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骑驴逛车圈头像骑驴逛车圈头像

    骑驴逛车圈

    简介: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8004粉丝89关注10万获赞2被采纳关注
    这功能还收费?图1这功能还收费?图1

    在车友圈经常能看到有车友询问传褀GS8燃油版的油耗多少,也能看到不少车友晒出的车显示表显示的油耗值,为油耗低在6/7升而沾沾自喜。我贴出来的两张图是燃油两驱的豪华智联油耗。大家可以看出,油耗是不一样的。第一张图是用小熊油耗软件记录的计算油车耗,是上次加满油后开到亮灯再到本次加满油时的平均值,是阶段性的,因路况不同,有最高超过11升的记录;第二张图是车显油耗,既有本次车辆启动后到熄火单次行驶里程的平均油耗为6.0,也有行驶总里程的平均油耗7.1。从两图来看,车显总里程平均油耗为7.1,小熊油耗计算的单次加满油到再次加油的平均油耗为7.95。就是说,实际计算单次满油油耗,比总里程平均油耗要高出0.85。 当然,这两个值只能作为参照,还不能比较。因为小熊油耗的7.95是单次满油记录,车显的7.1是总里程的总平均。看第三张图,是小熊油耗中计算的2024年全年总的加油量1250升和总油费(每次加油价格不同),第四张图记录2024年用车的总的平均油耗为8.54(没计入2025年的)。2024年全年行驶13985公里。用这几数据可以计算比较,总用油量除去总里程,1250÷13985=0.089381,即百公里约8.94,比小熊油耗记录的8.54略高0.4升,可忽略。 从上述数据看,实际总里程平均油耗8.54-8.94,车显数据是7.1,二者要差1.44-1.83升。所以,表显是不准确的,我称之为“欢乐表”。各车可能略有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2024年行驶里程中,高速为11000公里以上,就按11000公里计,其余为城市道路和国道。若按高速与城市道路各一半计算的话,油耗应该在10升以上,或更高些,不过大概率不会高于12升。 朋友开的日狗的皓影,平均油耗9个左右,另外朋友的车,油耗低的轿车6左右,越野车高的12左右或更高点(只说燃油车,不含混动与电车)。比较而言,总的说起来,这车燃油版(两驱)的油耗,偏高一些。随着用车时间增长,油耗或许会下降,但估计不会降太多。 以上是基于客观的数据分析,欢迎实事求是的探讨。若有文字错误,请谅解。水军请走开,喷子和键盘侠若无客观数据也请绕行。

    传褀GS8豪华智联两驱油耗分析图1传褀GS8豪华智联两驱油耗分析图1

    前脸,前脸,前脸,是谁把上嘴唇给搧肿了么?真的难看。不知道会不会引起H6的销量波动。😂😂当然,除了前脸,看到这尺寸我是暗暗欢喜。😅😅 H6作为长城车系的常胜将军,在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在现在车企相互之间、燃油与新能源车之间的刀刀见红的激烈搏杀中,也如七十岁的老将常山赵子龙,略显迟暮。所以,与时俱进,适时改款是必要的,也是顾客向往的。但这种改变,应该有所改有所不改,有所保留有所不留。 对于H6来说,在燃油车里,目前还是销量上的杠把子。其能长坐头把交椅的原因,应该是在同价位车中的外形和空间尺寸。虽被长安CS75PLUS超越,但依然保持每月万台以上,这是多少车企的梦想。综合来看,它之所以被长安CS75PLUS超越,原因也在于外形和车内空间尺寸。长安CS75PLUS的外形更年轻化,后顶部略平的设计也保证了空间的优化,因而更受年轻群体喜爱。相比之下,H6则更大众化,中规中矩。在外形的细节方面,长城与长安的各有特点,不存在谁好看谁难看。不过H6的做工与用料有口皆碑,略胜过长安,因此形成二者并驾齐驱的局面。 这次H6改款,目前没详细技术方面消息,但相信长城的技术、做工与用料不会下降,而且按常理来讲,内饰应该有提升才是。变化最明显的,是外形,尺寸变大,长度4711,宽1940,由紧凑级变成了妥妥的中级,因此空间应该更大。这貌似学习吉利星越L玩降维打击。可以猜测,23款新H6,有踩CS75PLUS、追星越L的意思,保守估计也是想压住CS75PLUS。当然受消费者需求影响,造大车也是目前的趋势。 尺寸增大,没什么喷的,国人喜欢便宜个大的,说心里话,我也喜欢,并对本次改款增加尺寸而暗暗高兴,期待早日见到实车。😎😎😎但前脸改的实在不敢恭维。原来的还像燃油车,这一改,感觉要飘向新能源的意思,上嘴唇好像被打肿了。后部没有正面图片,看的不清楚,但侧看好像有一点溜背的意思。加上尺寸的大幅增加,应该说,老H6的灵魂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名字。任何一块石头扔进水里,都会引起波动。那么,这会不会影响销量,很令人担忧。 我想,之所以尺寸改动这么大,也许长城本来是要出个中型SUV新品的,而不是将这款车叫H6的,但如果叫个新名,将又存在产品布局问题,H6可能会被这同门兄弟所杀,所以不得不采取这种策略。既显得是对H6的延续,又显出提升产品的诚意。只是,这产品的外形改变太大,是福是祸,待市场来回答。 当然,说到底,还是希望保留的是H6的精髓,即安全性能和操控性,以及亲民的价格,改的只是皮毛,并增加些当前新技术,同时提升内饰质量。 欢迎探讨,也欢迎善意批评。😘😘

    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1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1
    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2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2
    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3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3
    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4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4
    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5新三代H6,我也喷一波😂图5

    长城又将出新款车,看某些似乎是知情者所言,大概率是插混,上HI4。这车从图片上看,非常惹眼,引得圈内群情激奋。但目前还无具体尺寸,大家都在猜测。我希望这车的尺寸长在5000,宽1950多,高1800,高配价格18万内,同时有燃油版,七座。理由如下: (一)从产品布局上讲,目前长城在这个价位,还是空白,而目前传祺GS8、荣威RX8、昂克旗、星途揽月和奇瑞瑞虎9等,都在这个尺寸做文章,且只要价格亲民,销量还可以,说明大而便宜是国民喜欢的点之一。传祺GS8燃油低配与奇瑞瑞虎9低配,实际上配置都不低(可以说入门即高配)但价格都不高,用料也很不错;而坦克与H9虽尺寸够大,但价格偏高,令像我一样穷还想开个大车乱野装逼的屌丝望而生畏。 (二)大狗二狗包括枭龙MAX和H6等,尺寸基本在4600-4750这个范围,如果这个车也在4750以内,不仅没有形成产品尺寸的梯次覆盖,没有与其他品牌产品竞争,反而会同门自相残杀。那这么大车价格再低些会不会同门竞争?当然不排除,但是也有不爱开大车的,QQ、奔奔,小蚂蚁照样有买的,这就看个人喜好了。而作为车企,在产品布局上还是应形成梯次,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三)希望有燃油版,2.0T动力,2+3+2七座,是因为燃油车技术相对稳定,且目前喜欢燃油车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毕竟插混车的电池问题,某种程度上讲目前还是有短板。而且目前外出自驾游比较流行,弄个七座车外出时当床车蛮不错的。七座不用时收起来当五座开,后备箱又足够大,传褀GS8这方面做的就挺好的,可参考一下。 总之,希望这是一款空间够大、配置够高、价格够低的中大型车,成为中大型SUV市场的黑马杀手。随便写的,欢迎理性讨论,无理漫骂者请绕行。

    希望哈弗B26做成中大型或大型SUV图1希望哈弗B26做成中大型或大型SUV图1
    希望哈弗B26做成中大型或大型SUV图2希望哈弗B26做成中大型或大型SUV图2
    希望哈弗B26做成中大型或大型SUV图3希望哈弗B26做成中大型或大型SUV图3

    枭龙价格一出,就满屏口水,其中议论最多的就是价格,其次是外形,其三是内饰。这些声音中,有的比较客观理性,就产品说产品;有的纯粹就是胡喷,带着含沙射影的各种攻击。个中原因,当然有因长城过去产品布局方面的问题,也有产品力表现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这款车的价格。市场经济中,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市场表现,如果价格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消费者就都沾沾自喜,觉得发了大财,反之则消费者痛如割肉,就会不满。这种心理预期的基础,是个人消费能力与对产品的期望,通俗讲就是消费者总是希望100元能买到1000元的产品。但是,车企对产品的定价,也不是想当然,不可能为了迎合消费者而赔本赚吆喝,那样肯定走不远。所以,消费者在看待一款产品时,肯定是首先要考虑自己利益,但也要看产品的成本,不能因产品价格超过心理预期就乱骂胡喷,带有主观的抹黑与攻击就更要不得了。相对应的,我们很少看到对合资车与进口车的无底线批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当然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也不排除“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媚外心态。国产风声水起,合资车节节败退,说明国产车正在进步,而其中长城也功不可没。给国产企业调整时间,并不是坏事。所以,枭龙这款车好不好,交给市场去评价,我们理性淡定,而不应把口水当成工具,甚至当成发泄的手段。希望能早日看到真实的车主写出真实的用车体验,供其他消费者借鉴,而不是群魔乱舞的想当然的满屏口水。

    枭龙价格一出就一大片口水图1枭龙价格一出就一大片口水图1
    枭龙价格一出就一大片口水图2枭龙价格一出就一大片口水图2
    枭龙价格一出就一大片口水图3枭龙价格一出就一大片口水图3

    说实话,二狗本月的销量实出意外。我试驾过二狗,无论做工和操纵感,我觉得都是一辆好车,而且从多平台和微信群看,不少狗友对二代大狗都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提车。我是钟情于等二代油车四驱,所以一直在观望。因此,我预期二狗三月销量应该在3-5千。但现在这个销量着实意外。这其中可能有刚上市大家观望的因素,可能有车市降价大环境的因素,也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我觉得,根本原因,应该追溯到长城产品的战略布局层面。 长城的产品,给人的感觉是多而乱。开始的H系列还好,各型产品大致有差别,有便宜的几万元的H2,也有至今还在征战的黄忠老将——H9。但后来H7/H8的惨死,应该有价位相近而自相残杀的原因。后来,红/蓝标出来,红蓝之下都是俄罗斯套娃。不久,又随着H7七座的消亡而退出。接着,VV系列上场,主打高端SUV,还相继推出M系列、神兽等。这意味着H系列已经退为战略布局的一部分,长城的视野与产品开始向高端发力,同时又兼顾低端市场,兼顾年轻化、运动化等细分市场。推出的一推产品,开始在价格上打群架。接着,VV系列因油耗等问题被吐槽,产品下降,突然就停产了,很快H7也彻底停产了。H系列便只剩H2/H6/H9,在苦苦挣扎。 此一时期,比亚迪宣布转型新能源,放弃油车,而长城还似乎没有动作,而推出了咖啡系列。咖啡系列给人的感觉,太小资,适合女性口胃,但家庭买车还是多以男性主导,所以咖啡系列被吐槽,实在也是情理之中。而且从目前销量看,咖啡系列产品也不乐观。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长城精力,也导致产品线给人的感觉比较乱。大狗的出现,是其细分市场的必然,销量还算可以,因此出现大狗和H6支撑的局面。二代大狗与一代大狗虽名字延续,但实质上还是有区别的。这个时候,长城才开始布局插混,已落后了至少两年了。这些情况注定,二狗产品虽不错,刚开始卖有个接受过程,但后期市场未必乐观。H6电车销量惨淡,也与其插电布局错失良机有关。 从整个产品来看,虽然五花八门,但缺少一款像CS95/GS8这样的接近五米长的产品,七座H7的停产,应该说是自动放弃了这一细分市场。现在推出P40,由于车大油耗可能不乐观,所以有待市场检验。而二代大狗应该是这一产品的补充,但没想到仅仅4700米多点,空间上吃了亏,没与其他品牌形成竟争,反而分了一代大狗的市场,又是自家兄弟打架。坦克系列的出现,可以说是细分了H9的市场,所以H9的未来,若不好好定位,也将会被自家兄弟杀死。H6油车销量下滑,与新能源兴起有关,若只论油车,H6还是宝刀不老。 现在长城似乎开始注重插混,也下大力搞研发,而且推出了电四驱HI4技术,近日又发布了六轮的车架,说明长城一直在扎扎实实搞产品,为长城产品过硬的品质打下了基础。这是好现象,也是车企能走远的保证。有质量,有技术,如果再做好产品战略布局和营销策略,长城一定能做得更好,再续辉煌。 本文随意而写,有感而发,不吹不黑。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探讨,但不欢迎谩骂与无理取闹。

    长城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图1长城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图1
    长城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图2长城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图2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