,我心想这是飞机吗?我不想作死但方向盘在他手里,我点头示意照做。伴随着噔噔噔5下,唰,灵魂靠后人在前,第一次还真有点紧张,本来恐高的我有了坐飞机的感觉😌。易边再战,换我试驾,试驾员耐心的告诉我知识点,最后我说试试智驾,他说没问题,从体育馆智驾到4s店,途中顺畅、安全、从容,就这大约5公里距离的一个瞬间增加了我势必拿下智己的决心。至于规划要去试驾的第五站小鹏和第六站的零跑就此夭折,同时后悔没规划智己作为第一站就结束了愉快的试驾环节😂😂😂。1月23日,到达4s店,购车环节,情绪拉满,或鲜花或礼炮,不虚此行。 使用篇:购车后截止到2月26日,总公里数约4000公里,其中智驾约1500公里,有几点要狠狠说: 1.开了电车就不想开油车,因为油车—电车—带智驾电车之间的差别太大了。无论是简单上下班还是跑高速,开了智驾车就不想开无智驾车,这是显然易见的。深有体会的是智己的智驾,很稳,不激进更不冒进,一切以安全为前提,在有些测评人测试来就说智己智驾拖泥带水、不够果断,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智己的成熟之处,只有一切以安全为前提的智驾才是放心的智驾,路上有多少就是太果断的人为操作导致错误甚至无法挽回的后果。再说说我老家在乡村,道路宽的地方约4.5米、窄的约2.5米,我一一测试过,都能无错识别,不管有没有路标线与否,都可以行驶,遇到人车物都能精准避让,这计算力奈斯得狠; 2.续航方面,湖南区域内平均电耗在13.1,我的里程内跑了近1200公里高速,目前仅仅是冬春季使用结果,至于夏秋季具体数据再做比对; 3.外观方面,柔、帅、既张扬又不失内敛;内饰方面,空、大、布局合理,又不缺豪华感;操作方面,方向感明确,指哪打哪,底盘厚重,扎实,不虚;智能方面,带转向盲区、雨夜模式、哨兵模式,大大增强安全感。 至于吐槽的是半幅方向盘,我本人初次使用确实有不适应的地方,但半幅增加视野、显科技感且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上手到完全适应只用了10分钟不到,特意找了转弯处。😂😂😂 好了,写到这,又不同见解的欢迎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