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提车作业【一】引子 我在23年的7月份预定了问界M9,然后各种期待各种煎熬各种刷论坛,期间还在懂车帝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为什么选择问界M9,也因此结识了不少车友。今天分享一下提车体验,希望对尚在考虑购买M9的车友有所帮助。 【二】用车经历 我之前驾驶...查看全文
慧江123:看了4、5个月的电车,经济形势不好一直想一台电车,我现在用的是一台s350,使用成本很高,看了很多帖子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华为,结果在本地4s体验的时候(当时app下单不能选择门店)让我取消我10月份下的意向金订单,直接在他们店下单,结果到了12月份还是让我自己重新下单,现在最后官方公布的是按当时意向金交付时间排单让我很是不爽。 证明他们各个4s店都是蒙的,告诉我排产都是按大定来结果完全不是 顺便提一句m9智驾是标配不用另外给钱
时髦可乐dV:混迹M9车友圈、车友群时间也不短了,原本以为这个圈子会简单一点,没想到比任何一个圈子都热闹,大嘴,满意吗? 观望M9的无非几类人,一是不差钱的大佬,买来当个玩具,体验体验黑科技的新鲜感,从来不讨论定价,也基本不在群里说话,甚至都不关注消息;二是手里有点闲钱,又无法企及百万以上BBA的,想用M9体现身份的,坚定的50-60价位拥护者,因为定价低了,有损自己的身价,圈子要高阶一些;三是预算在50W左右,又不想选择BBA和二线豪华,观望L9的潜在客户,在比较多花点上M9合不合理;四是预算在40W左右,上M7、L7不心甘,在等L9改款或降价,想咬咬牙使使劲上M9的。 平时只要一涉及定价,各派就吵的不可开交,只有以红包方能收场,结果引出一堆挂机红包党,没想到一个M9车友群渗透那么多抢红包的。 言归正传,M9究竟是个什么圈层,定价多少才能让大家满意? 关于定价,在目前官方没发布更多信息时,猜测的前提关键是,M9如何定义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 安全、智驾、黑科技、舒享、定位。 安全:硬件的用料、软件的设计。 智驾:ADS、L3。 黑科技:大灯、隔音、光场屏、AR-HUD等。 舒享:底盘、悬挂、内饰、空间。 定位:走量、高端、对标。 拼用料成本必然压力太大,所以只能从安全、智驾、黑科技入手,以小博大,BBA没有的,我有,我就有1000W以内最好的底气。 M7抢占的是26-32的市场(对标L7),M9抢占L9?M8抢占L8?还是压根M9没把L9当对手?50W以上能有多少市场?中国新能源市场究竟哪个区间的蛋糕比较好拿? 个人认为(你杠就是你对):M9增程标准版以40W为基点(跟M7的4驱6座智驾33W对比,加了7W的尺寸和内饰用料),配置多一项就上调一点起步价,如空悬+CDC(加2W),大灯(加1.5W),AR-HUD(加1W)。其它为选配,如二排0重力(1W),光场屏/投幕(1.5W),二、三排座椅按摩(1W),独立音区(1W)。因此推算标准版增程,在44.5W是理想的,也是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因为基本需求就是冲着悬挂、大灯、HUD。 对于起步为50的最初的设计,个人认为要么在内饰上有更奢华体验,比如6座头等舱均权设计,要么在黑科技上还有没发布的,但个人认为,这些可以作为选配去满足大佬的需求。作为最普通的消费者,我不需要二三排奢华的体验,我只想要大灯、空悬和HUD,就看大嘴能不能满足这些基本消费者了,如果大嘴不考虑,只想把M9打造旗舰,那基本上起步就要48以上了。 话说回来,M9想打造标杆,肯定不能走U8的老路,定价太高、消费群体有限,老百姓也不认这个理,50起步对于有些人来说不高,但是对于绝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无福消受的,销量势必有限,赛力斯不可能费这么大劲弄个高处不胜寒的产品吧。 一句话,定价如何在于大嘴的企图和目标,不走量,只是堆料、堆科技,当做一个理想旗舰,还是想让大众接受吹出去的那句话,我能消费和支持的起1000W以内的华为信仰,也就是说,50多的起步价,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就是一句口号,因为大部分人体验不到。 另外纯电版有小道透露能达到800续航,对于一个双电机四驱的大车,想达到800续航,电池组会比较惊人(140度以上),如果纯电顶配限定在60W,与没有这么大电池组的增程顶配相比,你觉得差价会在多少?100度的电池组差价会是多少?S7的80度与100度差价在3W,可不可以说M9增程与纯电差100度的电池组,差价在12-15W?如果那些大佬说可以接受纯电顶配65W,那增程顶配50W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那些大佬不接受65,只接受60,那是否也可以接受增程顶配在45-48时间呢?
用户2797876038301:科技是科技,智驾是智驾…新能源车,关于电池的核心功能缺失,那才是大事。
Tomasmulle:销售说45起,但个人还是维持原有猜测,40出头起,最有可能是43,主打个跟理想竞争。个人毕竟还是个普通小市民,不敢盲订,等上市后,看看价格,试驾一下,再做决定,个人还是很看好m9的,周末刚试驾了l9,总体感觉还行,但是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希望m9能给我惊喜。
M9智驾旅行走的丹霞:相信M9的AEB能力能带来主动安全保障,的确是盲订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近小朋友直接说问界AEB的宣传造假,忽悠消费者订车,有些不淡定了,难道测试车真的是特调过的吗?大量问界车主的实车体验打脸回应。 观看AutoLab汽车实验室用M5智驾车做的测试视频,测试结果的确是遥遥领先,几乎是问界的个车秀。难怪小朋急了,毕竟这块曾经是他家自以为傲的卖点。被回怼不懂A EB后,还拿出A EB的学习笔记,证明他懂,哈哈哈哈太尬了😂又说比他造车历史还长的AutoLab不是专业机构等等,不得不说,在危机面前太有拼搏精神了,尽管拼搏的方式好尴尬。反观理想看到危机后冷静的应对做出了更好的选择,不硬刚,一边降价抢销量一边加油投入智驾补短板。蔚来的应对则是裁员10%。 华为引进革命性的技术为消费者造了好车的同时,也让整个车圈看到了智车未来的样子和面临的危机。新M7发布以来,从bba到新势力,各种降价及新车发布的低价策略已经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不少实惠,科技造车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出行保障和方便舒适的用车体验。感恩华为! 以华为强大的科技人才为底层逻辑的华为科技创新能力,下场造车就是降维打击,再加上余承东只做第一的狼性和己被证明的实力,颠覆认知的事情在车圈会不断发生。除AEB外,还有更多颠覆传统认知的突破会赋能华为智车。M9是第一个华为全面赋能的产品,AEB只会比之前测试M5更强,每天超1000公里的数据训练,进化可期,遥遥领先! 另外,多年前,因为深度了解华为手机在摄影方面的革命性突破,成为花粉(很荣幸是华为手机摄影讲座的分享摄影师之一),最近因为订了M9,关注问界研究华为智车,更加坚作为花粉的自豪,华为就是一个伟大的公司!不服,来扛!
#AEB之争,你支持谁?小鹏这次先急眼的,因为华为破圈了,几乎定义了人们的认知,即智能驾驶等于华为智驾。 一旦这个认知形成,其他人都是others了,所以小鹏肯定要跳出来,告诉人们还有我也在搞智驾呢。 大嘴出来的消息,也是营销,否则他会发这个?他是来辟谣,什么民间小视频,网友都不服。 这也挺好,大家都使劲做,争取把产品越做越好。#AITO问界M9 #AITO问界 #华为 #小鹏
青春不想被辜负:准车主们分享的图片,看外观设计,并不是很惊艳,看看实车出来,考虑是否退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