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乘大帆头像乘大帆头像

    乘大帆

    认证:Model 3车主·新提车

    简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240粉丝44关注957获赞关注

    当马斯克在推特上宣布 FSD 入华时,国内车友圈炸开了锅 —— 毕竟这套价值 6.4 万元的 "全自动驾驶" 系统,承载着无数人对未来出行的想象。然而懂车帝最新的暴力测试却揭开了残酷真相:在 24 次人工接管和 34 次违章面前,特斯拉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似乎成了 "马路杀手"。 "北美老司机" 水土不服 测试中,Model Y 在公交车道识别上堪称灾难,23 次误判直接让车主喜提 "公交专用道 VIP"。更离谱的是,系统甚至会模仿其他车辆压实线变道,活脱脱一个 "问题驾驶员"。相比之下,问界 M9 和理想 L7 的违章次数均控制在 14 次以内,接管频率也低了一半。国产智驾在规则理解上的优势,让特斯拉这个 "外来和尚" 显得格外笨拙。 亮点与槽点并存的驾驶体验 当然,FSD 并非一无是处。在无图路段的变道博弈、夜间行人避让等场景中,它依然展现出顶尖的感知能力。但代价是过于激进的驾驶风格 —— 有车主戏称 "开启迅捷模式像坐过山车",而保守模式又会因为过度礼让被后车疯狂鸣笛。这种分裂的体验,让不少用户直呼 "不如自己开"。 6.4 万买了个寂寞? 最扎心的还是老车主。苦等多年等来的 "完全体",本质仍是 L2 级辅助驾驶。有用户实测发现,系统会把红灯笼误判为红灯,在胡同里被电动车逼停,甚至在西直门桥连续三次试图开进单位大院。马斯克所谓的 "本土化优化",目前看来更像是一句空话。 FSD 的中国首秀无疑是场 "翻车事故",但这也暴露了智能驾驶行业的深层矛盾:算法再强大,也敌不过复杂的国情。当国产车企已经开始攻克 "中国式插队"、"潮汐车道" 等难题时,特斯拉或许该放下高傲,好好补补 "中国交规课" 了。毕竟对消费者来说,安全永远比噱头更重要。

    FSD违章34次!国产智驾已反超?图1FSD违章34次!国产智驾已反超?图1
    FSD违章34次!国产智驾已反超?图2FSD违章34次!国产智驾已反超?图2

    作为一个在深圳互联网公司做业务拓展的"尝鲜派",我人生中第二次换车的经历堪称 "颠覆性"。去年 12 月在赤湾交付中心开走那辆灰色Model 3 时,我怎么也没想到这辆车会如此深刻地改变我的出行习惯。 【交付仪式感拉满】 深圳交付中心的提车流程出乎我意料的贴心。工作人员不仅耐心教我使用手机钥匙,还专门准备了 "深圳限定" 车贴礼包 —— 后来才知道这是交付中心根据本地车主需求定制的小惊喜。当我把车开出停车场时,抬头看着春笋般的写字楼群,突然意识到:属于我的智能出行时代,真的开始了。 【驾驶体验:油车时代的 "降维打击"】 开了三个月 7200 公里后,我可以负责任地说:Model 3 给我的驾驶体验,是从 "代步工具" 到 "出行伙伴" 的质变。 对比弟弟的高尔夫和我的老款天籁,Model 3 的加速响应简直像 "被点燃的火箭"。上周带朋友去东部华侨城谈合作,红绿灯起步时瞬间甩开后车的推背感,让坐在副驾的朋友笑着说:"兄弟这风格,连开车都像在做业务冲刺。" Autopilot 功能更是让我这个 "空中飞人" 受益匪浅。上个月连续三天往返广州出差,自适应巡航配合车道居中,让原本疲惫的高速路变成了 "移动会议室"。最夸张的是有次在沈海高速堵车,我居然用手机处理完三封邮件,车还稳稳地跟着前车蠕行。 【小问题:真实体验的 "试金石"】 当然,这辆车也不是完美无缺。提车第二个月,右前柱偶尔会发出 "咔嗒" 异响。刚开始确实有点闹心,但对比我那辆老天籁 5 万公里时开始的各种渗油、顿挫,突然觉得这种 "电子时代的小脾气" 反而更让人安心 —— 至少问题能通过售后很快就解决。 【改变生活:从 "加油焦虑" 到 "电量游戏"】 最让我意外的是充电习惯的改变。刚开始总担心 "趴窝",现在反而把找充电桩当成了 "城市探险"。公司楼下的超充站、家附近的第三方桩,甚至万象天地的目的地充电桩都被我摸得门清。上周还教会团队新人如何用特斯拉 APP 预约商场充电桩,看着他惊讶的表情,突然觉得自己成了 "电车导师"。 【写在最后:给想换电车的你】 如果你正在纠结要不要换电车,我的建议是:先试驾!尤其是像我这样性格急躁的业务型选手,Model 3 的加速性能和智能交互真的能提升工作效率。至于续航焦虑,深圳的充电网络已经覆盖得像便利店一样密集,我现在甚至觉得找充电桩比找停车位更简单。 最后想说:这辆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像是我职场上的 "效率合伙人"。当同事还在为加油排队时,我已经用省下的时间在车里开完了晨会。这,或许就是科技带来的 "降维打击" 吧。

    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1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1
    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2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2
    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3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3
    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4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4
    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5Model3让我彻底告别 "油车思维”图5

    #提车日记【提车背景】 我的老天籁已经陪伴我走过了 10 个年头,见证了我生活中的许多重要时刻。但是近几年这台车的车况逐渐下滑,维修的频率和费用也在不断攀升。而且,由于我每天的通勤距离平均达到一百公里,老天籁的油耗也让我感到压力重重,每月的油费支出占据了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考虑了各种因素后,我准备提一辆新能源汽车。 【选买对比】 先试驾了小鹏 P7。虽然小鹏 P7在智能驾驶方面表现不错,但开起来的感觉一般,动力输出和操控性能都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它的后排座椅舒适度欠佳,长时间乘坐容易让人感到疲惫。随后,我试驾了特斯拉 Model 3。这辆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好开,动力响应迅速,加速迅猛,推背感十足,而且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给人一种信心十足的感觉。不过,Model 3的前排坐姿较低,腿部空间有些局促,对于身高特别高的人来说可能不太适合。至于后排座椅,虽然同样不是特别舒适,但考虑到我主要的使用场景是自己驾驶,这个问题暂时可以忽略。在试驾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特斯拉的销量一直很高,基本不会犯错误,而且有朋友在特斯拉上班,可以给我返佣,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购买特斯拉的决心。至于比亚迪,虽然也想试驾一下,但最终还是决定直接选择特斯拉,毕竟特斯拉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方面更具优势。因为我们使用主要是每天 100 公里上班通勤,所以买了 Model 3,家里还有 2 台油车,所以就没考虑插混。 【提车】 提完车之后一周意外发现后车窗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划了几道痕,虽然修复起来有些困难,但考虑到不影响正常使用,而且我平时开车时也不会太在意车窗的划痕,所以也就没有过多纠结。在提车过程中,我还搜了一下小红书,发现许多人在提车后都会进行各种“装修”,比如加装各种装饰件、更换座椅套等。但我认为车只是代步工具,基本的弄一弄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和金钱去搞这些。于是,我只装了脚垫,贴膜也是在双11 3M官方天猫抢购的,包安装不到一千,比特斯拉合作的便宜太多,用着完全没问题。后来,我装了一个 ETC,这才知道原来特斯拉可以装内置隐藏的,但考虑到用硬币贴着放在手套箱也行,就暂时没有更换。 【优点】 1、开电车确实非常省,充电费用比燃油车低很多,晚上充电不到三毛一度。能耗表现也很棒,公司同事的 Aion V 能耗要 15 以上,而我的只有 10 左右,即使大部分是高速路也能反向虚标,完全没有续航焦虑,也可能因为我装的是官方充电桩。 2、AP(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使用率很高,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实现自动辅助驾驶,让我在驾驶过程中更加轻松。如果 EAP(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能免费就好了,因为 EAP 有自动泊车功能,而其他同价位的国产车基本都有这个功能。 【缺点】 1、坐姿低,对比传统油车不是舒服 2、异响,头大。已经去交付中心售后弄过一次,还是有

    model3新车主的实测分享!!图1model3新车主的实测分享!!图1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