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用户6614701056122
商品的销售,一方面靠产品力,一方面看营销。但在忽略品牌影响,即长期专有卖点营销+多款热销产品产品力加持影响的情况下,一款新的产品,产品力是根基,营销只能算是一个引流的工具。 大多数的国产汽车厂牌,从未享受过舔着一张品牌大脸向用户收钱的好日子。有这样经历的国产品牌,有一说一,也就现在靠着“我就是智能化”的华为各界,靠着“极致外观体验“的小米,靠着“全家都好用”的理想,还有曾经靠着“跨时代低能耗混动”的比亚迪和靠着“半价买合资品质”H6的长城。 其他牌子想要过几年这种日子,要琢磨的就是着力产品力,在不弱的性价比的前提下,做出别家都没有,却受众极广的产品卖点。 那么问题来了,"大五座"怎么在我看来就那么难以理解呢?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以营销需要反套产品,而非以产品定营销的说辞。汽车产品做到2.85m以上的轴距,座位数还非要限制在5座,无疑是巨大的产品力浪费,是严重的自我设限。诚然是有不少消费者指名道姓的喜欢“大五座”车型,但他们喜欢的是宽敞的后排空间配套巨大的后备箱空间,是表达了对多余座位的无需和无感。退一万步,默默地加上六七座的选装,从提升产品力方面,也是一个更为有利而无害的选择。 更让我不满的是,在汽车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座位布置这样有趣的创新点,一些算不上头部的国产汽车厂商,却也完全不去思考如何加以利用,而是整天在头部厂商发明的营销名词里找自己的产品定位。 这里我想表达下对最近两款座椅布置的喜爱:icarV23的后排两座三位和领克900的旋转座椅。把两种创意结合一下:做一款二排左侧单个旋转座椅,三排两座三位,做成“可以坐六人的大五座”,感觉挺香的。 就写这么多,本人对座位增加引起的制造成本和安全设计难度的增加不甚了解,望大家多批评,少谩骂。
预售配置15万和11万只差了驱动方式(电机数量,功率扭矩,加速时间,电耗),电池容量及类型(续航里程,慢充时间),离地间隙(接近离去角),15万的竟然没有六气囊,后视镜折叠及最基础的智驾么,有没有高人出来给把这个官网预售配置给辟个谣呀。 真这样只能选11的了,忍痛放弃四驱,四驱版的短板也太明显了,长板接不住那种。
五菱:看看缤果,六气囊什么的根本没人在乎; 奇瑞:看看瑞虎8,新能源技术慢一些根本没人在乎; 吉利:看看银河L7,中配车型差一些根本没人在乎; 长安:看看深蓝S7,idd什么的根本没人在乎; 比亚迪:看看以上,我再卖贵点也根本没人在乎 以上:看看以上,新能源四驱根本没人在乎 长城:看看H6,紧凑级以下什么100、200的根本没人在乎; 看看猛龙,枭龙max,二狗hi4,根本没人在乎。 都是好样的车企,大爱长城的产品。市场内卷到这个地步,车企定价早已不能靠产品力,因为每家产品都不弱。中国车企真正吃上肉的产品只有h6和宋新能源,是因为在新赛道上占了先,其他的产品再好也都是喝个汤。但愿长城抱着吃肉的决心给猛龙定个价,让我们再占一次便宜。 领克:看看领克06,呸,什么档次,跟我用一个牌子。
中国车市被合资统治了太多年,有很多奇怪的溢价理由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有些配置,只有在国内是和高端挂上钩的。虽然其成本增加很有限,但对车企来说,获得额外的利润总是好的。四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个日本很多kcar上都有的配置,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近十年,一直是和高端车型高端配置捆绑销售的。但其实四驱对于安全的意义要远大于越野,便宜的家用车可以选四驱,是很多国家消费者都能享受到的权利。 哈弗这次的突破,是国产车企在极度卷的车市中的又一次被迫的自我剖解。是车企产品定价而不是销售策略定价的一次良好的示范,和比亚迪一样都是好样的。对市场环境的觉悟上,是比吉利和长安更有敏感度的一次选择。 但愿我国车企能在模块化配置的路上走在世界前列,尽快让中国消费者享受买完车还能随意买卖配置模块的真正高端享受,让世界真正羡慕中国造。 另外长城真是被H6的功劳簿害惨了,至今仍抱着紧凑级不肯放手。 在等二狗hi4中。