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理性讨论+你说得都对。
戴森不是吹风机
《当我们聊特斯拉“刹车失控”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 作为一枚吃瓜群众,当明星出轨生娃的八卦消息越来越少,特斯拉似乎一下子进入了新闻热点,在“上海车展”事件过去 N 天以后,最近网上老看到一些特斯拉车的“事故”,网上各种专业分析文章讲得头头是道,好像这事已经定了案。 我就纳了闷:怎么都没有一起官方权威部门认定特斯拉有问题的定案出现呢? 我记得小时候看一节目的宣传语是:以科学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到底是确有其问题,还是选择性的报道显得其有问题? 顺着网友讨论一看,原来太阳底下无新事,特斯拉的这一出,在美国也发生过: “自美国交通部高速公路与运输安全管理局(NHTSA)的调查报告,自2020年1月13号立案,2021年1月8号结案,历时一年,车型涵盖了2012至2020年间特斯拉生产的Model S/X/3/Y四种车型。,总计调查事故246起,调查报告计22页。在ODI审查的每起事故中,都有证据表明,事故是由踏板的错误使用而造成的。在油门踏板、电机控制系统和制动系统中没有发现任何存在故障的证据,亦包括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踏板误用的可能性。” 特斯拉不光在中国卖,而且在美国在欧洲都卖,按理说白左们的维权斗争意识和法律监管更强,不少巨头们一有问题都是巨额罚款。 而且中国经过疫情一事,我们ZF的治理水平和远见确实有目共睹,这方面相信ZF的调查,没错。 所以,既然目前对特斯拉并无石锤,我们聊特斯拉的“刹车失控”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 1. 情绪(?):中美关系紧张,特别是华为事件后,让人清醒的意识到美国的虚伪和霸权,爱国情绪被激发,这是好的。但因此而转向民粹的愤怒,对“洋品牌”进行口诛笔伐,就显得有点不自信了。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发展,说明了我们的创造性和有技术赶超的实力,实事求是,取长补短,再一些时间,中国在新能源行业绝对是领导者。 2. 企业态度(?):特斯拉在美国没有公关部,在中国也显得不那么“符合国情”,让人觉得太傲慢。不过在被央媒点名后,特斯拉的态度也很简单诚恳:“……无论检测结果如何,我们都接受。”企业被拿着放大镜找问题,利好消费者。但似乎张女士也不再检查了? 3. 事实(?):国内关于车辆有问题的权威调查,始终无石锤;美国的权威调查也证明特斯拉无问题。 4. 舆论(?):瓜吃久了,网友的舆论从一开始的一边倒,现在反而有点转向开始指责媒体选择性报道,为了流量甚至“制造”新闻,甚至有网友恶把其他品牌车辆的事故新闻找出,反问:怎么没人蜂拥而上的报道呢?连多年不见的手哥都出来说两句了……不得不说,物极必反。要照这样下去,网民的放大镜可能会对着每一个知名车企,这倒是利好消费者。 一点想法:电动车会越来越多,电车加速本来就快,想必一段时间内,“电车失控”的新闻也不会少。什么ABS、环氧地坪…就当特斯拉给大家科普了吧。 现在打的车也基本都是电车为主了,好几次师傅们为了早点完成订单,这速度开得我手心冒汗。与其质疑刹车,不如建议电车企业们都新增一个新手模式,需要驾驶时长才能解锁高性能/高加速。避免新手开快车的危险。老话常说:十起车祸九起快,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真心期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